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集體項目“當代外國文學紀事”的子項目,本書是在2013年結項的在線版/光盤版“當代外國文學紀事”中“當代美國文學紀事”的基礎上修訂增補而成。按照思想境界和藝術造詣并重的原則,本書從卷帙浩繁的當代美國文學中挑選出66位作家(小說家45位、劇作家11位、詩人10位)及其70部代表作(小說48部、戲劇11
在中國,許多古老的城市都有層層疊疊的文化、文學與歷史積淀,它們與古跡、建筑、街道、居民等景觀、日常生活一起,構成了一個城市特有的精神特征和外觀特色。"城市文學地圖系列"選取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這四個城市,將個中古跡、景點或典故拈取出來,賞析和探討它們在歷來文學文本中所呈現(xiàn)的種種形態(tài)及世事變遷,從而
本書以華茲華斯作品的重要部分——敘事詩——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中的當代鄉(xiāng)村、對詩人自我的敘述、古典與中世紀世界,梳理了華茲華斯在幾個面向構筑的理想世界,但這些理想世界都是不純正的,脆弱的,有裂隙的。敘事詩是華茲華斯作品中較少被學界作為一個整體而研究的部分,本書從敘事詩這一入口出發(fā),凸顯了華茲華斯與拜倫式典型浪漫主義之間
本書輯錄早期北京大學開設“中國文學史”課程的講義三種,即林傳甲的《中國文學史》、朱希祖的《中國文學史要略》以及吳梅的《中國文學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現(xiàn)出20世紀初出現(xiàn)的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的文學史以及首開文學史教學的北京大學的風貌。此次影印刊行,林傳甲《中國文學史》選擇的是1910年武林謀新室的校正本(1914年六版);朱希
本書脫胎自北大中文系招牌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名著研究”的講稿。在這門課的講臺上,既有教齡數(shù)十載、造詣深厚的名家,也有初出茅廬、思想新銳的年輕學人;每人雖然只講一次,但可以根據(jù)各自的專長,選擇最拿手的題目,展示自己研究的精華。學生們也可在一門課上大開眼界,領略不同的授課風格、治學理路,與中文系幾代名家近距離接觸,感受他們
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界,當人們談論“文學性”時,主要是在兩個維度上展開,一是從西方形式主義或結構主義的立場出發(fā),探討文學的文本形式、表現(xiàn)對象,二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論出發(fā),探討文學的形象、風格、個性、韻味等。這兩個方面都對“文學創(chuàng)造力強弱”“中國文化的整體性和創(chuàng)造的個體化理解世界”等命題缺乏深入、系統(tǒng)的思考。本書意在突破中西方
本書是一對中國父母于1993年至1998年六年間寫給在美國讀書的孩子的159封家信結集。信中的話題涉及孩子在美國學習期間的安全、健康、生活、學業(yè)、交友乃至戀愛等幾乎所有方面。這些信,從父母的視角,記錄了孩子從對異國環(huán)境的陌生到適應,從在家靠父母到生活自立,從面對學業(yè)挑戰(zhàn)到獲得博士學位,從青春萌動到收獲愛情,從單純青澀走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吟誦伴隨古典詩文的創(chuàng)作而產生,古詩文的韻味、感情通過吟誦的抑揚頓挫得以真切地傳達體現(xiàn)。作為中華學人傳統(tǒng)的讀書法,吟誦歷史悠久,代代相傳。《BR》郭廣偉教授早年師從國學大師吳汝綸先生的得意弟子徐仰儀先生學習詩文吟誦,后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蘇南師范學院、南京師范學院,親聆過唐文治、馮振心
漢魏時期詩賦由詩言志、賦體物轉向詩賦緣情的嬗變是許多學者關注的問題,卻一直缺乏系統(tǒng)的研究。書稿認為是曹植詩賦真正突破了言志的藩籬,由言志或者志不獲遂的憂傷轉而為緣多種情感而發(fā),且在愛情、友情、親情詩賦的創(chuàng)作上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具有典范意義。書稿梳理了先秦至漢魏愛情、親情、友情等情感,認為鴻都門學、人物品評、紙張的漸次
文學原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一大二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學生尚未經過系統(tǒng)地理論訓練,但已有一些文學史知識。本書是一本較新的教材,除了系統(tǒng)講述文學基本問題外,還講授了重要的批評方法。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編是文學的結構,主要從文學的過程著眼進行分析;第二編討論文學基本問題,包括文學語言、文學敘事、文類、隱喻等偏文學內部因素,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