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叢書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組織編寫。本書梳理了20個初中語文教學關鍵問題及課堂教學的解決方案,闡述了教學關鍵問題的理論研究和問題梳理的來龍去脈。每個關鍵問題包括2-3個教學案例,配有微視頻,含上課、說課、反思、點評等,全方位地呈現(xiàn)了對初中語文教學關鍵問題的課堂實踐和指導。讀者可以掃描二維碼觀看,也可以使用書后配的學習卡登錄學習平臺,在線觀看。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品質(zhì)和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本書為初中語文教師的培訓教材,供教初中語文教師自學或研修使用。本書可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資格考試的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師范生的教學參考書,還可供語文教育研究者參考使用。
前輔文
緒言 突破重圍: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關頭
單元一 識字和寫字教學形式研究
教學關鍵問題1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借助工具書自主識字的習慣
案例微視頻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教學關鍵問題2 如何借助書法藝術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
案例微視頻2:學寫硬筆行楷字
教學關鍵問題3 如何將識字和漢字文化熏陶目標融入閱讀教學
案例微視頻3:社戲
單元二 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
教學關鍵問題4 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案例微視頻4:金色花
教學關鍵問題5 如何提高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
案例微視頻5:月跡
教學關鍵問題6 如何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設計能力
案例微視頻6:幽徑悲劇
教學關鍵問題7 如何提高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能力
案例微視頻7:醉翁亭記
教學關鍵問題8 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案例微視頻8:漁家傲·秋思
教學關鍵問題9 如何處理文言文教學中“言”與“文”的關系
案例微視頻9:愚公移山
教學關鍵問題10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案例微視頻10:湯姆·索亞歷險記
教學關鍵問題11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文學名著
案例微視頻11:朝花夕拾
教學關鍵問題12 如何幫助學生在閱讀中豐富情感體驗
案例微視頻12:散步
教學關鍵問題13 如何處理閱讀教學中多元解讀與閱讀共鳴的矛盾
案例微視頻13:囚綠記
教學關鍵問題14 如何解決實用類文本閱讀的問題
案例微視頻14:蘇州園林
教學關鍵問題15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較為復雜的非連續(xù)性文本
案例微視頻15:關于××市公共自行車使用情況的調(diào)查報告
教學關鍵問題16 如何指導學生借助語法知識品味和理解語言
案例微視頻16:那樹
單元三 寫作指導具體化研究
教學關鍵問題17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
案例微視頻17:“季節(jié)印跡”作文指導
教學關鍵問題18 如何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案例微視頻18:作文要寫出真情實感
教學關鍵問題19 如何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和對象進行寫作
案例微視頻19:片段組合作文指導
教學關鍵問題20 如何指導學生修改作文
案例微視頻20:怎樣修改作文
單元四 口語交際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研究
教學關鍵問題21 如何指導學生根據(jù)對象和場合進行文明得體的交流
案例微視頻21:口語交際:與人交流注意對象、場合,用語文明得體
教學關鍵問題22 如何指導學生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
案例微視頻22: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
教學關鍵問題23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就適當?shù)脑掝}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的能力
案例微視頻23:我有一個夢想
單元五 綜合性學習實施研究
教學關鍵問題24 如何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案例微視頻24:怎樣搜集、整理材料
教學關鍵問題25 如何指導學生圍繞感興趣的問題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案例微視頻25:背起行囊走四方
后記
《初中語文教學關鍵問題指導》:
。2)通過對特殊意象的研讀,巧妙解構。文學作品離不開意象的表現(xiàn),正是這些豐富的各具神韻的意象,將作品的主題更加深廣地展現(xiàn)出來。在研讀文本時,我們不僅要關注主體意象的描寫和塑造,更要關注一些特殊的意象,由此打開一扇神奇的解讀之窗。在研讀《孔乙己》一文時,人們關注得更多的是他那件永遠也脫不下來的長衫,但有人卻從另外一個意向形態(tài)尋得了一把新的鑰匙——從孔乙己的“手”切人文本研讀。
。3)通過類文比較閱讀,尋同求異。在有意識地進行類文比讀時,我們既可以尋求它們的共性內(nèi)容,找出內(nèi)在的意脈存依,也可以探尋它們的個性特點,循跡文章奇妙的情感變化。類文的選擇可以是課外資料,也可以是課內(nèi)文本。例如,比較《陋室銘》和《小石潭記》這兩篇貶謫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真切地觸摸到那字里行間所透露出來的不同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八故锹遥┪岬萝啊薄罢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在《陋室銘》中劉禹錫一如過去的他,剛正凜然,桀驁不馴,那對世俗的厭棄,對堅守自身道德追求的信念躍然紙上,讓讀者讀之絲毫沒有感受到被貶之官的郁郁寡歡,怨天尤人,更多的是那“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陽光與信心。再比較《小石潭記》我們不難看到.柳宗元的心境就不是那么開朗了,即便是因為“心樂之”而所游之境,也多少給人清冷迷茫、雜亂無主之感。激水之聲如玉石之音的清脆,深幽潭水的清冽逼人,這里對水的描寫一上來便給人一種冷冷的幽邃之感。而潭邊“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的“青樹翠蔓”也誠如作者雜亂的心緒。而到了后文中空游無依的潭魚,斗折蛇行不知其源的溪水,更是讓作者內(nèi)心獨生彷徨,人生的前途不也是難以理清方向嗎?個人的心境與眼前的幾種景物相結(jié)合,已然讓作者倍感“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了。這便是柳宗元。
。4)結(jié)合原文輔助閱讀,探究本源。教材中的很多文字是經(jīng)過編者刪改的,有時在刪改過程中源于編者的主觀判斷,對文章的相關文字進行一定的刪改。讀者在閱讀改文時,如果僅從文字表面意義上理解,就難以把握文章真正的意旨。研讀教材時,結(jié)合原文輔助閱讀,有利于我們對原作的寫作意圖和技法運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一文中,教材在選編時對原文的結(jié)尾進行了重要的改動。原文是“于是,那位父親由于那位有錢的婦女幫忙,受雇于函館的某公司,一家六口過上了好日子。”課文將這句話改為“那一家六口終于又團聚了。”有關評述認為,這一改動改變了原文的意思,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突出了歌頌親情這一中心,“終于”表示了貧窮父母曲折的心路歷程。一家六口團聚后將會怎么樣呢?給讀者留下了懸念,讓讀者去發(fā)揮想象。對此,筆者并不這樣認為,這種改動不僅把原文的意思改變了,而且味道也變了!澳且患伊诮K于又團聚了!倍嗝蠢渚囊还P!這是怎樣的團聚!這一筆把讀者的注意力導向了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從這句話反射回去,那女財主與這貧窮的一家之間的關系立即緊張對立起來。讀者自然想到,是這種階級的對立造成了那一家人的悲慘命運。跳開課文故事,這或許是可以理解的。但就課文故事的敘述而言,作者恰恰在努力避免這一思想的影響。文章寫女財主的一再寬容,使矛盾得以緩和,就是極力防止用社會矛盾干擾那對父母內(nèi)心的矛盾,從而也干擾了文章主題的表達。作者未必沒有看到社會現(xiàn)實的殘酷,但揭露社會階級矛盾不是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他要表達的是父母對子女的純真的愛。而課文對原作結(jié)尾的改動,恰恰破壞了原作的情感基調(di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