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9.8 元
叢書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 作者:董先明,楊卓鴻,羅穎主編
- 出版時間:2017/1/1
- ISBN:9787030516442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O62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4
- 開本:16K
本書繼續(xù)保持第三版的優(yōu)點,如難度分散,理論深度適當,具有農業(yè)院校的特點等。在原版的基礎上除舊推新,對于前面課程所學過的知識,予以精簡,盡量減少重復。同時和中學教學內容緊密銜接,在保證有機化學知識系統(tǒng)性的基礎上,分散難點,突出重點。在保持原版風格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對部分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增補,并對編排次序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以更適合于學生的學習和有關人員的參考。全書仍為十六章,在*章緒論中,對有機結構理論知識,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有機合成、含硫含磷化合物、和油脂類脂化合物仍不單獨成章節(jié),而將其內容分散在有關章節(jié)。對有機基礎知識增大了篇幅,在典型化合物介紹中增加了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內容,同時增加課后閱讀,以擴大學生知識面,旨在讓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反應原理的基礎上,了解有機化學發(fā)展的歷史和取得的成就,為今后的自學和在專業(yè)上的應用打好基礎。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緒論1
1.1有機化合物與有機化學1
1.1.1有機化學的研究對象1
1.1.2有機化合物的特性1
1.1.3有機化學的產生和發(fā)展2
1.2有機化合物中的共價鍵3
1.2.1原子軌道、原子的電子構型3
1.2.2離子鍵和共價鍵概述4
1.2.3σ鍵和π鍵5
1.2.4價鍵理論要點6
1.2.5雜化軌道理論7
1.2.6分子軌道理論11
1.3共價鍵的斷裂和有機反應類型11
1.3.1均裂和游離基反應11
1.3.2異裂和離子型反應12
1.4有機化合物的分類12
1.4.1按碳架分類12
1.4.2按官能團分類13
1.5酸堿理論的擴展13
1.5.1酸堿質子理論14
1.5.2酸堿電子理論14
1.6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15
1.6.1分離提純15
1.6.2純度的檢定16
1.6.3實驗式和分子式的確定16
1.6.4構造式和結構式的確定17
1.7有機化學與農業(yè)的關系17
1.7.1農業(yè)創(chuàng)造了有機化學17
1.7.2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有機化學17
1.7.3現代農業(yè)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需要有機化學18
閱讀材料18
習題20
第2章烷烴21
2.1烷烴的同系列及同分異構現象21
2.1.1烷烴的同系列21
2.1.2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21
2.1.3碳原子和氫原子的類型22
2.2烷烴的命名23
2.2.1普通命名法23
2.2.2系統(tǒng)命名法23
2.3烷烴的結構25
2.4烷烴的構型與構象26
2.4.1構型與構象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6
2.4.2乙烷的構象27
2.4.3正丁烷的構象28
2.5烷烴的性質29
2.5.1烷烴的物理性質29
2.5.2烷烴的化學性質30
2.6烷烴的來源和用途34
閱讀材料34
習題35
第3章烯烴和紅外光譜36
3.1烯烴的命名與結構36
3.1.1烯烴的命名36
3.1.2烯烴的結構38
3.1.3烯烴的同分異構38
3.2烯烴的物理性質39
3.3烯烴的制備39
3.3.1由醇脫水制備39
3.3.2由鹵代烴制備39
3.4烯烴的化學性質40
3.4.1催化氫化反應40
3.4.2親電加成反應40
3.4.3氧化反應43
3.4.4游離基反應——反馬氏規(guī)則加成44
3.4.5烯烴的聚合反應44
3.4.6烯烴α-碳原子上氫原子的鹵代反應45
3.5自然界中的烯烴45
3.5.1昆蟲信息素45
3.5.2乙烯和植物內源激素46
3.6紅外光譜47
3.6.1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物理檢測方法47
3.6.2分子的躍遷類型與吸收電磁波范圍的關系47
3.6.3基本原理47
3.6.4紅外光譜的表示方法48
3.6.5紅外光譜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48
閱讀材料50
習題50
第4章炔烴、共軛二烯烴和紫外光譜52
4.1炔烴的命名與結構52
4.1.1炔烴的命名52
4.1.2炔烴的結構52
4.2炔烴的性質53
4.2.1物理性質53
4.2.2化學性質53
4.3炔烴的制備55
4.3.1由二元鹵代烷脫鹵化氫55
4.3.2由炔化物制備56
4.4共軛二烯烴56
4.4.1二烯烴的分類56
4.4.21,3-丁二烯的結構57
4.4.31,3-丁二烯的反應58
4.5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59
4.5.1誘導效應59
4.5.2共軛效應59
4.6紫外光譜60
4.6.1概述60
4.6.2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譜與化學結構的關系61
4.6.3紫外光譜在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中的應用62
4.7烯烴和炔烴的光譜分析63
4.7.1紫外光譜63
4.7.2紅外光譜63
閱讀材料63
習題64
第5章脂環(huán)烴66
5.1脂環(huán)烴的分類與命名66
5.1.1脂環(huán)烴的分類66
5.1.2脂環(huán)烴的命名66
5.2環(huán)烷烴的性質和結構68
5.2.1環(huán)烷烴的物理性質68
5.2.2環(huán)的結構與穩(wěn)定性68
5.2.3環(huán)烷烴的化學性質70
5.3環(huán)烷烴的立體化學71
5.3.1順反異構71
5.3.2環(huán)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構象71
5.4脂環(huán)烴的制備74
5.4.1分子內的偶聯(小環(huán)的合成)74
5.4.2Diels-Alder反應(雙烯合成)75
5.4.3脂環(huán)烴之間的轉化75
5.5萜類化合物76
5.5.1單萜類76
5.5.2倍半萜與二萜類78
5.5.3三萜類79
5.5.4四萜類80
5.6甾族化合物81
5.6.1甾族化合物的結構與命名81
5.6.2重要的甾族化合物82
閱讀材料84
習題85
第6章芳香烴87
6.1芳香烴的分類與命名87
6.1.1芳香烴的分類87
6.1.2芳香烴的命名87
6.2苯的結構89
6.2.1凱庫勒結構式89
6.2.2苯的分子軌道90
6.3單環(huán)芳烴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92
6.3.1物理性質92
6.3.2波譜性質92
6.4單環(huán)芳烴的化學性質93
6.4.1親電取代反應93
6.4.2苯衍生物的親電取代97
6.4.3芳香烴的其他反應100
6.5芳香性與Hückel規(guī)則101
6.6多環(huán)芳香烴102
6.6.1萘103
6.6.2蒽與菲105
6.7環(huán)戊二烯及其應用106
6.7.1環(huán)戊二烯的工業(yè)來源和制法106
6.7.2環(huán)戊二烯的化學性質106
6.8富勒烯108
閱讀材料109
習題109
第7章對映異構111
7.1物質的旋光性111
7.1.1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111
7.1.2旋光儀和比旋光度112
7.2手性與對稱因素113
7.2.1手性與手性分子113
7.2.2對稱因素114
7.3含一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116
7.3.1對映體116
7.3.2分子構型表示方法116
7.3.3分子構型的命名方法117
7.4含兩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119
7.5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120
7.5.1丙二烯型化合物121
7.5.2聯苯型化合物121
7.6手性化合物的制備122
7.6.1由天然產物提取122
7.6.2拆分外消旋體122
7.6.3不對稱合成123
7.7立體異構與藥物125
7.7.1兩種對映體的藥理作用相同,但藥效差別很大126
7.7.2兩種對映體藥效相反126
7.7.3有的旋光異構體有毒或引起嚴重副作用126
7.7.4兩種對映體具有完全不同的藥理作用127
閱讀材料127
習題128
第8章鹵代烴130
8.1鹵代烴的分類與命名130
8.1.1鹵代烴的分類130
8.1.2鹵代烴的命名130
8.2鹵代烴的物理性質與紅外光譜性質131
8.2.1鹵代烴的物理性質131
8.2.2鹵代烴的紅外光譜132
8.3鹵代烴的化學性質132
8.3.1鹵代烴的反應活性132
8.3.2鹵代烴的親核取代反應133
8.3.3鹵代烴的消除反應134
8.3.4與金屬的反應135
8.3.5親核取代反應機理137
8.3.6消除反應機理140
8.4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144
8.4.1乙烯型和苯型鹵代烴144
8.4.2烯丙型和芐型鹵代烴144
8.4.3孤立型鹵代烴145
8.5鹵代烴的制備145
8.5.1烴的直接鹵代145
8.5.2由醇制備145
8.5.3烯烴與HX加成146
8.5.4鹵素交換法146
8.6鹵代烴的用途與危害146
閱讀材料147
習題148
第9章醇、酚、醚150
9.1醇150
9.1.1醇的分類與命名150
9.1.2醇的結構和物理性質151
9.1.3醇的制備153
9.1.4醇的化學性質155
9.2酚160
9.2.1酚的分類與命名160
9.2.2酚的結構與性質160
9.2.3酚的制備165
9.3醚166
9.3.1醚的分類與命名166
9.3.2醚的結構與性質166
9.3.3醚的制備168
9.4醇、酚和醚的紅外光譜169
9.5硫醇、硫酚與硫醚170
9.5.1硫醇與硫酚170
9.5.2硫醚171
9.6醇、酚和醚的代表化合物與應用172
9.6.1醇的代表化合物與用途172
9.6.2酚的代表化合物與用途174
9.6.3醚的代表化合物與用途175
閱讀材料177
習題177
第10章醛、酮和核磁共振譜179
10.1醛和酮的命名179
10.2醛和酮的結構、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180
10.2.1羰基的結構180
10.2.2醛和酮的物理性質180
10.2.3醛和酮的紅外光譜180
10.3醛和酮的化學性質181
10.3.1親核加成反應181
10.3.2涉及羰基α-H的反應186
10.3.3氧化還原反應190
10.4α,β-不飽和醛、酮*193
10.4.1α,β-不飽和醛、酮的共軛加成193
10.4.2有機金屬試劑的1,2-和1,4-加成194
10.4.3烯醇負離子的共軛加成——Michael加成和Robinson環(huán)化195
10.5醛和酮的制備195
10.5.1由烯烴制備195
10.5.2炔烴的水合195
10.5.3芳烴的側鏈氧化196
10.5.4Friedel-Crafts酰基化196
10.5.5由醇氧化或脫氫196
10.6核磁共振氫譜197
10.6.1基本原理197
10.6.2屏蔽效應和化學位移198
10.6.3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199
10.6.4常見有機化合物的化學位移范圍200
10.6.5峰的裂分、偶合常數和積分曲線200
10.6.6核磁共振氫譜分析202
10.713C核磁共振譜簡介203
10.7.1質子去偶13C核磁共振譜203
10.7.213C核磁共振譜的化學位移204
10.7.3偏共振去偶13C核磁共振譜204
10.7.413C核磁共振譜在有機分子結構分析中的應用205
閱讀材料205
習題206
第11章羧酸、羧酸衍生物和質譜209
11.1羧酸的分類與命名209
11.1.1羧酸的分類209
11.1.2羧酸的命名209
11.2羧酸的結構、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210
11.2.1羧酸的結構210
11.2.2羧酸的物理性質211
11.2.3羧酸的波譜性質212
11.3羧酸的制備213
11.3.1氧化法213
11.3.2水解法213
11.3.3合成法213
11.4羧酸的化學性質214
11.4.1酸性214
11.4.2取代基對酸性的影響214
11.4.3羧酸衍生物的生成215
11.4.4羧酸的還原217
11.4.5脫羧反應217
11.4.6α-鹵代反應217
11.5自然界中的羧酸及其生物活性218
11.5.1自然界中的簡單羧酸218
11.5.2自然界中的取代羧酸219
11.5.3生物體內的復雜羧酸222
11.6羧酸衍生物223
11.6.1羧酸衍生物的結構、物理性質與波譜性質223
11.6.2羧酸衍生物的化學反應224
11.6.3酰鹵的化學反應226
11.6.4酸酐的化學反應227
11.6.5酯的化學反應227
11.6.6酰胺的化學反應228
11.6.7腈——特殊類型的羰基酸衍生物229
11.7β-二羰基化合物230
11.7.1Claisen酯縮合反應230
11.7.2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質與反應231
11.7.3Michael加成232
11.8自然界中的羧酸衍生物233
11.8.1酯和蠟233
11.8.2油脂233
11.9有機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質譜235
11.9.1有機分子的分裂模式236
11.9.2質譜在有機化合物結構測定中的應用237
閱讀材料239
習題240
第12章胺及其衍生物243
12.1胺的命名243
12.2胺的結構、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244
12.2.1胺的結構244
12.2.2胺的物理性質244
12.2.3胺類化合物的波譜性質246
12.3胺的化學性質247
12.3.1胺的堿性和酸性247
12.3.2胺的烷基化和季銨化合物248
12.3.3季銨鹽的Hofmann消除反應249
12.3.4;突酋;磻249
12.3.5與亞硝酸反應250
12.3.6Mannich反應251
12.3.7芳香胺苯環(huán)上的反應252
12.4胺的制備253
12.4.1硝基化合物還原253
12.4.2鹵代烴氨解253
12.4.3腈和酰胺的還原253
12.4.4醛酮的還原胺化254
12.4.5Gabriel合成法254
12.4.6Hofmann酰胺降級反應255
12.5重氮鹽和偶氮化合物255
12.5.1重氮化反應255
12.5.2重氮基被取代的反應及在合成中的應用255
12.5.3重氮基被還原的反應257
12.5.4偶合反應及偶氮染料257
閱讀材料258
習題259
第13章碳水化合物261
13.1單糖261
13.1.1單糖的分類261
13.1.2單糖的結構262
13.1.3單糖的性質268
13.1.4重要的單糖及其衍生物276
13.2二糖278
13.2.1還原性二糖278
13.2.2非還原性二糖279
13.3多糖281
13.3.1淀粉281
13.3.2纖維素282
13.3.3其他多糖283
閱讀材料284
習題285
第14章雜環(huán)化合物287
14.1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與命名287
14.1.1雜環(huán)化合物的分類287
14.1.2雜環(huán)化合物的命名287
14.2五元芳雜環(huán)289
14.2.1五元芳雜環(huán)的結構289
14.2.2五元芳雜環(huán)的性質290
14.3六元芳雜環(huán)292
14.3.1吡啶292
14.3.2喹啉和異喹啉294
14.4自然界中重要的雜環(huán)化合物295
14.4.1呋喃及其衍生物295
14.4.2吡咯及其衍生物295
14.4.3噻吩及其衍生物296
14.4.4吡啶及其衍生物296
14.4.5吲哚和1,2,4-三唑的衍生物297
14.4.6嘧啶和嘌呤的衍生物297
14.4.7苯并吡喃及其衍生物298
14.5生物堿299
14.5.1生物堿概述299
14.5.2生物堿的提取299
14.5.3生物堿選述300
閱讀材料302
習題303
第15章氨基酸、蛋白質和核酸305
15.1氨基酸305
15.1.1氨基酸的分類、命名與結構305
15.1.2α-氨基酸的物理性質307
15.1.3α-氨基酸的化學性質307
15.1.4氨基酸的制備311
15.1.5氨基酸的天然來源311
15.2蛋白質312
15.2.1蛋白質的分類312
15.2.2蛋白質的結構313
15.2.3蛋白質的性質318
15.3酶321
15.3.1酶的結構321
15.3.2酶的性質321
15.3.3酶促反應322
15.3.4酶的提取與分離323
15.4核酸324
15.4.1核酸的結構324
15.4.2核酸的性質327
閱讀材料328
習題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