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子瑢,滿腦子都在想著要去哪兒玩,不是在計劃旅游,就是正在旅行中。
婚前與另一半努力玩遍世界各地。目前為全職雙子媽媽,繼續(xù)和另一半帶著三歲及一歲寶貝們到處去旅行,探索世界的每個角落!
寶寶用感官認識這個世界
剛出生的小寶寶,身邊的一舉一動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什么都是第一次,第一次看到媽媽,第一次聞到媽媽的味道,第一次吃到媽媽的奶,第一次摸到媽媽的手,第一次沒有隔著肚皮聽到媽媽的聲音……沒錯,小寶寶就是用感官在認識這個世界。
“聽覺”大約在胎兒五個月大就開始發(fā)展了,胎兒可以隔著肚皮聽到媽媽說話,不過隔著肚皮跟她說話應該也沒辦法聽得很清楚吧?就像在游泳池里把頭整個埋到水里講話,雖然聽得到聲音但也僅止于咕嚕咕嚕的水里傳聲,跟出生后離開羊水,真正聽到空氣傳聲的感覺還是不同的,就連自己的哭聲也是新奇的呢!我是屬于嘴巴閑不下來,忍不住會一直跟寶寶講話的媽媽,只要她沒有在睡覺,就是會聽到媽媽不停地講這講那的。但我從來不講寶寶話,其實是因為不太會講,比如:喝奶啦、睡覺啦、來換尿布吧、想吃飯嗎……我都用平常的詞匯跟她說話,許多媽媽會特意講疊字,例如:喝奶奶啦、睡覺覺啦、來換布布吧、想吃果果嗎……聽起來很可愛,講久了寶寶也逐漸聽懂,就會開始學講字尾。布布?飯飯?其實這都不是正確的說法,但寶寶習慣這樣講,長大了卻開始被教導布布其實是尿布、果果其實是水果,寶寶反而要花時間再一次學習他本來已經會的詞匯,有點多此一舉的感覺,若一開始就用平常的用語教他,以嬰兒對語言的敏感聽力而言,即使一開始無法同時講出兩個異音字,他們也會默默記住,等他發(fā)得出更多音節(jié)時,就很輕易地會講了!
許多寶寶的第一次“嗅覺”體驗,應該就是剛出生剪斷臍帶之后,被媽媽抱在胸前做肌膚接觸的時候吧!許多小動物剛出生時眼睛還沒睜開,都是靠著小鼻子聞媽媽的氣味,人類小嬰兒也一樣,無論眼睛睜開與否,都可以憑著嗅覺尋乳。我跟許多媽媽一樣,,P還在肚子里面時,就已經開始幫她物色各式玩具,其中有一個很特別,是來自法國的蘇菲長頸鹿,它的產品介紹上特別提到,蘇菲長頸鹿的材質是天然橡膠,有一種特殊的氣味,讓寶寶可以輕易地從眾多玩具、玩偶中辨識出這個獨特的小動物,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原來玩具也可以用聞的方式來玩。結果海琍出生后,居然自己照著產品說明的方式在玩,除了拿來咬之外,她還真的會認真聞這只長頸鹿,因為跟其他的塑料及絨毛玩具不一樣,這只聞起來是有淡淡香味的呢!
胎兒還在媽媽肚子里時,就會對光線有反應,嬰兒出生時的“視覺”也還不怎么敏銳,太遠或移動速度太快的物體,他們的眼球還追蹤不上,所以要新生兒認得爸爸媽媽的樣子,就要盡量靠近寶寶的臉,在寶寶可看清的視覺范圍內。我喜歡跟,P四目交接,讓她可以仔細打量媽媽的臉,看看媽媽的眼睛、媽媽的笑、媽媽吐舌頭,感受著媽媽呼出來氣。出生幾天之后,很明顯地感受到寶寶的視覺進步了,眼球開始會跟著物體移動,追蹤媽媽在空中跳舞的手指。黑白圖卡很能吸引新生兒的目光注意。,P在兩個月大之前,常常可以自己盯著我放在床頭的黑白書看好久,那是她的第一本硬頁書,內容都是動物,而且搜集的都是真的黑白兩色的動物:大麥町、乳牛、小白兔、斑馬、熊貓……整本只有圖畫沒有字,她最喜歡盯著大麥町瞧了!三個月左右的寶寶視覺發(fā)展更敏銳了,對于鮮艷顏色相當感興趣,也難怪市面上寶寶的玩具都是五顏六色,看起來色彩繽紛的,才會受到小寶寶的青睞!
胎兒時期有沒有“味覺”?可能有吧?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胎兒會喝羊水,所以羊水的味道只有胎兒最清楚。出生后馬上就開始喂奶,母奶有點甜甜的,那就是嬰兒最初嘗的味道。接下來幾個月,嬰兒每天每餐都喝一樣的東西,渴了也是喝奶,餓了也是喝奶,換作我早就膩了,于是有的寶寶開始出現了厭奶的現象。我兩個女兒都經歷過厭奶期,明明很餓卻吸幾口就開始大哭不肯喝,第一胎的時候我比較緊張,本來一餐要喝180毫升的奶,變成只喝30毫升就不喝,這可怎么辦?不喝奶怎么會長大呢?當時她已經滿四個月大,就給她嘗試米精之類的糊狀物,寶寶的味覺開始有了不一樣的體驗,于是順利度過厭奶期。第二胎的時候就老神在在了,不喝奶也沒關系,反正睡覺也一樣會長大,寶寶不會餓到自己的,她只是不想餐餐都喝奶了,所以也就趁勢開始她的輔食之路。
五感之中的“觸覺”,是胎兒在媽媽肚子里面時,尚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所以發(fā)展的最晚,幾乎是等出生之后才開始發(fā)展的。我在懷孕的時候,看過一本育兒雜志上說,多幫嬰兒按摩有助于他的發(fā)展,借由大量的肌膚接觸、溫柔撫摸,嬰兒會感到舒服安心之外,觸覺也逐漸開始變得越來越敏銳。當寶寶還只會躺著時,就已經開始練習用指尖觸摸、抓握他眼前的物品,左手摸右手、抓抓自己的衣服、搔搔耳朵,或是床上的玩具。記得寶寶剛出生還在醫(yī)院時,護士都會把他們包裹得很整齊,連手都包起來只露出頭像個春卷似的。她們告訴我因為嬰兒在母親的子宮里面就是這樣被包裹著,這樣包住會讓寶寶有安全感。也許他們說得沒錯,寶寶哭鬧感到不安時,把他做成一個娃娃卷會令他有熟悉感。每當我抱起,P時,卻習慣性地將娃娃卷打開,連小手套也拆下,我喜歡摸摸、看看,P的小手,也讓她摸摸我,在醫(yī)院母嬰同室,我沒讓她睡小床,而是睡在我的床上、我的臂彎中。
三天后出院,沒有護士來包娃娃卷,我也就不包了,,P也沒再戴過手套,我讓她可以隨時隨地任意地去觸摸她摸得到的東西。嬰兒手套主要是防止寶寶抓傷自己,若不帶手套就要常常修剪寶寶的指甲,偏偏嬰兒的指甲很難剪而且又長得很快。記得有一晚,才出生幾天的敏琍大哭,我喂了奶、拍過嗝,也檢查過尿布,一切都沒問題,但她卻哭得很慘很傷心,于是我把她抱在胸前親吻她的頭,試圖安撫她。黑暗中我居然聞到血的味道,趕緊再次開燈檢查,奇怪了,沒有流血啊,然后我改用聞的,像剛剛在黑暗中那樣抱她聞她,原來她把自己的耳朵里面靠近耳道的地方抓傷了,流了一點兒血剛剛凝固,不仔細翻看還真找不到有傷,所以不戴手套的嬰兒大概兩天就要剪一次指甲,免得把自己抓成小花臉或弄出其他傷。
有小寶寶在家之后,家里溫度始終維持一定,她們在家都不戴手套、不穿襪子,我也隨她們任意吃手,那是一種自我探索,用嘴巴去認識自己的手腳,很快地她們就熟悉自己的身體,接下來就擴大探索范圍,延伸到任何她們可以觸及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