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xiàn)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徐復觀向來篤定“道德與藝術是中國文化的兩大擎天支柱”。他的文藝美學思想是以“仁學”為起點,在其思想體系中,“心”被賦予了極為深廣的精神意蘊。“心”即“境”,“心性”為本,體現(xiàn)了中國的美學和藝術理論源于人的道德心理和精神結(jié)構(gòu)的顯*特征;他的文藝美學思想還呈現(xiàn)著藝術之美,他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追體驗”和“第二自然”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通過調(diào)動自我的體驗,接通研究對象的精神體驗,在還原“第二自然”的過程中實現(xiàn)古人和今人、作者與讀者、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精神融通。
馬林剛,男,1980年出生,山東膠南人。中共黨員,文學碩士、歷史學博士,現(xiàn)任職于青島大學。畢業(yè)于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受業(yè)于*名哲學家、文化史專家和儒學泰斗龐樸先生,致力于儒學思想、儒家文化和儒家文藝美學研究。在《甘肅社會科學》《中州學刊》《齊魯學刊》等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承擔省部級、市廳級研究項目6項,獲得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等科研獎勵4項。主要研究領域為儒學思想、儒家文化與管理思維、現(xiàn)代新儒家文藝美學思想。
序言
一 選題意義
二 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三 研究角度和方法
四 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知人論世:豐富的人生和高尚的人格
第一節(jié) 農(nóng)村生活與鄉(xiāng)土情結(jié)
第二節(jié) 求學生涯與理想人生
第三節(jié) 政治追尋與文化救世
第四節(jié) 儒者胸懷與華夏文章
第二章 追根溯源:徐復觀文藝美學的哲學基礎和理論淵源
第一節(jié) 儒家思想的積淀和影響
第二節(jié) 莊子哲學的認同和超越
第三節(jié) 西方美學理論的借鑒和吸收
第三章 心性美學:徐復觀文藝美學的主體建構(gòu)
第一節(jié) 作為本體的“心”
第二節(jié) “心的文化”與價值根源
第三節(jié) “心的文學”與生命之情
第四章 人文精神與藝術意味:徐復觀文藝美學的思想特征
第一節(jié) 為人生而藝術
第二節(jié) 虛靜之心與自由之境
第三節(jié) “生生之德”與美善相兼
第四節(jié) “興”之意味與韻致之旨
第五章 “追體驗”和“第二自然”:徐復觀文藝美學創(chuàng)作論
第一節(jié) “追體驗”
第二節(jié) “第二自然”
第三節(jié) 可能性:一種脫離限制的內(nèi)心確認
第六章 文學史個案分析:徐復觀文藝美學實例研究
第一節(jié) 《史記》的文學性考察
第二節(jié) 杜甫與“苦難精神”
第三節(jié) 義山詩的審美價值
第七章 超越與融合:徐復觀文藝美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jié) 中西視野下的文化命運
第二節(jié) 返本開新與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
第三節(jié) 立場選擇和目標導向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道德與藝術的雙重變奏》:
“虛靜”的概念更是被徐復觀認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部分。什么是“虛靜”呢?徐復觀認為,“虛靜乃是從成見欲望中的一種解放、解脫的工夫,也是解脫以后,心所呈現(xiàn)的一種狀態(tài),亦即是人生所達到的精神境界”!疤撿o之心”是莊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保持虛靜之心,就能實現(xiàn)道、德、人的統(tǒng)一。保持虛靜之心能夠消除差別,實現(xiàn)諧和統(tǒng)一。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中讓“心齋”具有藝術性,有了美學意義。并且,徐復觀還將心齋與知覺活動、現(xiàn)象學的純粹意識作對比參照,認為“心齋之心的本身,才是藝術精神的主體,亦即美的關照得以成立的根據(jù)”。其實“虛靜”和“心齋”是同一狀態(tài),莊子載“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徐復觀只是用不同的說法為不同的觀點服務。心齋之心也就是虛靜之心,虛靜之心就是由欲望與心知得到解放后的心的呈現(xiàn)。虛靜與精神相連,只有虛靜的狀態(tài)才能最接近精神核心,也只有真正把握精神實質(zhì)才能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精”指的就是虛靜之心,“神”指的是虛靜之心的活動。因此在越接近藝術精神之本質(zhì)的地方,徐復觀越多地運用“虛”和“靜”,雖然自然是對“心齋”的延伸,實際上是對他在人性論中說的“虛靜是道家工夫的總持”相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