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二朝,廣州“一口通商”,以十三行商館為中心的貿(mào)易口岸,在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地位凸顯。
十三行的中國商人,為開拓國際貿(mào)易求新求變,獨領(lǐng)風騷,對中國經(jīng)濟影響甚巨。然而,他們一面是皇朝特許的壟斷商人,可獲高額利潤,人稱其為“富可敵國”的官商;另一面,他們又深受封建專制與國外黑暗勢力壓迫,在夾縫中求生存,是備受歧視的民商;他們受到嚴苛的限制,還得承擔巨額的苛捐雜稅,并且要承擔一切經(jīng)濟活動與涉外貿(mào)易的風險,以及賠償其他同行破產(chǎn)給當局與外商帶來的損失。他們的雙重身份,決定了他們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悲劇角色。多次大火,終于讓他們在一片毀譽聲中最后寂滅。
而他們的后人,也不再有誰重操舊業(yè)。
重新認識這批民商的歷史價值,破譯他們的行為以及心理深層的“密碼”,對今日的改革開放不無借鑒意義。為此,譚元亨編著的這本《海國商道--來自十三行后裔的歷史報告》對這一段近古史,予以了“還原”……
明清時期,中國實行閉關(guān)鎖國政策,只開廣州口岸對外開放。在這一開放口岸有十三行商館,雖然十三行商人身為官商,但也需交納苛捐雜稅,承擔一切經(jīng)濟風險,還備受國內(nèi)外有關(guān)勢力的歧視。1822年及1843年發(fā)生了兩場大火,這也直接導(dǎo)致了十三行的寂滅。由譚元亨編著的這本《海國商道--來自十三行后裔的歷史報告》以歷史報告的形式再現(xiàn)了這段商業(yè)歷史。
序曲
上篇
兩千年駘蕩的海風
蕃坊的興衰
“籠海商得法”的南漢國
宋代的市舶亭
大明王朝:“懷遠驛”
熱兵器與十三行
中篇
佛郎機催生十三行
貢獅“晉京”
十三行起死回生
順德人出現(xiàn)在十三行
廣州口岸的盛衰
大航海時代的行商們
為開海建立正常的經(jīng)濟秩序的曲折
“外事無小事”
乾隆登基,取消“番銀加一征收”
“天子南庫”的美名
“乾隆朝外洋通商案”
十三行VS十三行
茶葉、絲綢與瓷器
寧為一只狗,不當洋商首
馬爾戛尼來了
儒商
“鄉(xiāng)賢”夢,縱死也難圓
壬午大火
大火,十三行最悲壯的結(jié)局
“南方得不到,就上北方要”
美國太平洋鐵路的中國資金與勞工
歷史,驚人的相似
下篇
一個民族的集體失憶
有“十三行遺囑”么
悲愴、蒼涼的歷史回聲
天何言哉
也算是一位后人的呼吁吧
參考文獻
后記
這里不想過多渲染興王府的宏大、輝煌與豪華,我以為,劉巖等三代國主,是必也吸收了海外諸如阿拉伯、南亞的建筑風格,使之更美侖美奐。
然而,正是后主劉晟為了娛樂,居然“益得志、遣巨艦指揮使暨彥贊以兵和掠商人金帛,作離宮游獵”,不知先祖正是靠海上貿(mào)易發(fā)達起來的,自毀國綱,加上苛政酷刑,人心喪盡。于是,宋兵南下,人心思變,廣州的百姓,把每家必備用以盛水的防火桶稱為“宋一統(tǒng)”,表示民心向宋,這一來,南漢國的王氣也就收盡了。
南漢國,在諸多史學(xué)家的筆下,似乎不值一談。
一部通史,每每都幾筆帶過,甚至編年史上,有時都找不到,“五代十國”,只見五代,而不見十國?梢娔蠞h國處于一個何等微不足道的位置。
也許它的命太短了,才短短50年,憑此,就夠給史學(xué)家詬病的了,這么短命,如同秦、隋,只有貶的份,哪還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呢?就算是教訓(xùn),也都不足掛齒。沒有誰會對一個短命的王朝產(chǎn)生多大的興趣——史學(xué)家們歷來也躲不過“趨炎附勢”的習(xí)性。
但這只是表層的原因。那么,深層又是什么?無論南越國還是南漢國,都遠離中國的政治中心,也左右不了中國的歷史命運,它們對一個泱泱大國的影響,再大也是有限的,無非梁啟超所言,雞肋一根罷了,嚼之無味,棄之可惜。史家的視線,遠遠到不了這南蠻之地,無論你再自以為是也沒用。地緣政治,也就決定了它們在一部中國史中卑微的地位。這是無可否認的。再者,南漢國以商立國,本身就背離了中央帝國的立國之本。的確,雖說唐代儒釋道均為國教,但貫穿2000多年的治國思想,還是道德至上,仁義至上,這是農(nóng)耕文明所產(chǎn)生亦所依賴的文化傳統(tǒng),幾千年定位不移。一個偏安一隅的蕞爾小國另搞一套,本身已大逆不道了。公正嚴明的史筆,豈可為它多著一字?長期以來,我一直呼吁對南北朝時期的廣東,對五代十國時期的廣東,多加力氣予以研究,是痛感這兩段時期里,對南方歷史的發(fā)掘?qū)嵲谑巧僦稚佟D显絿蛴幸粋南越王墓被發(fā)現(xiàn),到底還出了不少有真知灼見的文章,有相當分量的著作,可南漢國呢?迄今尚未見有什么研究專著出現(xiàn),甚至連幾篇像樣的論文也找不著。最多,是對當年的興王府建筑有點興趣?膳d王府早已灰飛煙滅了。
時至今日,我仍不時在當年興王府即整個廣州的地面上尋找它的遺跡,可除藥洲殘址外,當說一無所獲。當初偌大一個富貴王朝,留給后人的莫非只有一個幻影么?人們只能從片言只語的記載中,去重構(gòu)這樣的幻影么?然而,有誰會認為,正是這個短命的王朝,給后來的大宋帝國以非常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了其經(jīng)濟政策及立國思想,宋神宗這位著名的皇帝,都迫不及待地要總結(jié)南漢國的經(jīng)濟建筑的經(jīng)驗,頗為驚人地歸結(jié)為“籠海商得法”、“內(nèi)足自富,外足抗中國”,令臣子們好好反省。
宋代的大規(guī)模經(jīng)濟活動,包括大興水利、大開海道,無疑都是得益于南漢國的啟示,從而讓整個中國人口首次突破一億,整個國家的生產(chǎn)總值超過盛唐的幾倍,使這么一個軍事上頗為懦弱的王朝,無論怎么賠款也照舊富得流油……而中國文化重心的南移,也應(yīng)是從此開始。
一個近代的中國,似乎已在孕育之中,而毋需以明代屯門之役,由冷武器轉(zhuǎn)換為熱武器交鋒為界限。很遺憾,時至今日,尚無人好好去研究——南漢國如何“籠海商得法”,從里“內(nèi)足自富”的呢?進而言之,從哪里切入,去研究南漢國的富國之路?而這富國之路,得益于怎樣的經(jīng)濟政策?海洋政策?……這是一個國家的悲劇,但其意義當超出國家!耙陨塘,這是不少發(fā)達國家的國策,連前美國總統(tǒng)柯立芝也宣稱過:“AmericanBusinessisBusiness.”(美國的國務(wù)就是商務(wù))我們今天也認為:無商不富。
P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