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在數(shù)千年的演變進程中已經(jīng)成為人類文化的精神財富。在這個新的時代,中國文化必須充分發(fā)揚其內在的精神活力,使之適應現(xiàn)代人類生活的需求。中國要傳承文化傳統(tǒng),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就要確立中國人的文化自覺和信心,文化自覺就是要以文化自省的態(tài)度認識與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學問。本書從道用、誠正、中和、仁禮、義利、禮法、知行七個方
《莊子》一書記載了莊子本人及其門人后學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晉以降,其影響力更是跨越道家范囿,與儒、釋等學術流派相結合,成為中國傳統(tǒng)士人修身應世必讀之書,其中尤以《內篇》七篇,因嚴密的思想體系和恣肆的文風向來為人所稱。歷代有關《莊子》的注疏之作也是如縷不絕。 南懷瑾以融貫中西的學術視野及其通透靈動的人生感
本書以中西喪祭禮的可比性為突破口,走出傳統(tǒng)的"爭論學"誤區(qū)。通過對清初儒士矛盾雜陳的有關喪祭祀的觀點進行比對,揭橥偏見,并反思阿奎那祭禮神學--當時爭論的主要根據(jù),以其宗教行為論為論域,對儒家喪祭禮進行重新考量。儒家喪祭禮禮意之核心乃魂魄觀,它與西方靈魂觀的遭遇所產(chǎn)生的影響深遠而細微,通過中文文獻的辨析,我們力圖闡明儒
精品國學--孟子
★《道德經(jīng)》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典型的經(jīng)典著作,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其內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涵括百家、包容萬物,被后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這部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無論對中華民族性格的鑄
凡儒學本論、廣論都十篇,校錄既竣,爰挈其要,貫其事而題之辭日:韓非言:“儒分為八,墨離為三!比,余略推論之也。八儒之學,殆亦可尋。孟氏、孫氏之儒,七篇及荀卿書是也。漆雕之儒,《儒行》為近,則儒而俠者也。《管子書·心術》《白心》《內業(yè)》諸篇,為儒之雜于道家者,其說上承《樂記》,仲良氏傳《樂》,此諸篇者,非所謂仲良
先秦諸子系年(珍藏本)(錢穆國學經(jīng)典(珍藏本))
《老子通釋》是余秋雨先生闡釋古代經(jīng)典的里程碑新作,也是寫給當代人的《道德經(jīng)》入門讀本。全書通述《道德經(jīng)》八十一章的全部內容,通析每章每節(jié)的內在邏輯,通觀兩千多年之間的思維異同,通感原文和譯文之間的文學韻味,通論歷代研究者的共識和分歧,通考各種版本的闕誤和修正。整體上以平易通達的散文寫成,釋譯之間兼具嚴謹與詩意,足以讓當
《大學義證》秉持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之旨,三綱(明明德親民止至善)六證(知止能定能靜能安能慮能得)兩條例(格物致知)六條目(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格物格心格誠之論、明明德、誠意正心之辨,誠意至善、誠身至誠之析,孔子曰共學、適道、與立、與權,是乃足以正往圣、啟來學矣。
本書輯裘錫圭先生近年來結合出土的《老子》簡帛本研究今本《老子》的主要成果,編為一冊,列入中國古典學的重建叢書。本書共收錄相關論文8篇,主要利用馬王堆帛書、郭店楚簡、北大簡等出土的《老子》文本,對傳世與出土各本《老子》展開了多角度的研究與考證,內容不僅涉及《老子》文本內容的探討,也深入研究了《老子》一書的思想價值。該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