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從明朝嘉靖年間《百川書志》著錄《水滸傳》版本算起,《水滸傳》研究也已走過將近五百年的歷史,伴隨學術觀念的變遷,學術方法的更新,其研究視野不斷拓展,研究內涵不斷得以豐富,廣泛延伸至文獻研究、文本研究、傳播研究、影響研究、文化研究等諸多方面。劉天振著的《水滸研究史脞論》不求面面俱到,只希望所探討的話題能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僅就明清以來《水滸傳》研究方法的演進、文獻學視域中的作者、版本、本事及成書研究、文本視角的思想意涵及敘事藝術研究、影響層面的續(xù)書現(xiàn)象及版畫插圖研究等現(xiàn)狀,進行回顧與反思,而且偏重于20世紀初以來現(xiàn)代學術語境下《水滸傳》研究歷程的梳理與透視。
劉天振,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人文學院教授。2002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小說、江南文化。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部分論文曾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摘、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專著三部:《明代類書體小說集研究》(2014年)!睹髑褰铣鞘猩虡I(yè)出版與文化傳播》(2011年)、《明代通俗類書研究》(2006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獻學視域中的明代文言小說匯編研究》(13BZW078),另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及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2項。
緒言
第一章 《水滸傳》研究方法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jié) 明清時期《水滸傳》研究方法及其現(xiàn)代傳承
第二節(jié) 20世紀《水滸傳》研究方法的演進與檢討
第二章 《水滸傳》作者研究面面觀
第一節(jié) 撲朔迷離的“羅貫中”說
第二節(jié) 疑云重重的“施耐庵”說
第三節(jié) 蘇北“施耐庵文物史料”真?zhèn)螤幷撌鲆?
第四節(jié) 調和二說的“施、羅合著說”
第五節(jié) 普泛籠統(tǒng)的“集體創(chuàng)作說”
第三章 《水滸傳》版本研究
第一節(jié) 《水滸傳》的原本
第二節(jié) 簡本系統(tǒng)研究述評
第三節(jié) “兩種《水滸》說”與“兩截《水滸》說”論爭述評
第四章 《水滸傳》本事研究
第一節(jié) 《水滸傳》人物原型考證
第二節(jié) 宋江形象研究
第三節(jié) 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形象研究
第四節(jié) 楊志、關勝、燕青等人物原型研究
第五節(jié) 關于《水滸傳》中“梁山泊”之由來的爭論
第六節(jié) 《水滸傳》人物綽號研究
第五章 《水滸傳》思想意旨研究
第一節(jié) 明清時期《水滸傳》主旨二元對立爭論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的“反政府說”及其他
第三節(jié) 《水滸傳》“農(nóng)民起義”說之反思
第四節(jié) 90年代以來的《水滸傳》多元主題論
第六章 《水滸傳》敘事藝術研究
第一節(jié) 明清人對于《水滸傳》藝術價值的論述
第二節(jié) 對《水滸傳》人物塑造藝術的論述
第三節(jié) 《水滸傳》結構藝術研究
第四節(jié) 金圣嘆的小說創(chuàng)作淪和《水滸傳》文法論
第五節(jié) 對《水滸傳》語言風格的評論
第七章 《水滸傳》影響研究
第一節(jié) 《蕩寇志》研究史述評
第二節(jié) 《水滸后傳》研究
第三節(jié) 《后水滸傳》研究
第四節(jié) 《水滸傳》版畫插圖研究述略
第五節(jié) 黃肇初刻本《陳章侯水滸葉子引》作者辨正及考索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水滸研究史脞論》:
另一個爭論的問題是羅爾綱考證《水滸傳》的原因與經(jīng)過。張國光在1991年發(fā)表的《<原本水滸傳>實系以偽亂真之作》一文中說“羅氏實際用來研究《水滸傳》的時間,不到6個月”,后來又在《“兩種(水滸)說”與“兩截(水滸)說”究竟誰是誰非?》一文中說,羅爾綱是在1980年讀過他所著的《金圣嘆與七十回本(水滸)問題》一書后,才對《水滸》發(fā)生興趣、開始研究的。李萬壽、羅文起、史式的辯駁文章則皆指張氏所違背事實。李萬壽《讀(兩種“水滸”說與兩截“水滸”說)》、史式《評<“兩種<水滸>說”與“兩截<水滸>說”究竟誰是誰非?>》、羅文起《評張國光“兩種(水滸)說”與“兩截(水滸)說”》都回顧了羅爾綱從事《水滸傳》研究的歷程,大意如下:20年代末羅爾綱就讀中國公學中國文學系時,就對《水滸》研究產(chǎn)生了興趣。1929年他對其師胡適、鄭振鐸等人否定《水滸傳》有七十回本之說表示懷疑。鄭振鐸根據(jù)已發(fā)現(xiàn)的《水滸傳》版本沒有一種是七十回的,就認定金圣嘆腰斬百回《忠義水滸傳》,強造了一部七十回本的《水滸傳》。而羅爾綱認為,沒有發(fā)現(xiàn)《水滸傳》七十回本有三種可能(如前所述,此處從略)。1934年羅氏在《大公報》發(fā)表萬余字的論文《水滸傳與天地會》,表達了他對《水滸傳》傾向性的看法。該文隨即被左翼刊物《太白》轉載,解放后被收入一些《水滸傳》研究資料匯編中。30年代中期,羅爾綱認為賽珍珠把七十回本《水滸傳》書名翻譯為“皆兄弟也”不對,但卻受到“顧名思義”這句老話的啟示,認為探索《水滸傳》的宗旨可以從書名人手。1944年他從《詩經(jīng)·大雅·綿》中讀到:“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庇植閷α擞嘘P資料,初步認定作者取“水滸”作書名是為了表明梁山泊與宋朝皇帝對立、建立新政權的主題思想。全書七十回,百回本《忠義水滸傳》的后二十九回是明朝宣德、正統(tǒng)以后的人所加的。以后相當長時間內,由于羅爾綱忙于其他業(yè)務,無法寫作長篇考證文章。1975年全國評《水滸》、批宋江時,羅氏曾不以為然,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撰文反駁(羅氏于1964年曾因李秀成問題受到批判)。據(jù)羅文起所見,羅爾綱于1975年曾收集很多批判《水滸傳》的剪報,并查到了他于1977年擬訂的寫作紀要,1978年、1979年他又擬訂了更加詳細的提綱,此時他的文章的主導思想、基本結論已經(jīng)見諸文字,當《文史》雜志編輯來組稿時,他才得以把自己過去探索《水滸傳》的經(jīng)過和撰寫《水滸傳》原本是七十回還是百回,是反抗封建統(tǒng)治到底、宣傳農(nóng)民起義的名著,還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奴才傳這個專題提了出來,得到編輯部的支持和鼓勵,于1981年3月寫成《水滸真義考》一文,發(fā)表于《文史》1982年第15輯。80年代至90年代初,他先后撰寫《水滸傳》考證的文章7篇,編成《水滸傳原本和著者研究》一書,于1992年6月在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他所考訂的《水滸傳原本》于1989年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史式的文章回憶道,1942年他曾在桂林訪問過羅爾綱先生,了解到羅先生從事太平天國史和《水滸傳》研究的一些情況,指出羅氏于1934年就發(fā)表《水滸傳與天地會》,受到海內外學界重視,從此他既是太平天國史專家,也是《水滸傳》研究專家,在當時的桂林很多人知道這一情況,而且至今還有證人在世。
張國光在《“兩種<水滸>說”與“兩截<水滸>說”,究竟誰是誰非》中指責羅爾綱:“論文也好,專書也好,不僅邏輯混亂,引據(jù)不實,而且顛倒是非,常常襲用他人的觀點、論據(jù)而不注出處。有高尚的史德、史識和史才者竟如是乎!”并進而責問:“中國史學會袞袞諸公對于此類的學風問題能視而不見么?”史式的反駁文章則稱張文為“大批判書”,是對羅爾綱先生以及整個史學界的漫罵。并指出張國光沒有任何資格指責羅爾綱先生的“史德、史識與史才”,因為張國光不僅沒有舉出任何證據(jù),他本人的文章就在史學知識方面鬧了不少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