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對外漢語語法教學多是按照從形式到意義的路徑來進行的,然而第二語言學習者則往往是從意義出發(fā),來尋找心目中的形式。這兩種相逆的認知過程勢必會給第二語言學習者造成識解障礙。因此,基于習得的順向過程,《由意義到形式:漢語動趨式的功能轉向》以動趨式為例進行了實際探索!队梢饬x到形式:漢語動趨式的功能轉向》分為趨向范疇框架的構建及動趨搭配用法兩大部分展開探討和研究,嘗試從動趨式人手,遵循由意義(功能和語境)到形式的思路,以期順應第二語言習得的自然順序。
本書對傳統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由形式到意義的研究范式進行了翻轉,更符合二語習得的認知和習得規(guī)律。本書通過實例詳細分析了動詞與趨向動詞之間的搭配,對留學生尤其有用。
目前,對外漢語教材在設置和安排趨向動詞(補語)時均是按照形式進行的。有必要根據外語學習的特點,探索以語法意義和范疇為主線的路子。按照葉斯柏森(1924)的看法,從形式到意義和從意義到形式,是認識語法的兩條路徑,并無根本的不同。從成人學習外語的規(guī)律來看,語法意義和范疇往往居于核心位置,學習者往往是從意義出發(fā),尋找目的語中的形式。但在現有的教學語法體系中,過于強調以形式為綱(孫德金,2015)并以趨向補語為例,指出趨向補語是以起來下去等趨向動詞的形式為主,都看作趨向補語,而不是按照這些形式所表達的不同意義分屬不同的范疇,于是就出現了趨向補語的各種引申用法。事實上,哭起來熱起來和站起來坐起來性質完全不同,后者表示結果,因此有可能式(站得/不起來),前者是時體成分,沒有可能式(*哭得/不起來)。
鄧守信(2015)也指出,截至目前,絕大多數教材運用的是結構導向的語法點描述,即專注于學習者必須掌握某一句型的內部結構。然而掌握某個句型的內部結構,并無法自動促使學習者在自然的言談交際時使用這些結構。在此基礎上,鄧守信等在編寫《當代中文課程》時,采取了功能導向的語法點描述。功能導向側重于某句型在交際時有什么作用,更確切地說,說話者希望借由某句型來傳達某種訊息給聽話者,而且他們在教材中從功能、結構與語用原則。
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主要是從結構形式到意義的思路,即某一語言點具有哪些意義。然而,若從學習者的視角來看的話,這種輸入方式與二語習得者的輸出方式正好相反。二語學習者面臨的是在看到任何場景時能夠調動大腦儲存的詞庫將場景表達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下的學習主要學習詞匯和語法的意義和用法,而較少關注其功能和所使用的語境。因此,在上述觀點的指導下,我們嘗試從動趨式人手,遵循由意義(功能和語境)到形式的思路,以期順應第二語言習得的自然順序。
王宜廣,2008年畢業(yè)于暨南大學,獲碩士學位;2011年獲暨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學位。2011年至今在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任教。2013-2014年為韓國圓光大學中語中文學科交換教授。主要研究現代漢語語法、漢語二語教學等。2014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及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已在《語文研究》《漢語學習》《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華文教學與研究》《暨南學報》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十幾篇。
宮領強,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2006年本科畢業(yè)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2008年獲暨南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學位;2013年獲暨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博士學位。2013年于魯東大學工作至今,現為韓國圓光大學交換教授。參與國家哲學社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多項,并在《漢語學習》《語文研究》《暨南學報》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
第一部分 趨向范疇框架的構建
第一章 趨向范疇研究現狀及范疇、功能轉向
第一節(jié) 由意義到形式: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開創(chuàng)的語法研究新思路
第二節(jié)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的現狀和趨勢
第三節(jié) 趨向動詞的范疇和功能轉向
第四節(jié) 趨向范疇之趨向的概念內涵
第五節(jié) 趨向范疇的構建方式概念語義結構
第二章 位移性趨向范疇及其概念語義結構
第一節(jié) 位移性趨向的概念語義結構
第二節(jié) 位移性趨向概念語義成分的性質及其表現形式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狀態(tài)性趨向范疇及其概念語義結構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狀態(tài)性趨向的概念語義結構
第三節(jié) 狀態(tài)性趨向概念語義成分的性質及其表現形式
第四節(jié) 結語
第四章 時體性趨向范疇及其概念語義結構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時體性趨向的概念語義結構
第三節(jié) 時體性趨向的表現形式
第四節(jié) 結語
第五章 動趨式的功能轉向及概念語義框架
第一節(jié) 動趨式的功能轉向
第二節(jié) 動趨式的概念語義框架
第三節(jié) 動趨語義搭配總表及圖示
第二部分 動趨搭配用法
(一)使用圖示
(二)動趨搭配用法分級表
(三)動趨搭配用法例釋
(四)動詞音序檢索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