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昆曲大觀·玉山曲話
作者的昆曲文集,作者用一篇篇小短文留下曲家、曲友、曲迷們與昆曲不得不說的小故事,仿佛一個昆曲小品集,短小精悍,生趣盎然。文集橫亙古今,跋涉四海,記錄了作者所感所想,所思所悟,是昆曲世界的小小萬花筒。
《昆曲大觀》計六卷二百四十萬字,真是洋洋大觀的煌煌巨著。內(nèi)中對精彩紛呈的昆曲世界有極為生動活潑的描繪,特別是寫人記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中國昆劇大辭典》主編、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吳新雷 《昆曲大觀》是一項為昆曲人立心、為中國百戲之師溯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招魂的宏大工程。 ——中國戲曲學(xué)院教授謝柏梁 《昆曲大觀》把我們這一輩昆曲人,特別是我們老師的人品和藝品記錄下來了。作者一邊采訪,一邊就有人過世。實(shí)際上作者是用自己的精神“搶救”了歷史。而這個歷史全都是健在的昆曲人的“口述”,他的真實(shí)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 ——著名昆劇表演藝術(shù)家蔡正仁
后記
2005年退休后,經(jīng)過大約兩年的思考和準(zhǔn)備,開始了我的“昆曲之路”。 選擇這條道路,使我遭遇了幾近殘酷的考驗(yàn),不僅面臨經(jīng)費(fèi)問題,更主要的是,這對我而言幾乎是完全陌生的領(lǐng)域。所幸,在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讀書打下的底子,在社會上風(fēng)吹雨打的諸多經(jīng)歷,還有在“昆山之路”所體驗(yàn)到的經(jīng)濟(jì)背后的政治和文化的經(jīng)驗(yàn),成就了我的選擇。 不久后,《昆曲之路》悄然問世。其間,吳新雷老師給了我專業(yè)的指導(dǎo)和審定。之后,作為過渡,又寫了《昆蟲小語》。接著,《大美昆曲》如期推出。 起初,這些作品是對偽文化的一種反抗,但我很快意識到,身上還肩負(fù)著一種責(zé)任。于是我開始醞釀和計劃《昆曲大觀》的寫作。這不僅是一個“項目”,還是一個“工程”。一個人去做,有些冒險,或者不自量力。但總有一種精神在支撐、在牽引,讓我只能不惜一切也不顧一切地往前走,孤單、寂寞地往前走。 十年來,我采訪了數(shù)百位昆曲人,大部分是七十歲以上的藝術(shù)家,盡可能詳盡地記述他們的老師、他們的足跡、他們的心聲。只是可惜還是晚了點(diǎn),有的好不容易聯(lián)系到地址已經(jīng)過世(朱世藕);有的飛越大洋趕過去,卻已經(jīng)不能言語(張充和);有的采訪到了但已經(jīng)垂垂老矣,說不出太多故事…… 不僅遺憾,更多的是難受:自采訪以來,倪傳鉞、洛地、范繼信、呂傳洪、姚繼蓀相繼去世;有的采訪后便得知患了癌癥;有的突然中風(fēng)不能言語…… 或悲或喜,五味雜陳。所幸還“搶”了一點(diǎn),寫了一點(diǎn)。 《昆曲大觀》全書共六卷,大體布局如下: 第一卷“前世今生”,在《昆曲之路》和《大美昆曲》的基礎(chǔ)上做了修改和補(bǔ)充,從縱橫兩條線著手,主要寫的是1921年傳習(xí)所建立以后,昆曲的起起落落和現(xiàn)當(dāng)代海內(nèi)外的昆曲狀況,盡可能選取方方面面、角度不一的代表人物,同時,相關(guān)的專家、領(lǐng)導(dǎo)、源頭以及爭鳴等,也做了力所能及的概述。 第二卷“玉山曲話”,主要將第一卷因體例原因難以收入的昆曲資料,以短文的形式寫出。 第三卷至第六卷為“名家訪談”,主要以七十歲以上的昆曲藝術(shù)家為采訪對象,將我對他們的采訪對話整理留存。這幾卷均按照生旦凈末丑的順序排列,前后則按輩分排列。同時,也保留了對昆曲專家、學(xué)者、曲家和其他重要相關(guān)人員的采訪。為避免重復(fù),在第一卷中作為代表寫到的人物,訪談部分從略。由于訪談中涉及的內(nèi)容太多,只能刪節(jié)部分,但盡可能保留被訪者的基本觀點(diǎn),觀點(diǎn)相左者,也保留各自的陳述。訪談文字稿大多由被訪者審閱過,但由于種種原因,也有部分被訪者未能審閱,只能根據(jù)當(dāng)時的采訪錄音整理,若有不妥,還請見諒。 訪談的原始錄音和部分錄像、圖片,將另行制作,少量留存;相關(guān)評論及作者的昆曲日記,作為《昆曲大觀》的參考資料也將結(jié)集出版。 我清楚,這樣的訪談,感興趣的可能不多,或者很少。眾聲喧嘩,未必有幾個人注意寂寞的行者。但是寂寞本就不是為了喧嘩。選擇寂寞,為的是留給后人聲音,留給后人財富。 一輩子的尋找與守望。真實(shí)不虛,俯仰無愧! 十年來,蘇州當(dāng)?shù)啬酥廖幕亢椭袊鲄f(xié),給了我很多支持。尤其是蘇州宣傳部和文聯(lián),他們知人識人一以貫之的態(tài)度讓我溫暖。我寄寓的昆曲源頭巴城鎮(zhèn)的領(lǐng)導(dǎo)和村民,還有家人、朋友、工作室同事和昆山的“甲乙丙丁”們,給了我有力支撐。2015年以來,昆山的領(lǐng)導(dǎo)給予了可貴的支持…… 感謝昆曲,感恩所有。 楊守松 2016年12月
楊守松,1943年生于鹽城農(nóng)家,1968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xué)中文系。在江蘇昆山工作三十六年,曾任昆山文聯(lián)主席、蘇州市文聯(lián)副主席,2005年退休。國家一級作家,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著述700余萬字,出版有《楊守松文集》計十九卷。作品先后獲獎九十余次,其中包括:江蘇省人民政府個人文藝大獎(1992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優(yōu)秀報告文學(xué)獎(1992年)、《人民文學(xué)》創(chuàng)刊45周年優(yōu)秀報告文學(xué)獎(1994年)、中國報告文學(xué)學(xué)會改革開放30年全國30篇優(yōu)秀報告文學(xué)獎(2008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14年)。
第一輯 古與今
002皇帝是粉絲 004收拾起和不提防 005靈魂的事 007昆曲傳世演出珍本全編 009桑毓喜,為“傳”字輩立傳 011遂昌處處湯顯祖 012遂昌尋親 014昆曲十番 017無錫天韻社 019揚(yáng)州的“空谷幽蘭” 024泰州有昆曲 028昆曲在廣州 031深圳昆曲迷 034付出,是一種責(zé)任 039走進(jìn)昆曲的內(nèi)心 041“黨魁”曾永義 043蔡欣欣的“快”與“慢” 045陳彬與“水磨曲集” 048“蓬瀛”兩千期 050昆曲推廣熱心人 052“同期”遇見溫宇航 054園林與昆曲 057粉墻花影 058冰火兩重天 060通俗向高雅致敬 062昆曲趨同化,悲耶,喜耶 064曲會一問 第二輯緣與源 070“源頭”的緣起 072昆曲:三個村,一棵樹 078尋找梁鑄元 080再訪梁鑄元 083尋找古蓮池 085我的“浣紗記” 092緣太短,情太長 098金色大廳“小梅花” 100李沁:從“杜麗娘”到“薛寶釵” 102昆曲的婚禮 104從“流浪貓”到“小杜麗娘” 108從“小春香”到昆曲“小老師” 111昆曲與連環(huán)畫 114白先勇在巴城 116三陽開泰 119“曲敘” 121尋夢周莊 124太倉還有昆曲嗎? 第三輯院與團(tuán) 130過節(jié) 過招 過癮 140姹紫嫣紅開遍 144永昆“吃野草” 146張烈“三怪” 148草昆“琵琶” 150有昆曲,就年輕 152三姐妹和三兄弟 154小美女的“霸氣” 156小生差點(diǎn)被“開除” 158相約郴州 161紅樓選秀 163紅樓一“夢” 165同志,你好! 167五子登科 169五代同堂,后繼有人 172昆曲,與佛有緣 175情關(guān)難過 177兩個傳習(xí)所 179悲歡離合情人節(jié) 181大師對接 183義演所見、所想 185昆曲“下凡”進(jìn)地鐵 188修竹一夢 第四輯人與戲 194黃源和《十五貫》的故事 197無人可“繼” 199芳聲依舊 203《送京》之情 205虛實(shí)之間 208紅樓夢中人 214假小子,真寶玉 216因?yàn)榫次,所以不敢不努?br /> 218淚飛,臨川四夢 220桃花扇:政治與愛情 221隱雷 224梁祝 226雪梅花開 228單雯,往前走! 231兩個書生,兩個“賈寶玉” 233水磨的昆曲 235梁谷音的遺憾 238元宵“獅吼” 240“占”花魁 244《密誓》,皇帝也跪嗎? 246“吳漢殺妻”及其他 248張軍的《牡丹亭》 252“婷婷”玉立 254如花美眷 257華貴與凄美 259記者的眼光 261北西廂,南西廂 263從“驚夢”到“跪池” 265從“相約”到“小宴” 第五輯我和你 270“昆曲才子”王正來 277“高”山流水 279弦歌論道 285琴曲和鳴 288因?yàn)槔デ嘤?br /> 290小飲對眉山 292“家門” 295曲罷憑誰顧 297笛師 299可憐最是離人淚 302奔戲的“青衣” 304九歲“朝圣” 306義工、苦工 308雅集并蒂蓮 312雪落無痕 314游園 315緣分或天意 318感恩所有 323在國家圖書館講昆曲 325怕誰評論 327偷得大師半場戲 330我唱昆曲,你別笑 332天街“小宴” 334虎跳峽與【山坡羊】 336杜麗娘與跳舞草 338為了昆曲,抱歉了 340名家短評 346后記
第一輯 古與今
皇帝是粉絲 明清時期,是昆曲最為輝煌的盛世。其間,多有皇帝是昆曲的粉絲。其狂熱癡迷的程度,并不亞于當(dāng)今那些年輕的歌星、影星的超級粉絲。 最早記載皇帝與昆曲相關(guān)的文字,當(dāng)為明代周玄 的《涇林續(xù)記》了:“太祖(朱元璋)聞其(昆山百歲老人周壽誼)高壽,特召至京……笑曰:聞昆山腔甚佳,爾亦能謳否?” 可見,草根皇帝朱元璋對昆山腔早有耳聞,并且認(rèn)為“甚佳”,很想一飽耳福。 皇帝成為昆曲粉絲的,在清康、雍、乾盛世,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 康熙皇帝對昆曲不僅喜歡,而且是個“行家”,他對昆山腔有一段非常精當(dāng)?shù)脑u品:“昆山腔,當(dāng)勉聲依詠,律和聲察,板眼明出,調(diào)分南北,宮商不相混亂,絲竹與曲律相合而為一家,手足與舉止睛轉(zhuǎn)而成自然, 可稱梨園之美何如也!”豈止是評,也不僅是品,簡直是個昆山腔的“博導(dǎo)”了。 難怪,康熙說過,昆曲“豈可一日少閑?”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最令他意醉情迷的不是山水園林,也不是美食歌伎,而是昆曲雅韻——第二天原本是去游玩的,卻臨時下旨:上午還看昆曲! 無疑,康熙是昆曲的粉絲。 也為這,昆曲被納入朝廷儀典,并成定制。宮中昆曲名伶多達(dá)千人,無論有什么重大慶典或皇親國戚的婚喪喜事,昆曲都是必定不可少的。 位于南京的云錦織造廠,是江寧織造府的原址?滴跛氖辏1704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這里搬演了全本的《長生殿》,連演了三天三夜,盛況空前。演出結(jié)束后,洪昇陶醉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幸醉酒落水身亡。顯然,這都是曹雪芹《紅樓夢》里寫到的上演昆曲的素材。 史有記載的花、雅之爭,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了皇帝是昆曲的粉絲—— 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頒發(fā)諭旨:北京只許演出昆、弋(北昆)雅部戲曲,其余花部諸腔一律禁止! 只許雅部“放火”,不許花部“點(diǎn)燈”! 再以后,“四大徽班”進(jìn)京。嘉慶三年(1798年)頒布上諭:“除昆、弋兩腔仍照舊準(zhǔn)其演唱外,其亂彈、梆子、弦索、秦腔等戲,概不準(zhǔn)再行演唱。所有京城地方,嚴(yán)行飭禁;并傳諭江蘇、安徽巡撫,蘇州織造,兩淮鹽政,一本嚴(yán)行查禁。” 如此上諭,有點(diǎn)“格殺勿論”的味道了,足可見皇帝對昆曲癡迷鐘情到何等地步。 2010年10月29日 收拾起和不提防 “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闭f明當(dāng)時昆曲流行的程度。 這兩句唱詞,一出于《長生殿·彈詞》:宮廷供奉的伶人李龜年,在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賣唱為生,在鷲峰寺廟會上,“想當(dāng)日天上清歌,今日沿門鼓板,好不頹氣人也!”嘆后唱【一枝花】,開頭一句就是“不提防余年值亂離……”家國興亡,悲愴蒼涼,聞?wù)邿o不動情。 這是昆曲唱功名劇,“傳”字輩倪傳鉞老,以九十三歲高齡,在虎丘曲會上還唱了這昆曲名段。其時人生沉寂,曲盡悲涼,先生“彈詞”,曲友悲殤,古今對話,幾多凄愴! 另一句出于《千忠戮·慘睹》:明初,燕王朱棣舉兵“靖難”,迫其侄建文帝讓位,同時血腥殺戮,株連十族!皯K睹”寫建文帝剃度為僧,逃竄在外,親見群臣被殺,慘不忍睹,悲憤不已,“身似閑云野鶴,心同槁木死灰!”一曲【傾杯玉芙蓉】,唱得悲悲戚戚、四大皆空:“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dān)裝……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 無論是“慘睹”,還是“彈詞”,都是亡國之音,悲傷情調(diào),而且緩慢悠長,一字拖腔一袋煙,實(shí)在難以想象,居然便如今天的流行歌曲,傳唱到“家家”“戶戶”。我想,恐怕除了昆曲本身的魅力和中國人跟風(fēng)的習(xí)性外,還有一個政治“背景”:國家衰頹,民不聊生,寄人籬下,心有不甘,反抗不能,概寄心聲于“收拾起”和“不提防”矣! 也為這,即便在昆曲被官方和仁人志士極力推廣的今天,即便昆曲會逐步流轉(zhuǎn),也不可能“戶戶收拾起,家家不提防了”。 2010年3月23日 靈魂的事 一 明人張大復(fù)《梅花草堂筆談》記載:“婁江(昆山)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詞,未有所適?崾取赌档ねぁ穫髌,蠅頭細(xì)字,批注其側(cè)。幽思苦韻,有痛于本詞者……”終日郁郁寡歡,最后“斷腸而死”。臨終時,《牡丹亭》初版戲本從纖纖玉手中滑落…… 問世間情為何物?俞二娘與《牡丹亭》心有靈犀,魂魄相依,至情至真,生死一念!湯顯祖聞此,想必大呼:有二娘神交,此生足矣!而后大哭,含淚寫下《哭婁江女子二首》:“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繡窗。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薄昂巫詾榍樗,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yè),天下有心人! 先生與二娘無緣相識,卻在《牡丹亭》中相遇!耙粫r文字業(yè),天下有心人!边@該是湯顯祖的刻骨銘心之語。 就這一段文壇“佳話”,在湯顯祖逝世后一百五十年,與他同為江西人的蔣士銓,寫了一部《臨川夢》。作者天馬行空,奇思妙想,寫俞二娘死后二十多年,她的乳母將俞二娘批點(diǎn)的《還魂記》送到了湯顯祖手里。湯顯祖與柳夢梅、杜麗娘等湯氏劇中人物幻影現(xiàn)身,同臺相見。第十九出《說夢》,寫湯顯祖長子死而歸天,與俞二娘、湯顯祖的劇中人相會,評說世事如夢。最后寫湯顯祖在玉茗堂睡覺,睡神引俞二娘的靈魂進(jìn)入湯顯祖的夢中,淳于棼、盧生、霍小玉等人一一來見。從而演繹了一場劇作家與劇中人以及作品粉絲的人、鬼、神的“大團(tuán)圓”。 蔣士銓是俞二娘之后,湯顯祖的又一超級“粉絲”!杜R川夢》是湯顯祖“夢”的演繹與闡釋,作者的寫作手法與想象空間,都是就湯氏而來。 偉大的作品,就在于觸摸到人的靈魂,就在于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不朽。正因?yàn)檫@樣,四百多年以后,又有了《臨川四夢》,有了青春版的《牡丹亭》…… 二 史載:“《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 封建禮教制度下,婦女感情受壓抑,讀了杜、柳的故事,能不動情? 明代伶人馮小青,生前有詩—— 冷雨幽窗不可聽, 挑燈閑看《牡丹亭》。 人間亦有癡于我, 豈獨(dú)傷心是小青! 正是這個馮小青,病重時,仿照《牡丹亭》之“寫真”,呼畫師寫照,畫成人絕,年僅十八。 本人有幸,2010年4月19日和7月31日,兩次欣賞“省昆”徐云秀的《療妒羹·題曲》。演的是“喬小青”,說的是馮小青。韻味到點(diǎn),聲腔極工。演員入情,入戲;觀眾入戲,入情,入《牡丹亭》,甚或與演員發(fā)出一樣慨嘆:“這樣好夢,我喬小青怎么夢不著一個喲!” 再,杭州女子商小伶,演杜麗娘時,人戲不分,“杜麗娘”在臺上哭,觀眾在臺下哭,終于,有一次,在演出《尋夢》一折時,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得個梅根相見”一句,淚自心出,頹然倒地,氣絕身亡! 難怪,林黛玉聽了《牡丹亭》曲文,一樣心動神搖,如醉如癡。 四百年后,封建禮教已經(jīng)退隱,開放的中國不僅人人戀愛自由,法律保障婚姻自主,而且甚至在鼓吹“性開放”了,但是,《牡丹亭》依然魅力無窮。 《牡丹亭》之偉大,在于她寫了人之常情,人之靈魂。 觸動靈魂的作品,會永恒。 昆曲傳世演出珍本全編 帶著錢洪明先生提供的信息,2011年1月11日,在蘇州昆劇傳習(xí)所,約見了顧篤璜先生。 先生說,書名叫《昆曲傳世演出珍本全編》,接著說了來龍去脈—— 早在1951年,先生就著手收集和搶救昆劇遺產(chǎn)。后來由于政治起伏,加上工作變動等原因,斷斷續(xù)續(xù),但總也沒有放棄,一有機(jī)會,就接著做。 張紫東后人捐出的昆曲珍本,先生也是做了工作的。盡管張紫東比先生的父親還大,但從輩分上說,先生和張紫東是平輩。所以張紫東后人還是很尊重他的。前年中國昆曲博物館已經(jīng)將張紫東后人所捐出版成書。這次先生的“全編”,也用了其中的資料。 先生特別說到了一個名叫陳金雀的人。正是他,將經(jīng)八國聯(lián)軍侵略后劫后余生的宮廷曲目保存,并且繼續(xù)進(jìn)行補(bǔ)充。“這些資料都在昆曲博物館! 先生說道,在1949年后,經(jīng)徐凌云介紹,向?qū)幉耖g藝人挖掘了許多昆曲遺產(chǎn)。1960年,他去寧波走訪,老百姓說起來“如數(shù)家珍”,先生則“如獲至寶”。他說,那些老藝人,“比‘傳’字輩還要大二十歲!”他們行當(dāng)齊全,“個個都有絕活!背税耸畾q的小生不敢請外,他把七十多歲的小生、花臉等等都請到了蘇州,一個一個跟他們學(xué)戲。 蘇州三年,他學(xué)了六十多個折子戲!后來,“左”了,他不得不將寧波老藝人送回去!翱上莻大花臉還沒排戲,就猝死在旅館里了!” 說到“全編”,他說,不是一千八百個折子,是一千四百三十多折。之前,臺灣合作出過四函,因?yàn)榻?jīng)費(fèi)等因素,停了,F(xiàn)在有昆山政府出錢,索性將原來已經(jīng)出的也丟了,重新出十七函,一百七十冊。文字和工尺譜,先生都組織專人進(jìn)行整理和?薄!拔淖稚嫌衅輪⒚竦热,工尺譜有錢洪明等人! 先生說,“全編”是無數(shù)人奉獻(xiàn)的結(jié)果,“可以不說我,但是其他人一一提及又怕一時做不到! 先生還說,說是“全編”,但不能十全十美。浙江藝校有八十多個折子,有記錄的,但是查不到,沒有了。“今后有出現(xiàn),再補(bǔ)遺! 先生主張慢點(diǎn)說這件事,主要也是怕說不全。我說,我的“小語”本就“非全面”,這里只是告訴人們,以顧篤璜先生為代表的一批老藝術(shù)家,為了昆曲的繼承和發(fā)展,無私地、默默做出了貢獻(xiàn)—— 是“我為昆曲”,而不是“昆曲為我”! 藝術(shù)家的良知和文化人的良心,是用行動來讓社會認(rèn)知的。 好在,這部由顧篤璜等一批學(xué)者、文人,經(jīng)過六十余年的苦心經(jīng)營所凝聚成的巨著,盡管經(jīng)過諸多曲折,留下一堆故事,但不管怎么樣,最后是昆山市政府出資,“全編”終于面世了。 桑毓喜,為“傳”字輩立傳 今年8月,一百零三歲的“傳”字輩藝人倪傳鉞老去世,好像有什么預(yù)感或預(yù)約似的,《昆劇“傳”字輩評傳》一書也在這個月再版。 2008年10月2日,第一次采訪倪老的時候,就說到了桑毓喜先生的這本書,他說書“很好”,“把許多史跡收攏了”。也說道,有點(diǎn)地方不準(zhǔn)確,已經(jīng)和桑先生說了,有機(jī)會出修訂本時會(改過來)。 果然,桑先生的這本書再版時,對原著做了許多修正和補(bǔ)充,細(xì)微之處,概不放過。比如為了寫好“新樂府”創(chuàng)辦人嚴(yán)惠宇、陶希泉的傳記,分別去了鎮(zhèn)江、常州查訪,征集到許多新的資料!靶聵犯钡纳嗳掌,原著存疑,修訂時則“重點(diǎn)復(fù)查”,確證無誤了才定稿。如此等等,力求修訂本“內(nèi)容更準(zhǔn)確、豐富、翔實(shí),配置的圖片也從原來的十四幅增加至五十余幅”。 這本書的重要就在于,當(dāng)“傳”字輩演員大多還健在的時候,就開始采集整理了。人在,什么事都可以說得清楚,不在了,所有的故事都成了傳說,或多或少的走樣是不可避免的,甚至?xí)驗(yàn)椤皞鳌闭叩牧龊徒嵌龋故穼?shí)走樣甚至歪曲。桑先生這本書之所以珍貴,就在于他是第一手資料,是實(shí)證,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現(xiàn)在,除蘇州呂傳洪外,其他“傳”字輩人員已經(jīng)全部作古。所以,只要你關(guān)注昆曲,只要你研究中國昆曲史,就必須要讀這本書。這是一本所有研究昆曲歷史的人都繞不開的書! 先生著手研究和整理書稿的時候,昆曲還處于艱難時期,沒有人會想到,中國昆曲藝術(shù)節(jié)會在2000年召開,更沒有人想到,昆曲會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但是,桑先生卻在那里默默無聞地開始了這本書的寫作,將歷史文明的碎片收集整理,傾盡一輩子的心血,寫了《昆劇“傳”字輩評傳》一書! 初版至修訂再版,經(jīng)過了整整十年。其間,先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作品的進(jìn)一步修訂和增刪,都為著這次修訂本能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先生是一個弱者,他的辛苦勞動往往變成別人的“研究成果”,實(shí)是無奈。不過,我卻以為先生是強(qiáng)者,因?yàn)樗糇×藲v史,再說,作品有人“牽掛”,是好事,至少也是對昆曲的宣傳啊。 至今沒有見過桑先生,但我的《昆曲之路》曾經(jīng)引用了先生書中的資料,不但注明了出處,還寄了本書給先生,以表謝意和尊重。先生讀后,給我寫信,指出拙著中一些差錯。我深表感謝,同時承諾,重印時一定 改正。 倪傳鉞老為拙著《昆曲之路》題寫書名,出版后先生見到了,是時先生還清楚,很是喜悅;而同樣是先生題寫書名的《昆劇“傳”字輩評傳》出版時,先生卻已作古!所以,如果不早動手寫作,“傳”字輩的資料也許就會被歲月的塵土埋沒。那將是昆曲莫大的遺憾!然而昆曲有幸,桑先生做了這件功德事,昆曲幸矣! 謹(jǐn)以昆曲史專家陸萼庭先生在原著序言中的一句話作結(jié):作品的價值“將隨時間的推移而益增”! 2010年10月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