觀賞圖畫,讓閱讀圖畫書成為豐盛的饗宴
(美)珍·杜南
孩子究竟需要多少幫助才能明白圖畫的豐富內涵?顯然,孩子們對圖畫的表現(xiàn)內容會有反應,也會談論他們的印象,但如果要探究是什么原因使他們產生了這些印象,就得先幫助他們補足一些知識,僅僅融入畫中的情境是不夠的。個人美感的發(fā)展有一個重要的階段,能否跨越,取決于是否懂得圖畫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方法。
這本書的主要創(chuàng)作目的是帶領讀者跨越圖畫的表層含義與描繪對象,進一步了解圖畫的表現(xiàn)能力,以及圖畫如何運用暗喻手法呈現(xiàn)意念、情緒、抽象概念和質素等等無法直接傳達的東西,因此能否跨越這一步極為重要。
想要充分地解讀圖畫,必須留意眼睛所看到的每一個細節(jié)。一般的成人觀賞者往往也無法立刻洞悉畫家的個人風格、選用的素材、構圖手法怎么影響一幅圖畫的質量,也無法了解這些圖像元素如何共同達成效果,孩子們更是如此。然而,我們一旦向孩子們解說了線條、形狀、色彩表情達意的作用之后,他們就可以由此開始探索表象之后的深層內涵。換句話說,經(jīng)由圖畫,孩子們進一步成為藝術家的知己。
對于圖畫的解讀還能繼續(xù)發(fā)展,直至孩子們能夠辨別藝術家的風格,或是由一本圖畫書聯(lián)想到另一本圖畫書,或是某種繪畫的傳統(tǒng)(很可能是因為成人向他們提出你以前看過這樣的圖畫嗎這本書有沒有讓你想到其他的書這類問題)。此外,孩子們逐漸掌握的更深層見解,則是藝術家如何將所處社會大環(huán)境的價值觀表達出來。
無論是否擅長解讀圖畫,當我們看過一幅畫或是讀完一本圖畫書之后,都會有所評斷。即便如此,如果我們接收的意念越值得玩味,或者我們在圖畫中所發(fā)現(xiàn)的可供咀嚼之處越多,我們理解的就會越豐富,所做出的評斷也就越清晰。
把圖畫書當作藝術作品來看待似乎野心不小,實際卻在大多數(shù)學童的能力與興趣范圍之內。幾乎所有高年齡段的孩子都會認為讀圖畫書太過輕松,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書里有多少東西值得咀嚼和思考,譬如書籍的整體設計、文字的敘述、圖畫的表達以及綜合在一起的交互作用,還有書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對讀者來說,閱讀的過程中是他在主宰著整本書,但同時書也對應地主宰著他的情感,激發(fā)并且滿足了他的好奇心。當閱讀者乘著文字的小船遨游書頁間時,由于讀的是圖畫書,他自己不需要為書中的想象世界捏塑形象,因此他不僅是一位讀者,還是位圖畫的觀賞者,注視著畫中描繪的事物,并且被眼前交織構成的圖像所影響。此外,閱讀圖畫書的整體經(jīng)驗是綜合著書頁、文字與圖像三者組成的文本而習得,也唯有在讀者的腦海里三者才合為一體。
一旦孩子們發(fā)現(xiàn)觀賞圖畫帶來的收獲是何等豐富,閱讀圖畫書也就成為豐盛的饗宴。
作者:珍·杜南,曾接受過藝術史方面的學習,之后在中學任教多年,目前致力于以圖畫書的美學與力量為主題寫文章、做評論和演講,曾受邀至法國、瑞士、南美、瑞典、芬蘭、美國、澳洲和英國各地演說。作者論述圖畫書作家與插畫家的諸多篇章刊載于國際性期刊和專業(yè)書籍中,研究對象從 19 世紀的約翰·坦尼爾,到當代的莫里斯·桑達克,之間涵蓋了昆廷·布萊克、安東尼· 布朗、羅伯特·英潘、喜多村惠、伊恩·貝克、安吉拉·芭雷特和莉斯貝絲·茨威格等。
譯者:宋珮,大學時代主修英國文學,因對視覺藝術產生興趣,遠赴美國加州大學攻讀藝術史碩士,畢業(yè)回到臺灣,在大學執(zhí)教藝術欣賞課程,兼職編輯、翻譯及藝術評論,偶然發(fā)現(xiàn)圖畫書的巧妙豐富,始致力于研究圖畫書作家及其作品,并嘗試與東西方藝術相互參照,探究圖畫書的深厚底蘊,至今持續(xù)十余年仍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