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指出:“道可道,非常道。”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常道。同樣,人生的蒼茫,也非三言兩語所能明白的,只有把諸多感悟融注于身心,細細體味“老子的智慧”,才能以正確的心態(tài)處事、正確的方法做事,擁有快樂而成功的人生。本書從做人準則、處世準則、做事之道、修身養(yǎng)生等方面,對老子之道進行了較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經典事例為背景,采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進行敘述,讓讀者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秉承國學大師馮友蘭、知名學者傅佩榮、南師懷瑾先生的文化教化精神——
曉天道、地道、人道玄妙之理,微言大義,韻昧渾遠。
《老子》一書在短短的五千字中,既涉及到了抽象的哲學概念,又包括了具體的治國用兵、修德養(yǎng)生的方法,可謂言簡意豐,博大深邃,世人讀之,各有所得——
哲學家從中洞悉天道,
軍事家從中參透兵機,
政治家從中安邦定國;
大志者從中建功垂名,
淡泊者從中養(yǎng)生延年。
司徒司空,中國著名的企業(yè)策劃專家,浙江大學校史館專業(yè)研究員,以其學者的見識和學問,收集歷史專題,并進行有研究性的歸類,不拘題材,長于思考,并結合自己的實踐和感悟,古為今用,活學活用,引起每一位歷史愛好者和渴望成功的讀者的深刻共鳴。
第一章 有無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
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2.因禍為福,轉敗成功
3.智者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
4.用“非常道”的思維出奇制勝
5.將復雜的事簡單化
6.于無形處發(fā)掘“有形”
7.突破思維定式,窮則變,變則通
8.運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思考
第二章 善始慎終,于細微處見精妙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4.治大國如烹小鮮
5.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暫時的退讓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第三章 以柔克剛,曲以求全方能成大事
1.至柔治剛的智慧
2.審時度勢,看清楚自己的實力
3.不必煩惱,辦法總比困難多
4.要勇敢,更要勇于“不敢”
5.功成身退才是真英雄
6.寬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四章 自知者明,做自己的人生舵手
1.切忌不懂裝懂
2.自知之明比才華更重要
3.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4.留有余地,才能持續(xù)發(fā)展
5.不自大才能真的“大”
6.克服不足,迎頭趕上
7.戰(zhàn)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
8.巧妙而適度地推薦自
9.有瑕疵才是美玉
10.好高騖遠終是夢
11.學會“忘我”
12.迎難而上,不畏風雨
1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第五章 上善若水,擁有水一樣的胸襟
1.像水一樣從容圓通
2.以德報怨,賜人恩典
3.包納萬物,因而也能擁有萬物
4.在適當的時機施惠于人
5.施恩不圖報,恩情才可貴
6.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人
7.以心換心,厚道做人
第六章 藏而不露。虛實并用的人生智慧
1.小不忍則亂大謀
2.“虛實并用”的人生智慧
3.藏而不露.待時而動
4.沉著冷靜,處變不驚
5.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6.不顯山不露水.真君子也
7.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第七章 知舍善得,虛懷若谷,永葆長久的秘訣
1.少一分貪婪,多一分幸福
2.學會知足。該放手時就放手:
3.絕交一些人,才能交往另一些人
4.物盛則衰是常理
5.不畏名利遮望眼
6.少私寡欲,心無憂
7.永葆長久的秘訣
8.放低姿態(tài),虛心進取
9.摒除傲氣,才能取得進步
10.不居功,功自言
11.要“慎”也要“重”
12.誠實守信,務實無虛
13.忠言多逆耳,美言常害人
14.老子的三件法寶
第八章 合作雙贏。發(fā)揮團隊的力量
1.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求同存異,皆大歡喜
3.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4.付出是安身立命的基礎
5.切勿輕視對手
6.能吃虧的人才能贏得更多
7.合格領導者的標準
第九章 敦厚樸實,保持淡泊虛靜的心境
1.得意時莫忘形
2.當于靜處品人生
3.淡泊名利,順其自然
4.寵辱不驚,淡看人生枯榮
5.與世無爭的奧秘
6.保持純真的本性
7.幸福不設限,俯首即拾
第十章 無為而治,最高明的管理之道
1.不要炫耀自己的權力
2.領導者要以身作則
3.洞察別人,反觀自身
4.善用人者,不擺架子
5.讓下屬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
6.學會授權,讓自己從瑣事中解放出來
7.和諧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老子:道家圣人的10堂修身課》:
1.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老子樸素辯證法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其基本的含義是:壞事可能包含了變成好事的苗頭,而在好事到來的時候,壞事也可能隨之來到。福和禍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果我們只是看到了呈現(xiàn)在當下和眼前的東西,而忽視了那個可能變化的東西,我們就會在事情發(fā)生變化的時候措手不及。
在這里,老子強調的最根本的東西,就是變化的可能性和認識變化的重要性。按照這個思路,在我們面臨種種危難的時候,其實已經孕育了轉機的苗頭和種子;而在各種繁華的背后,則隱藏著危機與毀滅。這一思想和他關于道的認識一脈相承,對我們認識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有這么一個故事:
幾年前。電視轉播音樂大師梅達的音樂會。梅達出場前掛了一個花環(huán)。當他上臺起勁指揮樂隊時,花瓣紛紛落到腳下。一位女士議論說:“等他指揮完,他會站在一堆可愛的花瓣中!绷硪晃荒惺縿t不無憂傷地說:“到演出結束時,他的頸上只會掛著一道繩索!蓖患,由于視角不同,思維方式相異,便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
有這么一個傳說:
有一位盲人,性格十分開朗,生活也十分愉快。有人問他:“作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嗎?”盲人笑著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聾子相比,我能聽見聲音;和啞巴相比,我能說話;和下肢癱瘓的人相比,我能行走!毖劬ο沽,卻不覺得痛苦,這是因為他調整了比較的對象和方法,用自己的優(yōu)勢去比人家的劣勢,用自己的長處去比人家的短處,凡事從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思考。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笨磫栴}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東西就不同。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就會有迥然不同的結果。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既可以從正面理解,也可以從反面理解。從辯證法的觀點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壞事,好事中潛伏著壞的因素,壞事中也包含著好的成分。
人的思維有利導思維和弊導思維之分。所謂利導思維就是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把思考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即從積極美好的方面去想;所謂弊導思維,就是凡事往壞的方面想。
日本學者春山茂雄在《腦內革命》一書中說:“想好事,好事降臨;想壞事,壞事敲門!彼說:“人在生氣發(fā)怒的時候,大腦分泌大量腎上腺素。這是一種有害的激素,它使人疾病叢生,加速衰老甚至早逝!币虼,我們應該倡導用利導思維思考問題,減少用弊導思維思考問題。學會利導思維,不只是思考的技巧問題,還涉及人的心態(tài)、性格和生活態(tài)度。一個人性格開朗,樂觀向上,心情舒暢,往往就能正確面對現(xiàn)實,正視事實,能夠協(xié)調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從積極和美好的方面考慮問題。
反之,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自慚形穢,缺乏自信,甚至悲觀絕望,往往容易陷入弊導思維的泥坑不能自拔,甚至會導致自我傷害、自我折壽。
正如老子所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就要求我們在觀察和思考問題時,把一切思考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從不利的事情中尋找美好,提取美好,放大美好。這樣不僅能使自己在不利的境遇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激勵自己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2.因禍為福,轉敗成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道德經》第二章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東西是美好的,就顯露出什么是丑惡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善的東西是善的,就顯露出什么是不善來。
所以,有與無在對立中相互生成,難與易在對立中互相轉化,長與短在對立中互相對比,高與低在對立中互相映襯,音節(jié)與旋律在對立中互相和諧,前與后在對立中互相追隨。這是永恒的道理。
在這里,老子用每個人都能明白的生活中的道理,闡述了一套深刻的辯證觀: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矛盾,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他舉出一組概念: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都是相互對立的,然而這對立雙方分別存在著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的關系,亦即相輔相成的關系。這在哲學上有極高的價值,對于我們從事實際工作的人來說,也有重要的啟迪作用,教給我們一種觀察事物的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
怎樣才能辯證地看待一切事物呢?我們不妨打個比方,比如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人都會追求美,可是什么是美呢?很多人都說不出來,那是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要用什么確切的詞語來形容,只能說出“太漂亮了”“太精美了”之類籠統(tǒng)稱贊的話。雖然人們不知道什么是美,卻能說出丑陋來,丑的反面就是美。俗語說得好,“紅花還得綠葉來襯托”,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