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從2009 年7 月我在天涯開寫《地緣看世界》一帖,至今已經(jīng)快8 年了。最初選擇地緣這個切入點,是因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出現(xiàn)了各種對歷史、時政的全新解讀,顛覆了自己原來對很多事物的理解。為避免人云亦云,就需要找到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以形成自己的思維邏輯,而地緣就是一個兼具廣度和深度的切入點。
無論出于研究還是分享的目的,地圖都是展現(xiàn)地緣這一概念最好的平臺。在網(wǎng)帖中,數(shù)百張自己制作的地圖花費了我大量的時間。然而具體到出版的環(huán)節(jié),這些地圖卻成了最大的障礙,這個障礙并非來源于技術,而是來源于意識。大多數(shù)編輯并沒有意識到,地圖本身所承載的信息量要高于甚至遠高于文字。很顯然,在這種認知之下,你不可能要求合作者能夠完整展現(xiàn)你的觀點這也是此帖一直未能出版的主要原因。
當中國國家地理圖書部的編輯聯(lián)系我,希望我加入他們籌劃了幾年的地圖會說話系列叢書時,我們雙方都發(fā)現(xiàn),原來在這幾年當中,其實彼此都在往一個方向上做著探索,接下來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地圖本身只是一個載體,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載體向大家展現(xiàn)的,是一個包含豐富信息,并且能夠科學(而非主觀想象)驗證甚至預測一些事件的地緣世界。
既然本書打算從地緣的角度來解讀世界,我們就必須先給地緣下一個定義。首先必須明確,地緣絕對不能和地理簡單地畫等號;其次,雖然西方提出了地緣政治這一概念,本身的確是以地理關系為基礎來分析國家政治行為,但地緣的研究范圍也并不等同于地緣政治。英語中的地緣政治geopolitics一詞,也是地理 政治的組合。
本書所希望解讀的地緣,視角會更為廣闊,并不會局限于現(xiàn)實的政治博弈,或者以地理環(huán)境為切入點,研究文明盛衰、民族興亡的規(guī)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地緣這個本來為政治做前綴的詞,已經(jīng)足以涵蓋我所希望說明的一切了。所謂地,指的是客觀物理環(huán)境;而緣,則意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歸納起來,地緣研究就是以地理環(huán)境等客觀物理因素為基礎,研究以群體為單位的人,以及這些群體之間的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地理環(huán)境這類客觀物理因素是研究地緣的基礎,但這種影響要通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顯現(xiàn)出來。在現(xiàn)實的地緣政治、地緣經(jīng)濟研究中,那些基于此類影響而已經(jīng)固定在一個群體身上的各種社會屬性,也是地緣研究所考慮的基本要素。
實際上,地緣研究并非西方的舶來品。在中國古代,這類研究已經(jīng)很深入,只是沒有用地緣一詞罷了。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所作之《隆中對》,就是一篇典型的地緣政治之作。既然古人能夠僅憑有限的歷史、地理知識,便在家中做出足以決定一個國家命運的戰(zhàn)略分析,那么擁有更多信息來源的我們便更加沒有理由妄自菲薄,認為地緣的研究僅僅適合于部分專家或政治家。
就本書所希望達到的目的而言,是希望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運用簡單明確的邏輯,以地緣為角度,以歷史為參考,相對客觀地解讀我們身邊的政治文化等現(xiàn)象。要想做到這一點,一張張能說話的地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的出發(fā)點一定是站在中國的角度。所以與其說是在解讀世界,不如說是在探索中國崛起的地緣路線圖。
推薦序
序
第一章 誰是世界的中心
第一節(jié) | 主宰世界的思維
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島
擁有海洋就擁有世界
發(fā)現(xiàn)邊緣地區(qū)的力量
第二節(jié) | 誰在主宰世界
世界之主的帝王之相
俄羅斯大陸的征服者
歐盟世界的發(fā)現(xiàn)者
印度低緯度地區(qū)的代言人
中國世界中心最有力的挑戰(zhàn)者
美國新世界島俱樂部的締造者大國的后花園
第三節(jié) | 中國如何崛起新老世界島之爭
中國的崛起路線圖
第二章 歐亞大陸第一縷陽光: 東亞與西太平洋地區(qū)
第一節(jié) | 東亞的范圍
東亞的地緣結構
第二節(jié) | 中央之國
海中地與地中海
中央之國的地緣博弈
第三節(jié) | 氣候與東亞格局
北緯42 度溫度線
地緣孤島
中央之國核心區(qū)的氣候
第四節(jié) | 農耕民族的擴張
最后的耕地
農耕民族的禁區(qū)
第五節(jié) | 東亞的島嶼
日本征服外島的歷史
日本的終極夢想
琉球群島
離開日本的日子
第六節(jié) | 臺灣島
海商與臺灣島
臺灣島地緣文化的形成
臺灣島的地緣定位
第七節(jié) | 東亞核心圈
東亞核心圈的概念形成
東亞核心圈的框架模式
第八節(jié) | 美國與西太平洋
兩條島鏈
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布局
APEC 背后的地緣博弈
第三章 連接三洲兩洋之地: 東南亞與南海部分
第一節(jié) | 中南半島的地緣結構
中南半島的地理范圍
三級地形
中南半島的國家與民族
河流與中南半島的文明進程
殖民時代的遺產
第二節(jié) | 緬甸
緬甸的地緣結構
撣邦與金三角
克欽邦與南方絲綢之路
史迪威公路與緬甸的地緣政治價值
第三節(jié) | 越南與印度支那
越南的地緣擴張印度支那之爭
第四節(jié) | 泰國
平衡是一種技巧
克拉地峽
中國與泰國的地緣關系
第五節(jié) | 大航海時代之前的南洋群島
南洋群島的地緣結構
印度文明與華夏文明在南洋群島的競爭
伊斯蘭文明在南洋群島的擴張
第六節(jié) | 殖民時期的影響
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與教皇子午線
麥哲倫與菲律賓
商本主義者荷蘭
大英帝國的地緣戰(zhàn)略
第七節(jié) | 華夏文明與南洋群島
下南洋現(xiàn)象的地緣背景
華人對南洋群島地緣政治的影響
第八節(jié) | 文萊、巴厘島以及東帝汶文萊的選擇
巴厘島不僅僅是度假天堂
東帝汶大國的新戰(zhàn)場
第九節(jié) | 中國南海
南海斷續(xù)線
南海島礁的五方格局與北緯12度線
經(jīng)略南海
南海的咽喉馬六甲海峽
備選方案印尼通道
第四章 南亞與印度洋部分
第一節(jié) | 南亞次大陸
南亞的地緣結構
印度文明的外部壓力
印度文明的特點
巴基斯坦
旁遮普與錫克教
孟加拉國
第二節(jié) | 龍與象的較量
安達曼- 尼科巴群島
第三節(jié) | 印度洋與中國的南海戰(zhàn)略
美國在印度洋的存在
送給印度的珍珠鏈
取代馬六甲的安全陸上通道
中國的印度洋戰(zhàn)略布局
第五章 俄羅斯與北冰洋部分
第一節(jié) | 俄國在東亞的存在
俄國與日本海
豪豬取暖
第二節(jié) | 北冰洋
溫室效應與北冰洋的新生
俄羅斯的希望北冰洋航線
北冰洋開發(fā)對中國的影響
后記 :暗戰(zhàn)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