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著作為切入點,通過發(fā)掘和探究這些文本內容的知識脈絡,重新審視中國科學思想的發(fā)展史,揭示文人以書面文字記錄工藝技術的目的所在,這一做法在中國知識傳統(tǒng)中的角色及其影響。作者條分縷析地展開了宋應星私人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層面,逐一勾勒了那些促其將實踐知識轉化為書面知識的諸多因素。作者也考察了宋應星如何獲取、評估以及最終如何表述這些知識,同時闡發(fā)十七世紀中國學者們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時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作者還對宋應星的成果與其他中國哲人、文人著作進行縱向與橫向比較,并從中得出結論:宋應星對知識與技術的探究方式雖游離于當時知識界的話語主流,卻并非中國知識生成傳統(tǒng)中的特例,而是與其他學者的著作有一脈相承的思想淵源。這些著作以一種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知識認知方式,讓工藝技術知識登臨學術與哲學的大雅之堂,成為學術探索中一個獲得認可的領域。全書提供了中國千年學術歷史的概觀,闡釋了技術和工藝在中國文化中擔當?shù)慕巧。在作者看來,技術與工藝知識是中國古老文明史中一個組成部分,它曾經(jīng)為工業(yè)革命時代歐洲的技術發(fā)展輸送了不可小覷的影響。
概觀中國千年學術歷史,闡釋技術和工藝在中國文化中的角色擔當!
重審中國科學思想發(fā)展史,深究中國知識生成傳統(tǒng)中的隱秘思想淵源!
以宋應星的知識遺產(chǎn)為出發(fā)點,深入考察十七世紀中國學者探究自然和文化時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
薛鳳,德國馬普科學史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代和明清的知識文化、技術與政治的關系、科學技術思想發(fā)展中物質性與管理實踐所擔當?shù)慕巧?/span>
導論
求知“物與事”——在前現(xiàn)代的中國
自然、技藝和求知第一章家世與處境——學而優(yōu)難仕
明王朝與宋應星的家世
童年與教育
驅動力——一介武夫的越位升職
宋應星的寫作活動第二章立言于亂世——讀書人義在難辭
以“氣”求知:普遍規(guī)則與理性
“氣”:歷史上的思想軌跡以及相關思想家
讀書人的角色:規(guī)整天、地、人的世界
“天”之真與“氣”之制
天的權能——征兆與日月食
價值體系:圣王·遠古權威·人之角色
技藝中的知識第三章國計與官務
匠藝與明代的國家
人的天性與天賦
能力與教育
社會滲透性與商業(yè)化社會:商人
風俗與習慣第四章妙筆著文章——致知與立言
知識探求的修辭:文本與經(jīng)驗
視圖·技術·論點
觀察“氣”之自然本性:知識建構中的理論與實踐
“氣”轉化之復雜性:“氣”的合成與構成因素第五章變“形”記——造化“形”與“氣”
追尋“陰陽氣”的蛛絲馬跡:甲烷·鹽·風·雨
“長”與“消”:木料·尸身·陰陽比例關系
“氣”理論格局中的瑕疵:灰與塵的概念灰
塵第六章大音有聲
“聲”的機理
人的聲音
音量與速率
應與合結語退離舞臺
余響篇枯榮身后事
友誼:襄助學術活動
定位:外圍者與反對派
盡忠:道德責任
一物相承:《天工開物》的不同版本
中國文人對實用知識的書面記錄致謝附錄1《天工開物》的不同版本
中文版
日文版
英文版附錄2宋應星生平年表參考文獻
西文參考文獻
日文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中西文對照人名列表譯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