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影印。書稿含宮商角徵羽五意兩卷,續(xù)集一卷,共收琴譜約三十八首,包括陽春、梅花引、長清、白雪、短清、歸去來辭、御風(fēng)行、漁歌、雉朝飛、莊周夢蝶、昭君引、屈原問渡等等。所用底本出自日本內(nèi)閣文庫,為天壤間孤本,近代琴學(xué)名家多未之見,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肚搴僮V》為日本所藏孤本,主要參照《梧岡琴譜》成書于明代十六世紀(jì)中期,可
古籍影印。書稿共二十卷,卷一至八論琴理,輯錄歷代琴人傳,說琴律,辨琴,釋指法。九至二十卷收錄琴譜八十曲,幾乎都有解題、后記等,并特別注明了傳譜人或校譜人。全書刊刻于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告竣,可見鄭重其事。著名古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査阜西先生以為書稿是一部對明代古琴有總結(jié)性
本書輯錄中國古代音樂文獻,并參照現(xiàn)代科學(xué)的圖書分類法進行編纂。所收資料上自先秦,下迄辛亥革命。《中華大典·藝術(shù)典·音樂分典》內(nèi)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經(jīng)目:樂舞、樂論、樂律、琴學(xué)、雅樂、宮廷音樂、鼓吹樂、俗樂、歌唱、舞蹈和樂器。在每個經(jīng)目下面又具體分設(shè)以下緯目:題解、綜述、分述、傳記、記事、人物著作、藝文、雜錄、圖像圖表和樂
《大還閣琴譜樂詮》是以明末清初虞山派琴宗徐上瀛于公元1673年出版的《大還閣琴譜》為依據(jù),對其所錄全數(shù)三十二首琴曲所進行的音樂詮釋。所謂樂詮,指一種重新解讀、詮釋和記錄古譜并再現(xiàn)其音響的音樂行為。
《重刻律音匯考》為《律音匯考》之重刻本,以重振文廟祭祀禮樂為旨歸,按“律呂溯源”“樂器審音”“儀禮尊經(jīng)”“詩樂存古”的思路,將禮、樂熔于一爐。清邱之桂撰,汪樹堂重刻!堵梢魠R考》為古樂專著,含古琴曲譜二十四曲,清代古樂家、琴家邱之桂于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撰成,刊行后流傳廣泛,在清代即多次重刻。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頗具魅力的藝術(shù)形式之一,其與書法、繪畫、圍棋并為文人雅士必備之一藝,而在中國古代文明歷程中綿延不息,成為人們修身養(yǎng)性,以為文雅的具體表現(xiàn),故有“琴棋書畫”四雅之說。中國古琴有著悠久歷史,早在遠古時期便出現(xiàn)在古代的祭祀或盛典之上。傳說神農(nóng)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chuàng)造了琴,也有“伏羲作琴”之說,“舜作五弦之
《琴學(xué)入門》,清張鶴撰輯,祝鳳喈校訂。為清代編訂的古琴入門琴譜。張鶴,清后期琴家,字靜薅,上海城隍廟玉清宮道人,能詩詞,主要活動于咸同時期,長期隨著名閩派琴家祝鳳喈學(xué)琴。《琴學(xué)入門》分上、下雨卷。上卷為琴論,摘錄祝鳳喈琴論專著《與古齋琴譜》中之基礎(chǔ)內(nèi)容,以適應(yīng)初學(xué)者的需要。下卷為曲譜二集,收琴曲二十首,僅二首有詞。其中
《研露樓琴譜》,收琴曲二十首,清崔應(yīng)階輯。崔應(yīng)階,字吉升,號拙圃,江夏(今屬湖北武漢)人。蔭生,初授順天府通判,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擢升閩浙總督,加太子太保銜,后任刑部尚書、左都御史,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以原品休致,未幾而卒。崔應(yīng)階一生為官,善詩文,于戲曲、古琴均頗有研究,在雍、乾間與同鄉(xiāng)琴家王受白交往凡三十年
《琴學(xué)叢書》,楊宗稷纂輯,是近代一部集大成的古琴文獻叢書,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三一年陸續(xù)刻印而成。楊宗稷(一八**-一九三一),字時百,自號九疑山人,湖南寧遠人,古琴九疑派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民國古琴第1人’。他通韻律,愛器樂,尤愛古琴,曾師從清末古琴大師黃勉之。一九一七年辭官后定居北京,開辦“九疑琴社”,研習(xí)、教授古琴。他收
《琴譜合璧》為明楊表正《楊氏正文對音捷要琴譜》和明楊掄《伯牙心法》的合集。《楊氏正文對音捷要琴譜》,楊表正撰輯,收入琴譜六十四首。楊表正,明后期古琴江派代表人物之一,字本直,號西峰,又號巫峽主人,活動于明嘉靖(一五二二-一五六六)至萬歷(一五七三-一六二〇)間,福建延平府永安縣貢川人,曾寓居金陵。楊表正“隱居泉石,不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