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美文叢書收錄《青泥蓮花記》《憶語三種》《板橋雜記·續(xù)板橋雜記》《浮生六記》幾種,都是以女性為主角:有追憶伉儷情篤,有悼亡愛侶音容,有記敘名妓風采,還有將古今奇女子的事跡匯于一編。在這些或長篇或短札,或明快或深情的文字中,各種女性的形象熠熠生輝,今天讀來仍觸動人心。本叢書選取優(yōu)質(zhì)的版本,加以簡潔的注釋,卷首還有來自學者、作家的導讀與感悟,并有人物畫家譚鳳嬛女士為叢書繪制精美的工筆彩圖,使書中的人物與場景更加生動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今蘇州)人沈復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內(nèi)容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見所聞。文字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筆調(diào)敘述了夫妻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寫出了夫妻間至誠至愛。
重刊浮生六記序
俞平伯
重印《浮生六記》的因緣,容我略說。幼年在蘇州,曾讀過此書,當時只覺得可愛而已。自移家北去后,不但誦讀時的殘趣久蕩為云煙,即書的名字也難省憶。去秋在上海,與頡剛、伯祥兩君結(jié)鄰,偶然談起此書,我始茫茫然若有所領會。頡剛的《雁來紅叢報》本,伯祥的《獨悟庵叢鈔》本,都被我借來了。既有這么一段前因,自然重讀時更有滋味。且這書確也有眩人的力,我們想把這喜悅遍及于讀者諸君,于是便把它校點重印。
書共六篇,故名六記,今只存《閨房記樂》以下四篇,其五、六兩篇已佚。此書雖不全,而今所存者似即其精英!吨猩接洑v》當是記漫游琉球之事,或系日記體。《養(yǎng)生記道》,恐亦多道家修持妄說。就其存者言之,固不失為簡潔生動的自傳文字。
作者沈復,字三白,蘇州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卒年無考,當在嘉慶十二年以后?勺⒁獾,他是個習幕經(jīng)商的人,不是什么斯文舉子。偶然寫幾句詩文,也無所存心。上不為名山之業(yè),下不為富貴的敲門磚,意興所到,便濡毫伸紙,不必妝點,不知避忌。統(tǒng)觀全書,無酸語、贅語、道學語,殆以此乎?
文章事業(yè)的圓成,本有一個通例,就是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這個通例,于小品文字的創(chuàng)作尤為顯明。我們莫妙于學行云流水,莫妙于學春鳥秋蟲,固不是有所為,卻也未必就是無所為。這兩種說法同傷于武斷。古人論文每每標一機字,概念的詮表雖病含混,我卻賞其談言微中。陸機《文賦》說:故徒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這是絕妙的文思描寫。我們與一切外物相遇,不可著意,著意則滯;不可絕緣,絕緣則離。記得宋周美成的《玉樓春》里,有兩句最好: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這種況味正在不離不著之間。文心之妙亦復如是。
即如這書,說它是信筆寫出的,固然不像;說它是精心結(jié)撰的,又何以見得?這總是一半兒做著,一半兒寫著的;雖有雕琢一樣的完美,卻不見一點斧鑿痕。猶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開的圖畫,然仿佛處處吻合人工的意匠。當此種境界,我們的分析推尋的技巧,原不免有窮時。此《記》所錄所載,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著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異,異在韶秀以外竟似無物。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這所以不和尋常的日記相同,而有重行付印、令其傳播得更久更遠的價值。
我豈不知這是小頑意兒,不值當作溢美的說法;然而我自信這種說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讀這書的,必有能辨別的罷。
一九二三,二,二七,杭州城頭巷
沈復(17631832),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清代杰出的文學家。出生于士族文人之家,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十九歲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轉(zhuǎn)于全國各地。后到蘇州從事酒業(yè)。
重刊浮生六記序 俞平伯 〇〇一
卷一 閨房記樂 〇〇一
卷二 閑情記趣 〇三一
卷三 坎坷記愁 〇四七
卷四 浪游記快 〇七五
附錄一 序、跋、題記 一一五
附錄二 偽作二卷(《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逍》) 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