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一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理論、實證與應用
馬克思立足于英國早期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以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審視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以及這一制度包含的矛盾沖突,在批判性地繼承古典 經濟學家就利潤率下降問題有關論點基礎上提出了一 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一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是“現(xiàn)代政 治經濟學*重要的規(guī)律”,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自我否定趨勢。在長期理論和實踐中,學界特別關注 甚至**關注資本主義經濟利潤率的演變趨勢以及影 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利潤率的波動與趨勢變化問題 長期被忽視。不少學者習慣性認為,一般利潤率下降 趨勢是從屬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特有的經濟現(xiàn)象, 因此,*大多數(shù)理論和實證研究也都是針對發(fā)達資本 主義國家展開分析。
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體制從封閉僵化的計劃經 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 國經濟高速運行了30多年,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 成就。不過,隨著中國經濟融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體系積累的矛盾必然反作用于中國經濟。20世紀90年 代中期,一些學者根據(jù)社會主義經濟的實際情況,提 出一般利潤率下降在社會主義國家也可能存在的論斷 ,但缺乏實際統(tǒng)計資料的驗證。對于社會主義國家, 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 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采取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是 否存在利潤率的長期下降趨勢,并沒有得到確定性驗 證和令人信服的解釋。 從微觀層面來看,利潤率表示資本的增值程度。 利潤率水平的高低是反映企業(yè)經營狀況好壞和評價企 業(yè)經濟效益高低的重要指標。從宏觀層面來看,利潤 率是資本積累的條件、刺激與動力,而資本積累又是 影響經濟增長與波動的關鍵變量。一般來說,利潤率 上升的時候,投資增長率也比較高;資本積累和經濟 增長加快,帶動就業(yè)和消費水平提升。利潤率下降或 低迷時期,投資增長率會下滑;投資主體預期比較悲 觀,資本積累和經濟增長遲緩,就業(yè)壓力增大。因此 ,詳盡考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轉型時期實體經濟 利潤率的波動、趨勢及其背后的深層原因,對于理解 我國經濟形勢的發(fā)展與演變,評判相關政策措施利弊 得失,以及進一步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內 在要求和運行特點都具有典型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深, 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現(xiàn)。研究一般利 潤率下降規(guī)律,運用它分析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面臨的 一系列重大現(xiàn)實問題,對于*好地認識和把握中國經 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走向,提高經濟治理能力,無疑具有 特別重要的意義。由魯保林*的《一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 律--理論實證與應用/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研究文庫 》基于馬克思一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理論要點,適當借 鑒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利 用1981—2009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體 經濟的利潤率進行初步測算。在對實體經濟利潤率的 現(xiàn)實水平和歷史軌跡進行深入分析基礎上,探討實體 經濟利潤率的演變趨勢,進而檢驗一般利潤率下降趨 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是否存在。實證研究表明: 如果剔除各年的不規(guī)則變動和較短時期的周期變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體經濟利潤率的變動軌跡是: 1981~1990年,利潤率趨于下降;1991—1998年,利 潤率緩慢回升;1999—2009年,利潤率再度趨于下滑 。整體來看,在將近30年時間里,我國實體經濟利潤 率基本呈下降態(tài)勢?紤]我國尚未完成工業(yè)化,工業(yè) 部門仍然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我 們還單獨考察了工業(yè)部門利潤率的變動趨勢。經驗分 析顯示,1981年至今,資本有機構成的上升推動工業(yè) 部門利潤率在波動中趨于下降。因此,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實體經濟以及工業(yè)部門的利潤率變化趨勢與馬 克思的預測完全一致。 為了進一步透視中國實體經濟利潤率,還借助西 蒙·莫恩的分析框架,剖析了影響實體經濟和工業(yè)部 門一般利潤率和凈利潤率波動的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 。然后,使用同樣的方法測算了美國非金融公司部門 1966—2009年的利潤率。在此基礎上,本書比較了中 美兩國利潤率演進的異同,對影響利潤率波動的制度 背景和政策因素進行了初步探討。實證研究表明,兩 國實體經濟一般利潤率和凈利潤率長期下降的原因相 同,導致利潤率下降的主要因素都是產出資本比。即 使在短期內,一般利潤率波動的原因也基本相同。而 凈利潤率的變化稍有不同,由于非生產性支出波動的 幅度較大,利潤份額的變化成為短期內凈利潤率波動 的主要原因。就中國來說,這些變量的變動與市場化 改革、收人分配制度的演進等有關。對美國來說,新 自由主義思潮的興起及與之相關的政策安排對該國的 非生產陛支出結構,進而對其凈利潤率趨勢的變化產 生了很大影響。 在對我國實體經濟利潤率波動及其原因作出比較 符合實際的理論分析基礎上,本書還探討了利潤率下 降與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失衡之間的聯(lián)系。運用一 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初步判斷中國投資結構失衡、消費 需求不足以及出口依存度攀升形成的具體根源。我們 認為,由于實體經濟利潤率持續(xù)走低,資本開始尋找 其他回報率*高的投資領域。與此同時,財富往少數(shù) 群體的集中與市場化的全面鋪開,使得有效需求不足 成為常態(tài),實體經濟的產能過剩狀況*為加劇。21世 紀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產能過剩重壓得到一 定緩解。得益于寬松的金融環(huán)境(長期的低利率政策) 和快速的城鎮(zhèn)化,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從20 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虛擬經濟,尤其是以房地產 為核心的虛擬經濟呈現(xiàn)井噴式增長。利潤率下降和消 費需求不足的聯(lián)系則較為復雜,二者往往相互影響、 相互惡化。一般利潤率下降使得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 斷增大,收人差距的擴大直接降低了居民的消費需求 。反過來,消費需求的萎縮又進一步加劇了利潤率的 下降。我國目前所處的產業(yè)分工層次以及“世界工廠 ”地位的形成與一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在全球層面發(fā)揮 作用是截然不分的。20世紀70年代,隨著生產成本上 升,全球競爭加劇,以及國內市場需求萎縮,英美等 國實體經濟的利潤邊際不斷下滑。為了緩和不斷下降 的利潤率的壓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進一步向 外輸出,跨國資本力求將先進的技術與發(fā)展中國家的 廉價勞動力結合起來,提高盈利能力。伴隨全球化浪 潮的興起,通信和交通成本的降低,貿易自由化的推 進,跨國公司紛紛把勞動密集型制造業(yè)投資轉向亞洲 和拉丁美洲一些勞動力成本低廉的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 。據(jù)統(tǒng)計,對外開放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引進的外資 中有將近70%的資本投在制造業(yè)方面。通過承接國際 產業(yè)轉移,我國制造業(yè)的生產和出口能力大幅提高, 迅速成長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發(fā)展中大國。到2l世紀初 ,我國就已經成為“世界工廠”。 在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基礎上,著重 指出了當前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失衡所蘊含的風險。這 種風險主要表現(xiàn)在宏觀投資效率下降,結構性產能過 剩日益凸顯,脫實向虛壓力增大,外貿依存度過高四 個方面。我們認為,目前這種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結 構不僅危機四伏,而且難以為繼。一方面,在利潤率 下降趨勢規(guī)律作用下,我國實體經濟發(fā)展動力不斷減 弱,實體經濟中大量資本析出進入房地產領域,形成 對生產性投資的擠出,導致資源配置扭曲。如果不遏 制投機性資金在房地產領域的獲利空間,虛擬經濟自 我推動、自我實現(xiàn)預期的泡沫經濟循環(huán)就會掏空實體 經濟,削弱經濟發(fā)展支柱,當實體經濟不足以支撐虛 胖的虛擬經濟時,就會引發(fā)巨大的金融風險。另一方 面,在歐美經濟形勢仍然低迷多變,外部環(huán)境充滿諸 多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尚未整體走出經濟危機背景下 ,過度膨脹的房地產泡沫與萎縮的消費需求相互惡化 甚至可能引發(fā)局部性的金融危機。 為了使中國經濟真正步人穩(wěn)定、協(xié)調、高效和可 持續(xù)發(fā)展軌道,必須加快轉變和提升目前的經濟增長 動力結構。把經濟增長動力從擴大投資與出口轉移到 擴大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需求上來。堅決抑制房地 投機炒作行為,促進房價回歸到合理水平,以漸進的 方式擠出房地產泡沫,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huán)和 膨脹。實體經濟是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要牢牢把握發(fā) 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引導資本流向實體經濟。 如果實體經濟根基不牢固,虛擬經濟就如同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基于對一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的理解以及 對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的認識與剖析,我們提出擴 大消費需求和推進自主創(chuàng)新兩條思路,以防范產能過 剩和培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創(chuàng)性動力,尋找新的經 濟增長點,減緩實體經濟利潤率下滑壓力。這樣,利 潤率的波動對經濟增長所產生的負面作用也會大大降 低。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