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下游近代河床變遷地質研究》以地質學的視野和觀點,借助環(huán)境學、土壤學、考古學的研究方法對黃河下游泥沙進行研究,從黃河下游古地面研究人手,提出了黃河下游近代河床泥沙沉積起始界面;以河床變遷為主線,對黃河下游河床變遷及其相關問題進行探索;以黃河下游東平湖為研究對象,探索了通過湖泊沉積物的研究、恢復黃河河床變遷的歷史過程;以1855年黃河銅瓦廂改道決口為例,從動力地質作用方面分析了黃河下游河床變遷的內在控制因素,并就埋沒在黃河堤防中的歷史決口口門的工程勘察方法和滲流控制措施等復雜的具體工程問題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在理論上提出了黃河斷代工程的概念。
《黃河下游近代河床變遷地質研究》可供地質工程、水利工程、環(huán)境工程、地理學等專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與科研人員及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師生參考使用。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哺育了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幾千年來,這條桀驁不馴的大河既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也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深重災難。歷史上黃河下游改道頻繁,黃河有史以來,曾發(fā)生過許多次大小規(guī)模不同的決口改道,僅西漢以來,黃河大堤決口多達1500余次,在西起鄭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河口的黃淮海大平原上,或北流注人渤;蚰线w奪淮人黃海,是一條典型的“善淤、善決、善徙”的河流。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民治黃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結束了歷史上“黃河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悲慘局面,黃河的水利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開發(fā)、利用,更好地服務了人類。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和黃河流域人口的急劇增加,人類向黃河的索取遠遠大于黃河本身的供給能力,黃河承載的壓力日益增大,正如世上萬物一樣,河流也是有生命的,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河流同有生命的萬物一樣也有其生命形成、發(fā)展與演變的過程,研究黃河生命的形成、發(fā)展與演變的過程,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前言
符號表
1 概述
1.1 選題及其意義
1.2 研究方向的研究現(xiàn)狀
1.3 本書所做的主要工作
2 黃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積起始界面研究
2.1 黃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積起始界面研究方法
2.2 黃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積起始界面研究成果
3 黃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積物沉積速率研究和沉積時間關系式研究
3.1 黃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積物沉積速率研究
3.2 黃河下游近代河床沉積物沉積時間關系式研究
4 黃河下游河床演變的東平湖沉積響應研究
4.1 黃河下游河床演變的東平湖沉積響應研究方法
4.2 黃河下游河床演變的東平湖沉積響應研究成果
5 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對黃河下游河床變遷的影響效應研究
5.1 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對黃河下游河床變遷的影響效應概述
5.2 明清河道概況
5.3 河流地質作用對黃河下游河床變遷的影響效應
5.4 內動力地質作用對黃河下游河床變遷的效應
6 黃河下游近代河床相關地質問題研究
6.1 黃河下游歷史決口口門工程地質勘察方法研究
6.2 黃河下游歷史決口口門區(qū)工程滲流控制研究
6.3 黃河斷代工程及其研究意義
7 結論與問題
7.1 結論
7.2 問題
參考文獻
1.2 研究方向的研究現(xiàn)狀
黃河在長期的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黃河安危,事關大局,正因如此,她引起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研究的內容涉及各個學科領域。下面圍繞黃河下游河床演化這一研究方向,著重就20世紀50年代以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研究成果作一綜述。
1.2.1 黃河下游河道歷史變遷演化
黃河是一條古老的大河,歷史上下游改道頻繁,黃河有史以來,曾發(fā)生過許多次規(guī)模不同的決口改道,在西起鄭州、北至天津、南抵淮河河口的黃淮海大平原上,或北流注入渤;蚰线w奪淮人黃海,是一條“善淤、善決、善徙”的河流。搞清黃河歷史上不同時期決口以及不同時期黃河行水河道的分布隋況并分析決口改道的原因,對于研究現(xiàn)黃河具有重要的意義。關于黃河歷史上決口改道的情況,根據(jù)已有研究,自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以來,黃河歷史上曾決口泛濫達1500多次,較大的決口改道26次。其中,重大的決口改道9次,見表1.1。黃河小的決口而且決口后又在不太長的時間進行堵復的則不計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