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了當前國內(nèi)外學習科學與學習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成果,并配以實踐活動,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科學探究和學習技術實踐。本書能幫助學生體驗信息文化環(huán)境下的新型學習模式,適應日新月異的數(shù)字化生存新環(huán)境,促進學生學習觀、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評價觀和教育研究方法的更新,使學生真正理解信息時代學習和教學所發(fā)生的深刻變革,更新自身的學習觀念,并學會運用科學的學習理論與學習技術指導自身的學習與發(fā)展。
江豐光,臺灣大學博士后,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教育工學研究室交換生,曾參與德國伊爾梅瑙科技大學千里馬博士候選人交換計劃,現(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STEM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中心負責人、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教授、科學與技術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國際期刊審稿人員,多次主持或參與省級、市級課題項目,并獲得"ICOME國際教育媒體國際會議年輕學者獎”等多個獎項。
Part 1 理論基礎 1
1.1 教授主義與建構主義 2
1.1.1 教授主義(Instructionism) 2
1.1.2 建構主義 4
1.1.3 人是如何思考、學習的(Bransford,Brown,& Cocking,1999) 6
1.1.4 相關案例 8
1.1.5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9
參考文獻 10
1.2 合作學習與探究式學習(Collaboration and Inquiry-based learning) 12
1.2.1 合作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 12
1.2.2 探究式學習 13
1.2.3 相關案例 15
1.2.4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16
參考文獻 16
1.3 腳手架(Scaffolding and the role of technology) 18
1.3.1 腳手架理論 18
1.3.2 有效的腳手架 19
1.3.3 技術支持的腳手架教學 20
1.3.4 相關案例 21
1.3.5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22
參考文獻 22
Part 2 學生的深度學習 25
2.1 共同探究與知識建構(Collective inquiry and knowledge building) 26
2.1.1 個體知識建構 26
2.1.2 群體協(xié)作知識建構 27
2.1.3 學生以協(xié)同知識建構方式進行學習 29
2.1.4 相關案例 30
2.1.5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31
參考文獻 32
2.2 計算機支持協(xié)作學習(Computer Supported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 33
2.2.1 CSCL的概念 33
2.2.2 CSCL基礎理論 34
2.2.3 CSCL發(fā)展趨勢 35
2.2.4 CSCL相關案例 37
2.2.5 學習活動的設計指導 39
參考文獻 40
2.3 基于問題與基于項目的學習(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 42
2.3.1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42
2.3.2 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 43
2.3.3 基于項目的學習與基于問題的學習的區(qū)別 45
2.3.4 相關案例 46
2.3.5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47
附件:基于項目學習案例分析表 48
參考文獻 49
Part 3 研究方法 51
3.1 基于設計的研究(Designed based research) 52
3.1.1 研究范式 52
3.1.2 基于設計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 53
3.1.3 相關案例 54
3.1.4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56
參考文獻 57
3.2 變項中的比較(Comparison studies) 58
3.2.1 比較研究 58
3.2.2 準實驗研究 60
3.2.3 相關案例 60
3.2.4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61
參考文獻 61
3.3 民族志研究(Ethnographic methods) 63
3.3.1 民族志研究法 63
3.3.2 教育民族志 64
3.3.3 相關案例 65
3.3.4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67
參考文獻 67
Part 4 教學與評價 69
4.1 新的學習目標(New kinds of student learning goals) 70
4.1.1 21世紀學習技能、21世紀學生素質(zhì)教育 70
4.1.2 能力如何培養(yǎng)、素質(zhì)如何養(yǎng)成 73
4.1.3 相關案例 75
4.1.4 相關案例與評析 76
4.1.5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77
參考文獻 78
4.2 評價(Assessments) 79
4.2.1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區(qū)別 79
4.2.2 如何進行形成性評價 80
4.2.3 相關案例 83
4.2.4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85
參考文獻 85
4.3 教師角色的改變(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teacher) 87
4.3.1 教師角色與教師專業(yè)成長 87
4.3.2 相關案例 88
4.3.3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91
參考文獻 91
Part 5 學習環(huán)境 93
5.1 學習空間(Learning Space) 94
5.1.1 主動的學習環(huán)境(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96
5.1.2 相關案例 98
5.1.3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106
參考文獻 107
5.2 移動學習與泛在學習(Mobile learning and Ubiqiutous Learning) 108
5.2.1 國內(nèi)外電子書包教學 108
5.2.2 相關案例 111
5.2.3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112
參考文獻 112
5.3 未來學習環(huán)境 114
5.3.1 未來學習環(huán)境 114
5.3.2 相關案例 115
5.3.3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118
參考文獻 120
5.4 未來教育 121
5.4.1 未來校園 121
5.4.2 相關案例(Steve Jobs School) 125
5.4.3 學習活動設計指引 131
參考文獻 131
附件 133
1.學習科學國際組織 133
2.學習科學國際會議 134
3.學習科學國際期刊 135
4.學習科學系所比較 136
5.學習科學學術機構網(wǎng)站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