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庸俗化在馬克思時代已經(jīng)很嚴重,令馬克思苦惱的是,他自己的理論也終未能擺脫這一流俗。這是產(chǎn)生20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諸多困境的重要學理根源。本書在廣闊的西方哲學史、科學文化史和馬克思主義傳播史背景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問題百年爭端進行了開拓性研究,旨在回答究竟如何理解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地位的重大問題。
范暢,男,2011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學位論文獲評2012年湖北省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現(xiàn)在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研究興趣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當代社會發(fā)展觀。
緒論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問題溯源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問題的產(chǎn)生與國外早期研究
(一)問題的起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化與庸俗化
(二)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庸俗化了:伯恩施坦與考茨基的早期論戰(zhàn)
(三)列寧的辯護及其引發(fā)的問題
(四)來自馬克思主義陣營外的詰難
二、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問題研究的縱深化
(一)“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蘇聯(lián)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傾向
(二)“批判的”馬克思主義:從盧卡奇到哈貝馬斯
(三)作為一門“新科學”的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的探索
(四)“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死了:波普兒批判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的基本思路
(五)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問題研究的當代走向
三、我國學者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問題上的基本立場
(一)梁啟超和孫中山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二)早期馬克思主義者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三)張東蓀與現(xiàn)代新儒家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四)當代大陸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問題的新探索
幾點結論
第二章 馬克思實現(xiàn)了怎樣的科學變革
一、神學、哲學與科學
(一)從神學中走出的哲學與科學
(二)哲學與科學的分野
(三)科學時代的哲學:走向何方
二、科學的祛魅與返魅
(一)英國經(jīng)驗科學的客觀訴求:培根、洛克、休謨直至當代
(二)德國古典哲學與客觀有效性:從康德到費爾巴哈
(三)尋求確定性:從笛卡兒到孔德
(四)科學的返魅:人文主義科學觀縱覽
三、馬克思:科學究竟意味著什么
(一)科學就是“正確的”、“真理性的”嗎
(二)對《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科學”一詞的考察
(三)對《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中“科學”一詞的考察
(四)對《1861一1863年經(jīng)濟手稿》及《資本論》序言中“科學”一詞的考察
四、馬克思科學變革與經(jīng)驗主義
(一)經(jīng)驗主義批判:“穆勒筆記”的科學方法論
(二)工人不是人:經(jīng)驗主義科學方法論的根本解決
五、馬克思科學變革與唯物主義
(一)從馬克思與伊壁鳩魯?shù)乃枷腙P系看
(二)從馬克思與黑格爾的思想關系看
(三)從馬克思與鮑威爾的思想關系看
(四)從馬克思與費爾巴哈的思想關系看
幾點結論
第三章 馬克思科學變革中的幾個具體問題
一、馬克思科學變革與實證科學
(一)“實證”之謎
(二)什么是實證科學
(三)實證科學遭遇思辨哲學
二、馬克思科學變革與批判科學
(一)批判科學在康德體系中的形成
(二)黑格爾對批判科學的改造與拓展
(三)馬克思:批判科學走出阿門塞斯冥國
三、馬克思科學變革與辯證科學
(一)康德辨證法對當代科學的影響
(二)黑格爾對辯證法的改造及其引發(fā)的科學性問題
(三)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科學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四、恩格斯自然辯證法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一)對“自然辯證法”的傳統(tǒng)理解及其遭遇到的批評
(二)“自然辯證法”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三)馬克思是否同意“自然辯證法”
(四)“自然辯證法”是科學嗎
幾點結論
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性問題的初步解決及當代意義
一、科學是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
(一)科學的實證圖式
(二)科學的批判圖式
(三)科學的辯證圖式
二、從本文觀點看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一個案例
(一)毛澤東思想研究中的經(jīng)驗主義與批判主義
(二)毛澤東思想研究中的中國因素與馬克思主義因素
(三)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矛盾復雜性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武漢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文庫: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問題》:
有必要對這一問題作些文本學考察,讓我們暫時離開列寧,轉(zhuǎn)向馬克思。
注意,《資本論》第一卷序言中,句I之前馬克思表述的意思是:
(1)資本主義社會經(jīng)濟規(guī)律將以鐵的必然性發(fā)生作用,導致工農(nóng)業(yè)工人的悲慘境遇。工業(yè)較發(fā)達的國家向工業(yè)較不發(fā)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英國的今天就是德國的明天。
(2)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就會發(fā)生變革,這一變革在英國已很明顯,它一定會波及歐洲大陸。因此,德國人絕不要自我欺騙,而要像英國人那樣,積極進行社會調(diào)查,開展對資本主義社會生產(chǎn)關系的研究。
(3)一個國家應該而且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資本論》所做的,就是通過英國這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研究,揭示“現(xiàn)代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經(jīng)濟運動規(guī)律。
至此,馬克思的主要意思已表達完畢。上述句是在這種情況下的一個順便說明:探索到這個社會形態(tài)的運動規(guī)律并不意味著可以避免社會變革的出現(xiàn),德國仍然將像英國一樣遭遇社會變革過程——這個語意是與上文相承的。不過,雖然不能避免變革過程,卻可以減少或縮短變革出現(xiàn)時社會經(jīng)歷的痛苦,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馬克思看來,根據(jù)他的研究,只要盡量提高德國工人階級自身的發(fā)展程度,當資本主義變革在德國出現(xiàn)時,它就有可能采用較人道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