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回溯20世紀中國史學發(fā)展的歷程,探尋呂思勉、許思園、范文瀾、張蔭麟、蕭一山、柳詒徵等*有成就與影響的史學大家的學術追求與人格魅力,以同情地理解、分析特殊歷史境遇中的思想遭遇與人生遭遇,并從整體上對20世紀中國史學做出自己的考量,新見迭出,多發(fā)人所未發(fā)。文字精煉,讓人讀來頗有收獲。
本書論述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歷史學發(fā)展的概況和現(xiàn)狀,并對其前景及趨勢做了展望。本書內容涉及中國考古學、中國地方史、民族史、邊疆史、歷史地理、經(jīng)濟史、社會史、思想文化史、史學史、史學理論、城市史、宗教史、科技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等,比較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歷史學40年來發(fā)展變化的全景。該書作者皆是歷
從史前到21世紀,海上貿易到哪里,海盜們便會緊隨其后。數(shù)個世代以來,人們對這些海上掠奪者充滿好奇。畢竟,誰不曾幻想過找到秘密寶藏、逃離文明社會,在某座熱帶荒島上孤身飲一桶朗姆酒呢?本書剔除了浪漫主義精神,還原了真實的海盜故事,描述了海盜們的罪行與命運,向人們展現(xiàn)了他們的生活。這是一部充滿懸念、反轉,引人入勝的史學著作。
《歷史的觀念》一書是科倫伍德死后由其學生根據(jù)其講稿、演說整理而成,該書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歷史觀的發(fā)展和他本人的歷史哲學觀,闡述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的觀點,他認為歷史不是抄襲史料,而是做出自己的結論;重要的不是它的真?zhèn)危撬囊饬x。作為代表作,其歷史哲學觀是對傳統(tǒng)思辨歷史哲學的反叛。他所強調的史學研究中的主動性和批判精
本書是黃彥先生積十余年之力,傾心著就的一部大作。一介書生,垂暮之年,憂天下之憂,急人類之急,其胸懷,其志向,其良苦用心,充溢于這二十幾萬言的字里行間,著實令人感佩。他以以生動筆觸,論嚴肅話題,用辯證思維,看紛繁世界。
《中國史學史》是蒙文通先生關于中國傳統(tǒng)史學史的集中論述,著重于史學思想、史學方法及其與當時各種學術思想的關系,在以梁啟超、金毓黻等為代表的書目解題式研究之外另辟蹊徑,自成一家。全書分四章四十一節(jié),今存三章二十五節(jié),較為詳細的論述了晚周至漢、六朝至唐、中唐兩宋的中國史學史。此次出版,另附蒙文通先生其他相關文章八篇,對研究
歷史研究,有自己獨有的學術研究方法和學術規(guī)范,如何在這些已有中,提煉出個人的方法論,是衡量一個學者學術功力的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本書是作者多年歷史研究生涯的提煉、概括,多篇文章既是一個學者的成長歷程,也是方法論的具體實踐。如何能夠跳脫理論,從宏觀對整個學科進行觀察,勾勒出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本書是一個范例。眼隨心動,始終離不
武士弄墨,尚可附庸風雅,學者扛槍,只能歸咎于命運的殘酷。1944年6月16日,年鑒學派的一代宗師馬克·布洛赫因參加反法西斯運動在里昂市郊被槍殺,噩耗傳出,西方歷史學界為之震驚。 布洛赫并非著作等身的歷史學家,而屈指可數(shù)的幾部專著,如《法國農村史》《封建社會》等,都堪稱別開生面的扛鼎之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
歐洲文明轉型,是指歐洲向工業(yè)文明、資本主義社會、現(xiàn)代性文明以及人對物的依附狀態(tài)的過渡。從地理空間上看,這里的歐洲是指西歐。伴隨著歐洲文明轉型,現(xiàn)代史學得以誕生,這以19世紀后期蘭克學派的形成為標志。由此上溯,至15世紀意大利人洛倫佐·瓦拉揭示君士坦丁贈禮的真相,成為史學的現(xiàn)代獨立批判意識的濫觴,可視為歐洲
《史通》是中國及全世界首部系統(tǒng)性的史學理論專著,其編著時間始于唐代武后長安二年(702),至唐中宗景龍四年(710)成書,花了九年時間。全書內容主要論述史籍源流,評價前人修史之得失,探討史書體例及編纂方法。其中有關史學體例、編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論述,有關史籍得失、史事正誤異同的研討等等,均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總結的意義。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