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歐洲史(上)》介紹的是自地理大發(fā)現(xiàn)至意大利統(tǒng)一的歐洲歷史,對於歐洲各國的國內(nèi)革命、工業(yè)革命以及歐洲列強對其他地區(qū)的侵略和列強內(nèi)部關系的協(xié)調(diào)進行詳細介紹,同時關注歐洲變革的歷史背景,并注意到科技、思想的發(fā)展變革,是一部全面介紹17?19世紀晚期歐洲歷史的著作。
本書適合對世界近代史感興趣者及相關研究者閱讀使用。
此系著者於民國九年至十一年在北京大學史學系所用之《近世歐洲史》講義,純以美國名史家James Harvey Robinson與Charles A.Beard二人所著之《歐洲史大綱》(Outine of European History)第二卷為藍本,幷稍稍取材於二人所著《現(xiàn)代歐洲史》(History of Europe,Our Own Times)一書。至於篇章之排次,則純?nèi)》丁冬F(xiàn)代歐洲史》,因較《大綱》為明白有條理也。
至於本書之主旨為何,則原著《大綱序文》中有數(shù)語,極其簡要。茲故引其成文,為本書之弁言:
‘歐洲通史,為學校中最難應付之一種科目。男女學生,似均有明白人類全部過去之必要;若無此種知識,卽不能眞正明了若輩所處之世界,蓋唯有過去,可以說明現(xiàn)在也。舊日之歷史教科書,大部分均系過去‘事實’之簡單紀載。殊不知值得吾人之研究者。實系過去之‘狀況,’過去之‘制度,’與過去之‘觀念’也。而且舊日之史書,多注意於遠古,而略於現(xiàn)代,以致學生無明白過去與現(xiàn)在之關系之機會。
‘此二卷書之目的,在於免除舊籍之通病。第一,不重過去事實,而重古人生活狀況,所抱觀念,及狀況與觀念變遷方法之說明。第二,二卷之書,以其半專述一百五十年來之現(xiàn)代史,蓋現(xiàn)代史與吾人最有直接之關系者也!
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華人,現(xiàn)代中國第一代新史學家和著名教育家。1903年入金華府中學堂,1906年保送進浙江高等學堂,1912年獲浙江省府公費送往美國留學,先後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學學習法語、德語、政治學、經(jīng)濟學和歷史學等。1914年成為學校的兼職助教,負責有關遠東及中日關系的資料。1915年考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研究現(xiàn)代史及國際政治。1916年畢業(yè)回國,曾任浙江省視學。次年,受蔡元培邀請,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英語部主任,兼代史地部主任。1922年起任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長,1925年任武昌師范大學校長。。1926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史地部主任、國文部主任、編譯所所長、大學叢書委員會委員等。兼任上海光華大學、大夏大學教授。1934年當選中華學藝社理事長。1935~1946年,任國立暨南大學校長。1946年5月調(diào)任國立英士大學校長,因病未能到任。7月25日病逝於上海中華學藝社,葬於金華城北道院塘。
弁言 1
緒論 3
美術及文學之復興 5
地理上之發(fā)見及其影響 7
中古時代之英國與法國 9
中古時代之帝國 11
宗教改革 15
法國之新教徒 21
英國之教會 23
羅馬舊教之改良 24
三十年戰(zhàn)爭 26
第一卷 十七十八兩世紀之回顧 29
第一章 英國國會與君主之爭權(quán) 30
第一節(jié) James第一與君權(quán)神授之觀念 30
第二節(jié) Charles第一與國會 32
第三節(jié) Charles第一之被殺 35
第四節(jié) Oliver Cromwell與共和時代 37
第五節(jié) 復辟 40
第六節(jié) 一六八八年之革命 42
第七節(jié) 英國憲法之性質(zhì) 44
第二章 LOUIS十四時代之法國 46
第一節(jié) Louis十四之地位及其性質(zhì) 46
第二節(jié) Louis十四之提倡美術及文學 48
第三節(jié) Louis十四與四鄰之爭 50
第四節(jié) Louis十四與新教徒 52
第五節(jié) 西班牙王位承繼戰(zhàn)爭 53
第三章 露西亞(RUSSIA)及普魯士(PRUSSIA)之興起奧大利 56
第一節(jié) 露西亞之起源 56
第二節(jié) Peter the Great 58
第三節(jié) 普魯士之勃興 60
第四節(jié) Frederick大王之戰(zhàn)爭 63
第五節(jié) 波蘭之分割一七七二年~七九三年及一七九五年 65
第六節(jié) 奧大利Maria Theresa及Joseph第二 70
第四章 英國法國在印度及北美洲之爭 73
第一節(jié) 歐洲之擴充世界商業(yè) 73
第二節(jié) 英國與法國互爭殖民地 75
第三節(jié) 北美洲英國殖民地之叛 79
第二卷 十八世紀之狀況及改革 85
第五章 歐洲之舊制(OLD R?GIME) 86
第一節(jié) 鄉(xiāng)間之生活——佃奴制度 86
第二節(jié) 城市及各業(yè)公所 88
第三節(jié) 貴族與君主 91
第四節(jié) 基督教會 93
第五節(jié) 英國之國教及新教諸派 96
第六章 改革精神 99
第一節(jié) 近世科學之發(fā)達 99
第二節(jié) 科學上之發(fā)見及改良精神之產(chǎn)生 102
第三節(jié) 政治上之新思想 106
第七章 法國革命以前之改革 111
第一節(jié) Frederick第二Catherine第二及Joseph第二之改革 111
第二節(jié) 一六八八年後之英國 115
第三節(jié) 十八世紀之英國立憲君主及George第三 117
第三卷 《法國革命》與NAPOLEON 121
第八章 《法國革命》將起之際 122
第一節(jié) 法國舊制(Ancien Regime)之紊亂 122
第二節(jié) 特權(quán)階級第三級 124
第三節(jié) 君主之專制高等法院 127
第四節(jié) Louis十六之為人及其整理財政之失敗 130
第九章 《法國革命》 133
第一節(jié) 全級會議(Estates-General)之召集 133
第二節(jié) 國民議會之改革(一七八九年七月至十月) 137
第三節(jié) 移往巴黎之國民議會(一七八九年十月至一七九一年九月) 141
第十章 第一次法蘭西共和國 146
第一節(jié) 立憲君主時代(一七九一年至一七九二年) 146
第二節(jié) 第一次法蘭西共和國之建設 152
第三節(jié) 革命時代之戰(zhàn)爭 155
第四節(jié) 《恐怖時代》(The Reign of Terror) 158
第五節(jié) 恐怖時代之告終督政部 162
第十一章 NAPOLEON BONAPARTE 167
第一節(jié) Bonaparte第一次入侵伊大利 167
第二節(jié) Bonaparte之得勢 174
第三節(jié) 第二次對法國之同盟 177
第四節(jié) 一八○一年之昇平及德國之改組 179
第十二章 歐洲與NAPOLEON 184
第一節(jié) Bonaparte恢復法國之秩序及隆盛 184
第二節(jié) Napoleon滅神圣羅馬帝國 188
第三節(jié) 普魯士之失敗 193
第四節(jié) 大陸封港政策 195
第五節(jié) Napoleon之最得意時代(一八○八年至一八一二年) 197
第六節(jié) Napoleon之敗亡 202
第四卷 自VIERNNA會議至普汰戰(zhàn)爭 209
第十三章 VIENNA會議及歐洲之再造 210
第一節(jié) Vienna會議及其事業(yè) 210
第二節(jié) 革命時代之結(jié)果民族精神 214
第三節(jié) 神圣同盟Metternich之反對革命 216
第四節(jié) 十九世紀初年之思想及文化 219
第十四章 VIENNA會議後歐洲之反動及革命 223
第一節(jié) 法國之復辟 223
第二節(jié) 一八三○年之革命 225
第三節(jié) 比利時王國之建設 228
第四節(jié) 德國同盟之建設 229
第五節(jié) 西班牙與伊大利之恢復舊制 232
第六節(jié) 美洲之西班牙殖民地及一八二○年之革命 234
第十五章 《工業(yè)革命》 239
第一節(jié) 紡織機之發(fā)明 239
第二節(jié) 蒸氣機 241
第三節(jié) 資本主義及工廠制度 242
第四節(jié) 《社會主義》之興起 248
第十六章 一八四八年之法國革命 251
第一節(jié) Louis Philippe政府之不滿人意 251
第二節(jié) 第二次法蘭西共和國 254
第三節(jié) Louis Napoleon與第二次法蘭西帝國 258
第十七章 一八四八年之革命——奧大利德意志伊大利 261
第一節(jié) Metternich之失敗 261
第二節(jié) 中部歐洲之革命 264
第三節(jié) Bohemia及匈牙利革命之失敗 266
第四節(jié) 奧大利恢復伊大利之勢力 268
第五節(jié) 一八四八年德國革命之結(jié)果 270
第十八章 伊大利之統(tǒng)一 273
第一節(jié) 統(tǒng)一伊大利之計畫 273
第二節(jié) 法國皇帝Napoleon第三與伊大利 275
第三節(jié) 一八六一年後之伊大利王國 278
第十九章 德意志帝國之成立及奧大利匈牙利之聯(lián)合 283
第一節(jié) 普魯士為德國之領袖 283
第二節(jié) 一八六六年之戰(zhàn)爭及北部德國聯(lián)邦之組識 287
第三節(jié) 法國與普魯士之戰(zhàn)爭及德意志帝國之建設 289
第四節(jié) 一八六六年後之奧大利匈牙利 292
第五卷 歐洲大戰(zhàn)以前之改革 297
第二十章 德意志帝國 298
第一節(jié) 德國之憲法 298
第二節(jié) Bismarck與《國家社會主義》 303
第三節(jié) 德國之保護政策及殖民外交 306
第四節(jié) William第二在位時代 308
第二十一章 第三次共和時代之法蘭西 311
第一節(jié) 巴黎城政府與復辟問題 311
第二節(jié) 第三次共和國之建設及其憲法 316
第三節(jié) 一八七五年後之法國Dreyfus案 318
第四節(jié) 教會與國家之分離 321
第五節(jié) 政黨 325
第六節(jié) 殖民事業(yè) 327
第二十二章 英國政冶上及社會上之改革 331
第一節(jié) 選舉權(quán)之擴充 331
第二節(jié) 內(nèi)閣 338
第三節(jié) 言論及意見之自由刑法之修改 341
第四節(jié) 社會改革 344
第五節(jié) 自由貿(mào)易 347
第六節(jié) 哀爾蘭問題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