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顆明星,杜甫已經(jīng)被人們訴說了上千年,他的詩歌,他的人生,都是無可復(fù)制的傳奇。本書以杜甫的一生經(jīng)歷為線索,透過他的詩作,追尋他內(nèi)心深處的真情實感,從曾經(jīng)“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到后來“三吏”、“三別”的悲憫感愴,從“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灑脫曠達至終了的“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展現(xiàn)他一生的憂喜悲欣。
端木,自幼喜讀詩文,嗜啃古典,性格不急不躁,不慍不火,有批判的眼睛,也有從容、寬厚的胸懷,喜歡在文字中穿越時空,用古樸的筆風(fēng)撰寫生動的故事。
第一章 夢中少年熱血成
在黃河南岸鞏縣城東的瑤灣村,這個距離洛陽140余里的小山村中,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了靜默的時空,這個嶄新的生命朦朧著惺忪睡眼貪婪地捕捉著世間的一切光景
第一節(jié)
京兆杜子,少年志于堯舜上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公元217年)正月,春天的氣息正悄悄地走在路上,泉水清冽,游魚招搖,明媚的陽光緩緩地伴隨著伊洛河的河水流淌。在黃河南岸鞏縣城東的瑤灣村,這個距離洛陽140余里小山村中,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了靜默的時空,這個嶄新的生命朦朧著惺忪睡眼貪婪地捕捉著世間的一切光景。杜家門前車水馬龍,只是誰都不曾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新生兒,將要用生命之筆寫出怎樣的宏偉詩篇。
他就是杜甫,將成為照耀詩壇萬古璀璨的巨星。
《論語·學(xué)而》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細細追溯,杜氏家族,歷代大都當官為宦,“遠自周室,迄于圣代,傳之以仁義禮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志》)
杜甫是晉代名將杜預(yù)的第十三代玄孫,這位出身京兆杜陵的名將曾經(jīng)戰(zhàn)功赫赫,用兵足智多謀,以一腔愛國熱情在戰(zhàn)場上英勇報國!霸诠賱t觀吏治,在家則滋味典籍!保ā洞呵镒笫蟼骷狻ぷ孕颉罚,在杜甫心中飄揚的那關(guān)于杜氏遠祖的神話恍如一面永樹不倒的旗幟,在他后半生飄游世間之時,成為激勵他前行進步的巨大動力。
杜預(yù)少子杜耽官至?xí)x涼州(甘肅武威)刺史,而其孫杜遜遷居襄陽,官拜魏興(陜西安康西北)太守。杜遜便是襄陽杜氏的始祖,而遜子乾光的玄孫杜叔毗之子魚石曾獲嘉(在河南省)縣令。魚石之子依藝因獲鞏縣令而遷居河南鞏縣,經(jīng)歷周轉(zhuǎn),于是京兆杜陵世家終于在黃河河畔的鞏縣定居下來。追憶遠祖京兆杜陵人,大多“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在有悠久傳統(tǒng)的官僚世家的熏陶之下,杜甫平生致力于營謀官職的鴻鵠之志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經(jīng)歷過祖父、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的萬丈雄威,直至曾任兗州(今屬山東)司馬的父親杜閑之時,風(fēng)光凋零,杜家之勢已然不如往日眩目,近世官職雖不如遠祖,但門庭若市的繁榮之景依然隱約可見。在杜甫年少之時,相對富裕的家境為其成長、讀書和漫游提供了良好的物質(zhì)基礎(chǔ)。
杜甫的一生正經(jīng)歷了唐王朝由極盛轉(zhuǎn)衰的驟變之期,在杜甫降生的這一年,恰好是唐玄宗李隆基登上天子寶座的一年,“貞觀之治”、“開元之治”的歷史大幕相繼拉開,一派繁榮盛況正在醞釀:
“是時海內(nèi)富實,米斗之價錢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驛驢,行千里不持尺兵。天下歲入之物:租錢二百余萬緡,粟千九百八十余萬斛,庸調(diào)絹七百四十萬匹,綿百八十余萬屯,布千三十五萬端。”《新唐書·食貨志》
“海宴天空,萬方來同!背瘹馀畈、充滿生機的宏大盛唐氣象,賦予了杜甫非同一般的視野和抱負。杜甫降生之時,雖然另一位浪漫主義偉大詩人李白尚為幼童,而在他之后的一位現(xiàn)實主義偉大詩人白居易尚未出世,然而,初唐時期的詩歌技巧初探,陳子昂、張九齡,以及王、楊、盧、駱等“四杰”為掃蕩齊梁柔弱綺靡之音所作出的努力,為詩歌的改革發(fā)展作出了先驅(qū)性的嘗試,也隱隱地為杜甫時代的詩歌繁盛的到來做好了鋪墊。
杜甫之母是清河大族崔家之女,杜母在年幼的杜甫尚未記事之時,就撒手人寰,繼母盧氏過門之后,杜甫被迫寄養(yǎng)在洛陽仁風(fēng)里的姑母家,賢德仁慧的姑母在杜甫的生命中代替了亡母的角色,給予幼小的杜甫以勝過親子的關(guān)懷,也給了他最早的人情之教;以至于后世生命中,杜甫憐憫民生、感懷疾苦的思想形成,與姑母的言傳身教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童年的生活簡單而爛漫,記憶中的點點浪花浮動閃耀,直至晚年,那一幕幕朦朧的圖景如同斑斑卵石漫過歲月的河水,悄然浮現(xiàn)。
猶記得6歲那年,公孫大娘的裊娜身姿,妖嬈地舞動著“劍器”(一種戎裝舞蹈),節(jié)奏鏗鏘,忽而隨波輾轉(zhuǎn),時而戛然靜止靜合,又如蛟龍騰空,如潛魚入海,如同雷霆驟然停息,天地之間一片靜穆,她伸展舞姿,英姿卓立,耀眼的光彩一圈圈地蕩漾開來,一直氤氳到杜甫創(chuàng)作今后長久的詩歌生命中。
猶記得7歲那年,一首《壯游》第一次打開了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之門。杜甫筆下所吟詠的,絕非普通的白毛紅掌之鵝,而是具有祥瑞之兆的神鳥鳳凰,“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倍鸥σ婚_口,就不似一般詩童表現(xiàn)個人的哀樂,心中所向,全是對國家、對民族的那份苦戀和期望。俗言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弊孕”阈南祰抑e,為他今后續(xù)寫現(xiàn)實主義的愛國詩篇悄然奠基。
猶記得9歲那年,杜甫書大字“工書翰,有能名”,試與東晉王羲之比高!傍P凰池上應(yīng)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得房公池鵝》)據(jù)明人胡儼“嘗于內(nèi)閣見子美親書《贈為八處士》詩”的墨跡,“字甚怪偉”(馬宗霍《書林藻鑒》)?上У氖,歷史風(fēng)化了杜甫幼年時的那一口袋的大字以及“字甚怪偉”的墨跡。至于巴州的嚴武詩摩崖石刻上的遺跡,已經(jīng)無從考據(jù)是否為杜甫手筆了。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奔爸廖鐒蛑辏鸥︼L(fēng)風(fēng)火火地開始了文壇上的社交活動,而不同于同輩,杜甫的橫溢才華博得了一眾前輩的賞識,與之交往的多是一些老輩詩人:“脫略小時輩,結(jié)交皆老蒼!倍鸥η逍碌脑娢谋划敃r的洛陽名士崔尚、魏啟心等“蒼老”贊譽為可與漢代的文章大家班固、揚雄并肩媲美。年紀尚淺的杜甫竟然頗受資深老輩們的青睞,可見此時的他已然展現(xiàn)出超人的才華。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杜甫曾這樣表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邑求識面,王翰遠卜鄰。
……
他發(fā)憤地讀書,讀有萬卷之多。有了書籍的積累,才能在作文章時出神入化。料想自己的詞賦可與揚雄匹敵,論起詩歌,可堪與曹子建相近。李邑前來拜訪,希望與我相識;王翰從遠方而來,愿與我結(jié)成近鄰。
在翰墨場上的馳騁張揚,彰顯出年少杜甫的意氣風(fēng)發(fā),另一方面更表現(xiàn)出他暗暗隱藏的雄心壯志。若是簡簡單單地誤以為這是杜甫恃才自負、自我吹噓的夸大其詞,未免有些斷章取義;實際上杜甫的童年的確充斥著如海的詩歌和書籍,刻苦讀書,勤奮寫作,機敏過人。與前輩們的交往,更讓他信心倍增、眼界大開。
在蒼蒼老輩們的引薦之下,杜甫得以與上流社會中的顯赫人物交往熟識。唐睿宗的第四個兒子李范是當朝皇帝唐玄宗的弟弟,曾被封為“岐王”,愛好文藝的岐王好與文人志士相交;崔滌曾列秘書監(jiān)之位,作為中書令崔湜的胞弟,自然與玄宗皇帝關(guān)系甚密。而青年時候的杜甫正是“岐王府里”和“崔九(崔滌)堂前”的往來常客,這種經(jīng)常性的文藝沙龍為杜甫在浮躁凡世之中提供了難得的藝術(shù)心靈的棲息空間。
及至晚年的杜甫漂泊在湖南之時,再一次和曾經(jīng)與自己一樣游走名門的著名音樂家李龜年邂逅在江南的落途,這段年少青蔥時光再次浮游上記憶的海灘,撫今追昔,不禁沉沉地慨嘆一聲“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切已然不再。悵惘迷離間,一首《江南逢李龜年》躍然紙上: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曾經(jīng)在岐王府里常常見到李龜年高超的技藝,又曾經(jīng)在崔九的堂前多次欣賞曼妙歌聲。此時的南國,正值一派江山如畫,在江南最好的季節(jié)里,落英繽紛,繁華落盡滿地,卻能碰巧再次相逢相遇。
世事滄桑,年華盛衰,人情聚散無期,恍如潮起潮落般,看似閑逸有律又無從把握的時光。暮年再見幼時友人,大半生已經(jīng)過去,彼此的凄涼寥落,在這短短的28字中,繁衍出無數(shù)深意。不僅僅是對顛沛流離人生的唏噓,更寄寓著杜甫對開元初年國事鼎盛的眷懷。這份凝重和深沉的詩情,或許唯有經(jīng)歷生活沉淀之后的杜甫才能感悟得到。
不舍赤子之心的杜甫少年老成,懷揣著超人的聰明機智,煥發(fā)著五彩繽紛的童年。然而,讀書、習(xí)字、觀舞、賞樂這般翰墨場中悠游自在的生活,對于“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的胸懷大志之人而言,畢竟感到天地狹小,內(nèi)心壓抑,難有作為。巨大的抱負,寬廣的眼光,過人的才華和高超的眼界,使杜甫立志奔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對于雄鷹來說,天空才是他的世界。對此而言,一個美麗而艱辛的筑夢之行即將拉開帷幕。在這個過程之中,必然會有更多新奇迥異的收獲。
歷史車輪滾滾而過,初露頭角的杜甫正在以獨特的方式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年少時的堯舜之志,就開始了譜寫傳奇的一筆。在未來的日子里,他的生命將要在詩壇上留下最美的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