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聚焦于修辭批評的模式研究對修辭批評進行系統(tǒng)探索, 以推進其本位性、可操作性以及適用性, 并努力構(gòu)建一個符合此三種條件、適于分析多種語篇類型的修辭批評新模式。
前言第1章 緒論 1.1 題解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4 研究目標和主要內(nèi)容 1.5 結(jié)語第2章 當代修辭批評研究述評 2.1 引言 2.2 修 前言第1章 緒論 1.1 題解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4 研究目標和主要內(nèi)容 1.5 結(jié)語第2章 當代修辭批評研究述評 2.1 引言 2.2 修辭批評在國外的研究現(xiàn)狀 2.3 修辭批評在我國內(nèi)地和臺灣地區(qū)的研究現(xiàn)狀 2.4 修辭批評與語篇分析 2.5 結(jié)語第3章 修辭批評:對象、功能及過程步驟 3.1 引言 3.2 “修辭批評”定義 3.2.1 “修辭”定義 3.2.2 “批評”定義 3.2.3 “修辭批評”定義 3.3 修辭批評的對象 3.4 修辭批評的功能 3.5 修辭批評的過程步驟 3.6 結(jié)語第4章 西方五大修辭批評模式解析 4.1 引言 4.2 新亞里士多德主義批評(Neo-Aristotelian Criticism) 4.3 戲劇五范疇批評(Pentadic Criticism) 4.4 女權(quán)主義批評(Feminist Criticism) 4.5 類型批評(Generic Criticism) 4.6 后現(xiàn)代主義批評(Postmodern Criticism) 4.7 五大修辭批評模式比較 4.8 結(jié)語第5章 修辭批評新模式構(gòu)建 5.1 引言 5.2 “修辭情境”范疇及所含要素 5.2.1 古典凱洛斯(Kairos)理論 5.2.2 以比徹爾為代表的當代修辭情境研究 5.2.3 新模式“修辭情境”范疇要素論證 5.2.4 “修辭情境”五要素考察的主要方面 5.2.5 “修辭情境”范疇及其要素、考察面圖示 5.2.6 “修辭情境”與“語境”之異同 5.3 “修辭發(fā)明”范疇及所含要素 5.3.1 “修辭發(fā)明”研究簡述 5.3.2 “修辭發(fā)明”基本要素:爭議點和修辭推論 5.3.3 爭議點要素及考察方面 5.3.3.1 古今爭議點理論研究 5.3.3.2 凸顯理論與爭議點取舍及主次兩考察面的選擇 5.3.4 修辭推論要素及考察方面 5.3.4.1 修辭推論的含義和地位 5.3.4.2 修辭推論的兩大特征 5.3.4.3 修辭推論的七種表現(xiàn)形式 5.3.4.4 非完整性與或然性:修辭推論要素兩大考察面 5.3.5 “修辭發(fā)明”范疇及其要素、考察面圖示 5.4 “文體”范疇及所含要素 5.4.1 西方“文體”(Style)研究簡評 5.4.2 “文體”核心要素:得體性與清晰性 5.4.3 兩要素各考察面:語體特征與修辭手段 5.4.4 “文體”范疇及其要素、考察面圖示 5.5 修辭批評新模式三范疇關(guān)系及總圖示 5.5.1 “修辭情境”、“修辭發(fā)明”、“文體”三范疇關(guān)系 5.5.2 修辭批評新模式總圖示 5.6 結(jié)語第6章 修辭批評新模式應用 6.1 引言 6.2 語篇樣本選擇的理論依據(jù)和各項說明 6.3 廣告語篇的應用示例 6.4 新聞語篇的應用示例 6.5 演講語篇的應用示例 6.6 公文語篇的應用示例 6.7 科學語篇的應用示例 6.8 結(jié)語第7章 回顧與展望 7.1 本研究的核心觀點 7.2 本書的主要探索 7.3 問題與展望參考文獻 普通參考 語料參考附錄 附錄1 表圖總匯 附錄2 譯名表 附錄3 已發(fā)表的相關(guān)研究論文 修辭三段論與寓義的語用推導 西塞羅“爭議點”系統(tǒng)與博克“戲劇五元”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