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5 元
叢書名: 現(xiàn)代創(chuàng)意新思維·十三五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guī)劃教材
- 作者:李杰臣 高蕓蕓 孫建
- 出版時間:2016/11/1
- ISBN:9787115421685
- 出 版 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31
- 頁碼:27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Painter是由Corel公司出品的專業(yè)繪圖軟件,是繪畫軟件中的佼佼者,其全新的數(shù)字化繪畫模式更接近于手工素描和傳統(tǒng)繪畫的表現(xiàn)。本書是一本介紹Painter 12筆刷使用技巧的基礎型圖書。本書針對詳細地介紹了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經(jīng)常會使用到Painter 12畫筆,以及這些畫筆的設置與應用技巧。
本書分為3個部分, 共有13章節(jié),包括走進Painter 12、繪畫前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畫筆的設置、硬質(zhì)畫筆“硬媒材”、仿真鬃毛、水彩、液體墨水筆、厚涂顏色、矢量繪圖、圖像效果、卡漫風格繪畫、商業(yè)繪畫和游戲類繪畫等內(nèi)容。
本書語言通俗易懂,知識安排合理,適合于Painter初級用戶,可以幫助初學者快速進入Painter繪畫的神奇世界,也可以作為藝術院校學生的教學輔助用書。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書在內(nèi)容的安排上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講解方式,其中章節(jié)前面對軟件基礎知識進行介紹,章節(jié)后面添加一個簡單的小實例介紹畫筆、工具的具體應用,讓讀者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典型的處理實例:書中所選的實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選擇了不同風格的繪畫案例來講解,同時,在對講解案例具體制作過程前,還對該案例的設計思路、制作過程進行了分析,讓讀者知道該案例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3.精練的技巧小提示:技巧是知識的精華,在本書中相應的基礎內(nèi)容和技術附近穿插了一些小的技巧提示,通過閱讀可以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提高數(shù)字繪畫創(chuàng)作水平。
4.獨立的課后習題:為方便于教師教學與學習,本書還在章節(jié)后面配備了的課后習題,方便教學的同時,更是鍛煉學生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李杰臣,國內(nèi)優(yōu)秀工作室的負責人,打造過不少暢銷書。對于攝影、數(shù)字藝術、輔助設計類市場書有很深的專研,之前出版過的攝影類教材均很暢銷,其中在人民郵電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等各大出版社均出版有攝影及計算機輔助設計方面的零售書。
1.1初識Painter 12 2
1.1.1Painter的概述及特色 2
1.1.2矢量圖與點陣圖 3
1.1.3數(shù)位板與繪畫的關系 4
1.2Painter 12的工作界面 5
1.2.1菜單欄 5
1.2.2屬性欄 6
1.2.3文檔窗口 6
1.2.4工具箱 7
1.2.5“媒體選擇器”欄 9
1.2.6各種浮動面板 9
1.3基本操作 11
1.3.1打開及新建文檔 11
1.3.3瀏覽圖像和查看圖像信息 12
1.3.4縮放圖像 13
1.3.5旋轉(zhuǎn)圖像和畫布 14
1.3.6翻轉(zhuǎn)圖像 15
1.3.7裁剪圖像 15
1.3.8調(diào)整圖像和畫布的大小 16
1.3.9保存和備份文檔 17
2.1繪畫輔助工具 2
2.2.1網(wǎng)格與透視網(wǎng)格 2
2.2.2“鏡像繪畫”模式 3
2.2.3“萬花筒繪畫”模式 4
2.2.4“黃金分割”模式 5
2.2.5標尺與輔助線 5
2.2顏色的運用 7
2.2.1“顏色”面板 7
2.2.2“混合器”面板 8
2.2.3顏色集 8
2.3藝術材質(zhì) 10
2.3.1圖案 10
2.3.2漸變 12
2.3.3織物 15
2.4通道和圖層 16
2.4.1管理通道 17
2.4.2圖層的編輯 18
2.4.3使用圖層蒙版 21
2.4.4混合方式和混合深度 22
2.5圖像的克隆與取樣 25
2.5.1克隆圖像 26
2.5.2使用描圖紙克隆 26
2.5.3在克隆中繪制 26
2.5.4使用“快速克隆” 27
2.5.5使用描圖紙繪制輪廓線 27
2.5.6使用“自動克隆” 28
3.1畫筆的筆尖剖面 2
3.3.1筆尖剖面類型 2
3.3.2更改預覽效果 2
3.2畫筆校準 3
3.2.1啟用畫筆校準 3
3.2.2設置畫筆校準選項 3
3.3常規(guī)設置 3
3.3.1筆尖類型 4
3.3.2筆觸類型 5
3.3.3筆觸屬性 6
3.3.4不透明度 7
3.3.5顆粒 8
3.4畫筆的大小 8
3.4.1大小 9
3.4.2大小間距 9
3.4.3特征 10
3.5畫筆的間距 10
3.5.1間距 10
3.5.2阻尼 11
3.5.3連續(xù)時間沉淀 11
3.5.4立方增補 11
3.6畫筆的角度 12
3.6.1擠壓 12
3.6.2角度 13
3.6.3角度范圍和角度步驟 13
3.7畫筆顏色的調(diào)整 14
3.7.1使用的顏色變化模式 14
3.7.2顏色表達方式 15
4.1“硬媒材”包含的畫筆類別 2
4.2“硬媒材”面板 3
4.2.1擠壓 4
4.2.2轉(zhuǎn)換范圍 4
4.3自定義“硬媒材”變體 5
4.3.1選擇“硬媒材”筆尖剖面圖 5
4.3.2定義“硬媒材”筆刷 6
4.4課堂實訓 6
4.5本章小結 15
4.6課后習題 15
5.1概述“仿真鬃毛” 2
5.2“仿真鬃毛”畫筆變體 2
5.3“仿真鬃毛”畫筆的設置 4
5.3.1畫筆筆尖圓滑度 5
5.3.2“鬃毛長度”的設置 5
5.3.3調(diào)整“剖面圖長度” 5
5.3.4鬃毛硬度 6
5.3.5鬃毛散開長度 6
5.3.6鬃毛的摩擦與高度 6
5.4自定義仿真鬃毛畫筆變體 7
5.5課堂實訓 8
5.6本章小結 14
5.7課后習題 14
6.1使用水彩圖層 2
6.1.1創(chuàng)建新水彩圖層 2
6.1.2將畫布轉(zhuǎn)換為水彩圖層 3
6.1.3弄濕水彩圖層 3
6.2水彩畫筆和紙紋的相互作用 4
6.3不同類型的水彩畫筆 4
6.3.1“仿真水彩”畫筆 5
6.3.2自然的“水彩”畫筆 7
6.3.3“數(shù)碼水彩”畫筆 10
6.4課堂實訓 12
6.5本章小結 16
6.6課后習題 16
7.1使用“液態(tài)墨水”畫筆 2
7.1.1創(chuàng)建“液態(tài)墨水”圖層 2
7.1.2選擇“液態(tài)墨水”畫筆變體 3
7.1.3調(diào)整“液態(tài)墨水”圖層的屬性 4
7.2使用液態(tài)墨水控制項 5
7.2.1“液態(tài)墨水”面板 5
7.2.2大小 7
7.2.3表現(xiàn) 7
7.2.4光源效果 7
7.4課堂實訓 8
7.5本章小結 14
7.6課后習題 14
8.1創(chuàng)建厚涂顏料效果 2
8.1.1“厚涂”筆刷 2
8.1.2畫法 4
8.1.3深度方式 4
8.1.4控制顏料的厚度相互作用 5
8.1.5將厚涂顏色與其他圖層混色 6
8.2調(diào)整表面光源 7
8.2.1設置光源位置 7
8.2.2添加與刪除光源 7
8.2.3設置光源的屬性 8
8.2.4調(diào)整光源的顏色 9
8.4課堂實訓 10
8.5本章小結 15
8.6課后習題 15
9.1矢量圖形 2
9.1.1創(chuàng)建矢量圖形 2
9.1.2編輯矢量圖形 5
9.1.3轉(zhuǎn)換矢量圖形 7
9.1.4混合和調(diào)和矢量圖形 9
9.2選區(qū)的編輯 10
9.2.1創(chuàng)建和保存選區(qū) 10
9.2.2顯示/隱藏選區(qū) 14
9.2.3調(diào)整選區(qū) 15
9.2.4裝入和組合選區(qū) 16
9.2.5變形選區(qū) 17
9.3文本的添加 19
9.3.1文本圖層 20
9.3.2創(chuàng)建和格式化文本 20
9.3.3將效果應用至文本 21
9.4課堂實訓 24
9.5本章小結 28
9.6課后習題 28
10.1色調(diào)控制 2
10.1.1校正顏色 2
10.1.2調(diào)整顏色 3
10.1.3調(diào)整選取顏色 3
10.1.4亮度/對比度 4
10.1.5均衡 5
10.1.6色調(diào)分離 6
10.2表面控制 6
10.2.1應用光源 6
10.2.2應用表面紋理 7
10.2.3顏色疊加 9
10.2.4圖像扭曲 10
10.2.5快速扭曲 10
10.2.6木刻、拓印、絹印及素描 11
10.3焦點 14
10.3.1模糊與景深 15
10.3.2銳化與柔化 17
10.3.3玻璃折射扭曲 18
10.4特殊效果 19
10.4.1應用大理石花紋 20
10.4.2自動梵高 20
10.4.3制作馬賽克 21
10.4.4制作特塞拉 22
10.5對象 23
10.5.1創(chuàng)建下落式陰影 23
10.5.2對齊 24
10.6課堂實訓 25
10.7本章小結 29
10.8課后習題 29
11.1設計思路 2
11.2繪制草圖 3
11.3為創(chuàng)制的線稿上色 4
11.4人物的刻畫 5
11.5細節(jié)的修飾 10
12.1設計思路 2
12.2勾勒草圖確定圖像基本色調(diào) 3
12.3人物的制作 6
12.4廣告產(chǎn)品的制作 10
12.5廣告中的文字添加 12
13.1設計思路 2
13.2勾勒草圖確定圖像基本色調(diào) 3
13.3背景場景的制作 7
13.4填充人物并添加文字等細節(ji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