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述漢末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原為8卷,今本作3卷,全書按內(nèi)容分類編輯,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述從東漢后期到魏晉期間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書中名士的言論或故事有一部分出自民間的傳聞,具有較多的傳奇色彩。
本書選錄了《世說新語》中廣泛流傳的大部分著名篇章,按照原文、注釋、譯文、評析的體例,全面深入地解讀了人物的個性、品行、語言等方面的特征,有助于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及政治環(huán)境,進而領略到魏晉所謂“名士”的風貌。
1.專記魏晉名士的奇聞逸事,堪稱千年以前的微博段子集錦
《世說新語》是中國傳統(tǒng)的志人小說的名著,主要記述東漢末至魏晉間士族階層的言談癖好和奇聞逸事,主要為有關(guān)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所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庶僧徒。
2.集歷史性、文學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傳世巨典
《世說新語》所載人物和故事,發(fā)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所以要讀懂它,首先要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它還是一部影響中國文學、思想和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后世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于它。書中的故事有很強的哲理性,而且趣味性十足,讀罷讓人忍俊不禁。
3.“名士的教科書”,千百年來文人雅士案頭必備
《世說新語》講述了許多漢末魏晉風流人物的故事,包括王羲之、王獻之、謝安、阮籍、王戎、桓溫、王濛等,栩栩如生地刻畫了這些名士們的音容笑貌和內(nèi)心世界,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飽滿真實、瀟灑風逸的魏晉時代,它也因此成為歷代文人百讀不厭的書。
序言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長的歷史,積淀了中華民族獨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無數(shù)古圣先賢、風流人物、仁人志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jié),而且一路下來,薪火相傳,因時損益。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jié),更是我們道德規(guī)范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的集中再現(xiàn)。千百年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品格,書寫了輝煌燦爛的歷史。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jīng)磨難而不衰,其重要一點是,源于由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產(chǎn)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梢哉f,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為其有異于其他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概而言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包括經(jīng)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之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shù)體系。觀其構(gòu)成,足見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廣博與深厚?梢赃@么說,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華夏文明之根,炎黃兒女之魂。
從大的方面來講,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家,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國甚至富國,但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強國;也許它會強盛一時,但絕不能永遠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而一個國家若想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則必然有其凝聚民眾的國民精神,且這種國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由本國人民創(chuàng)造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巨龍的躍起騰飛,離不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從小處而言,繼承與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同樣舉足輕重,迫在眉睫。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用,在于“無用”之“大用”。一個人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思維方式,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亦絕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形成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為涵蓋經(jīng)史子集的龐大思想知識體系,恰好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平臺。潛心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蘊含的無窮盡的智慧,并從中領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與管理之智,也可以體悟到超脫的人生哲學與立身之術(shù)。在現(xiàn)今社會,崇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更是提高個人道德水準和構(gòu)建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熱潮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令人欣慰。欣喜之余,我們同時也對中國現(xiàn)今的文化斷層現(xiàn)象充滿了擔憂。我們注意到,現(xiàn)今的青少年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時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新世紀的大學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這些現(xiàn)象一再折射出一個信號:我們現(xiàn)代人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十分匱乏。在西方大搞強勢文化和學術(shù)壁壘的同時,國人偏離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遠。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重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已迫在眉睫。
本套“中華傳統(tǒng)文化核心讀本”的問世,也正是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添磚加瓦并略盡綿薄之力。為了完成此叢書,我們從搜集整理到評點注譯,歷時數(shù)載,花費了一定的心血。
這套叢書涵蓋了讀者應知必知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盡量把艱難晦澀的傳統(tǒng)文化予以通俗化、現(xiàn)實化的解讀和點評,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內(nèi)核,力圖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更易彰顯,使讀者閱讀起來能輕松愉悅并饒有趣味,能古今結(jié)合并學以致用。雖然整套書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是懷著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厚誼和治學者應有的嚴謹態(tài)度來完成該叢書的。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我們的良苦用心。
前 言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420~581)的一部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原為8卷,今本作3卷,全書按內(nèi)容分類編輯,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述了從東漢后期到晉宋期間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放誕的風氣以及他們之間的逸事。而且書中所記錄的都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但書中他們的言論或故事有一部分出自民間的傳聞,也無從查實,所以就不一定都符合歷史事實。這樣的描寫有助于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huán)境,更讓我們明確地看到了魏晉所謂“名士”的風貌。
在魏晉南北朝的“志人”逸事小說中,《世說新語》因其廣泛豐富的內(nèi)容含量和純熟精美的語言藝術(shù),被推為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也確立了它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承前啟后、不可忽視的地位。該書是在選錄魏晉諸家史書以及郭澄之的《郭子》等文人筆記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它通過記載魏晉時期士族階層的瑣聞軼事,再現(xiàn)了漢末至南朝宋初兩百多年的社會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社會風尚以及文人的精神風貌和才情,對中國文學、審美時尚、思想文化特別是對士人的精神產(chǎn)生過極為深遠的影響。
劉義慶(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兒子,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后來過繼給劉道規(guī),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主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diào)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但是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辭,廣招文學人才,當時著名詩人鮑照就曾投身其門下。他招集文人學士著書立說。由于劉義慶的組織和重視,《世說新語》終于得以誕生,他的這一創(chuàng)舉為中國古代小說揭開了序幕,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唐代稱《世說新書》或《世說新語》,后者成為本書專名大約在北宋!妒勒f新語》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宋文帝贈其謚號為“康王”。
《世說新語》一經(jīng)問世, 便被世人爭相傳誦, 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時間里,推崇它的文人學士層出不窮。宋朝的高似孫在其《偉略》中說它“極為精絕”,元朝的劉應登說它“清微簡遠,居然玄勝”,“臨川善述,更自高簡有法”。明朝的胡應麟更是非常推崇它,說:“讀是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钡搅爽F(xiàn)代,魯迅稱它為“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并說“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碑敶囊字刑煜壬卜Q贊道:“魏晉是品評人物風氣最甚的時代。一部《世說新語》幾乎就是一部古代的《品人錄》。那時的批評家多半以一種詩性的智慧來看待人物,因此癡迷沉醉,一往情深。這種對優(yōu)秀人物的傾心仰慕,乃是所謂魏晉風度中最感人的部分!
《世說新語》是中國古代小說的萌芽,其簡潔雋永的傳神描寫為后世眾多仿效者難以企及。此書不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意義,并且記載的大多是真人真事,歷來也受史學界的重視。研究魏晉時期思想的人士甚至包括研究中國文化的學者,幾乎沒有不讀此書的。該書對后世影響極大,《世說新語》頗似當今的微型小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是中國小說的雛形,是魏晉風度的審美產(chǎn)物,所記雖是片言只語,但內(nèi)容非常豐富,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士族階層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談放誕的風氣。這部書對后世筆記小說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古小說中自成一體。書中不少故事,或成為后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或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書選錄了《世說新語》中廣泛流傳的大部分著名篇章。整書內(nèi)容分為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四部分,結(jié)合魏晉時期的歷史背景和時代風尚,全面深入地解讀了人物的個性、品行、語言等眾多方面的特征。譯文則大多直譯,同時結(jié)合意譯。注釋則主要偏重于歷史背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較難表達的詞語等。評析部分,以簡短有力的文字,或?qū)υ膬?nèi)容及背景知識進行介紹或提要,或就其思想內(nèi)容進行闡釋,或結(jié)合當下現(xiàn)實生活加以發(fā)揮,力求在清晰雋永的話語中還原先哲的博大和深刻,給其心靈注入鮮活的生命力,從而指導人們?nèi)绾胃玫厣睢?br />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編著者注入了些許新的認識和感悟,但更多地還是參考了他人的一些著作,在這里,向這些著作的作者和編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學識水平所限,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唐品,本名唐建福1964年11月18號生于湖南臨澧縣。1984年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即進入江西人民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1996年調(diào)入廣東旅游出版社。編輯策劃有季羨林、周一良等主編的《東方文化叢書》30余種,余秋雨著作全集22種《秋雨合集》。策劃出版了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胡平先生代表作《禪機》。另有于丹教授暢銷書《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發(fā)行153余萬冊,F(xiàn)為自由出版策劃人、北京唐品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策劃。
褒裳篇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 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guī)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慧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shù)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貶斥篇
崇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diào)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宗承存松柏之志
【原文】
南陽宗世林①,魏武同時②,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從容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猶存!笔懒旨纫遭柚家娛,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門③,皆獨拜床下④。其見禮如此。
【注釋】
①南陽:郡名,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宗世林:即宗承,字世林,南陽安眾人,以德行高尚受到世人敬重,官至直諫大夫。②魏武:即曹操。③文帝兄弟:指曹丕、曹植等人。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曹植,字子建,為曹丕的弟弟。④床:這里指坐具,相當于現(xiàn)在的榻。
【譯文】
南陽宗承和魏武帝曹操是同時代的人,宗承很鄙夷曹操的為人,不愿和他結(jié)交。等曹操做了司空,總攬朝政,他就委婉地問宗承:“可不可以同我結(jié)交。俊弊诔谢卮穑骸拔业乃砂匾粯拥闹練馊匀贿在。”宗承因為違背曹操的旨意被疏遠,官位與他的德行不相匹配。但曹丕兄弟每次到他這里拜訪時,都在榻下跪拜。他受到的禮遇就像這樣。
【評析】
宗承因看不起曹操的為人,所以盡管曹操多次請求與他結(jié)交,但都被拒絕,就是在曹操當了大官以后,宗承也仍然堅持他的“松柏之志”,表現(xiàn)出了堅貞不屈的精神,也可看出宗承對曹操始終是抱有成見的,這讓曹操很沒有面子,于是就故意疏遠排擠宗承,給他安排很低的官職,和他的才華、德行都不相匹配。宗承知道曹操在報復他,卻不以為意,盡管如此,曹操也不得不尊重宗承的人格。后來曹丕兄弟每次登門拜訪,都是以晚輩的身份,在宗承的床前行拜見禮,表示出極大的尊重。
陳群不忘前朝故主
【原文】
魏文帝受禪①,陳群有戚容。帝問曰:“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群曰:“臣與華歆服膺先朝②,今雖欣圣化,猶義形于色!
【注釋】
、傥何牡郏杭床茇。②華歆(xīn):即華子魚,三國時魏大臣。先朝:指東漢。
【譯文】
魏文帝曹丕接受禪讓稱帝,陳群臉上流露出愁苦悲哀的神色。文帝問他:“我順應天命接受帝位,你有什么不高興的?”陳群答道:“我與華歆都曾忠心擁戴漢朝,如今雖然欣逢圣明教化之治,但對前朝的情義還是不由自主地要流露出來!
【評析】
陳群的祖父是陳,父親陳紀,陳群從小接受他們高尚人格的熏陶,為人清尚有儀,雅好結(jié)友,有知人之明。華歆位極人臣,但他始終廉潔自奉。他們兩個人同在前朝為官,后受曹操征召,仍然懷念故主,對前朝的留戀之情不自覺地流露出來。
夏侯玄臨刑而色不變
【原文】
夏侯玄既被桎梏①,時鐘毓為廷尉②,鐘會先不與玄相知,因便狎之③。玄曰:“雖復刑余之人,未敢聞命!”考掠初無一言④,臨刑東市,顏色不異。
【注釋】
、傧暮钚鹤痔,三國魏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夏侯尚之子,風格高尚,官歷護軍、太常等要職,因曹操內(nèi)部權(quán)力爭斗被害。②鐘毓:鐘稚叔,鐘會的哥哥。③狎(xiá):意指戲辱。④考掠:指拷問、刑訊逼供。
【譯文】
夏侯玄被逮捕后,當時正值鐘毓擔任掌管刑獄的廷尉,鐘會之前同夏侯玄沒有什么交情,乘機戲辱夏侯玄。夏侯玄說:“我雖然是服刑的人,也不能聽命于你!彼艿絿佬炭酱,卻始終沒有說一句話。直到執(zhí)行死刑時,都面不改色。
【評析】
身為將門之后的夏侯玄,自小就飽讀經(jīng)史,儒道兼修,有著極高的學術(shù)造詣,與當時比他大16歲的何晏齊名,為玄學領袖級人物。他在政治斗爭的暴風驟雨下,也能堅守立場,處之泰然,心如止水地面對一切危險和困難。他不僅面對著權(quán)勢,像宗承面對曹操一樣,他還面對著死亡,并且從容堅持著自己的“方正”品格。其實鐘會也是個名士,也很有名氣,但是他因為投靠司馬氏,所以被夏侯玄鄙薄!拔锤衣劽,說的話很文雅,樣子很謙虛,但是他
立場堅定,態(tài)度嚴肅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