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力圖在還原歷史語境和自由主義文學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的基礎上,以歷史的發(fā)展為線索,以《現代評論》和《新月》兩份刊物為主要研究對象,揭示自由主義文學在上世紀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發(fā)展和演化的歷程,闡釋其在時代文化發(fā)展演變的大潮中、在左翼文學和民族主義文學的雙重擠壓下,堅持文學的獨立性,堅守人生的藝術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所遭遇的各種尷尬、無奈所顯示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分析論述自由主義文學時,本書稿重回歷史現場,以具體歷史事件,如善后會議、陳魯之戰(zhàn)、三一八慘案、魯迅和梁實秋的論戰(zhàn)、胡適和徐志摩的蘇俄問題論爭、人權論戰(zhàn)來透視自由主義作家的文化選擇,并通過這些歷史事件中的歷史細節(jié),透視在上世紀20-30年代歷史大動蕩中的那些不同個性和不同表現的現代知識分子,以豐富文學史的敘述,力圖還原一個豐富、鮮活的文學歷史。
劉希云,(1971— ),女,漢族,山東夏津人。1994年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現當代文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文學院現當代文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F為德州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思潮研究和女性文學研究,在《文藝爭鳴》、《江漢論壇》、《齊魯學刊》、《寧夏社會科學》、《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粵海風》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多項研究課題。
緒論
一 選題的緣起與意義
二 本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三 本書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與目標
第一章 《現代評論》的創(chuàng)刊
第一節(jié) 刊物的問世
第二節(jié) 作者隊伍的構成
第三節(jié) 他們遇到了什么
一 北京政變和善后會議
二 胡適與國共兩黨的政治沖突
第二章 《現代評論》的文化選擇
第一節(jié) 理性主義的文化立場
一 對理性的尊奉
二 反傳統(tǒng)的文化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五四”傳統(tǒng)的薪火相傳 緒論
一 選題的緣起與意義
二 本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三 本書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與目標
第一章 《現代評論》的創(chuàng)刊
第一節(jié) 刊物的問世
第二節(jié) 作者隊伍的構成
第三節(jié) 他們遇到了什么
一 北京政變和善后會議
二 胡適與國共兩黨的政治沖突
第二章 《現代評論》的文化選擇
第一節(jié) 理性主義的文化立場
一 對理性的尊奉
二 反傳統(tǒng)的文化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五四”傳統(tǒng)的薪火相傳
一 國民革命高潮對“五四”新文化的瓦解
二 新文化陣營的分化
三 《現代評論》的文化思考
第三章 創(chuàng)作:藝術人生夢想
第一節(jié) 《現代評論》文學創(chuàng)作概況
第二節(jié) 人生與藝術并重的小說創(chuàng)作
一 關注社會的現實態(tài)度
二 自然與人的自由
三 自我的尋思:獨立人格
四 隱喻和象征:至善至美之境消失的憂慮
第三節(jié) 空靈、摯情的詩歌創(chuàng)作
第四節(jié) 現代評論派散文的內涵
第五節(jié) 現代評論派的文藝思想
一 以人為本的文學思想
二 尊重文學自律性的文學觀
三 主張文學的“獨立自由”
四 追求“‘射他耳’(satire)的文體傾向”
第四章 “現代評論派”的艱難處境
第一節(jié) 《現代評論》與善后會議
第二節(jié) 陳西瀅與魯迅的筆墨官司
第三節(jié) 如何面對“三一八”
第四節(jié) 無奈的終結
第五章 《新月》的創(chuàng)刊
第一節(jié) 自由主義者的再集結
第二節(jié) 《新月》的作者隊伍
第三節(jié) 新政權建立之后的抗爭
一 國民黨的訓政
二 胡適、羅隆基的抗爭
第六章 新月派的文化選擇
第一節(jié) “新月”的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紳士化的文化立場
一 新月派紳士文化與“五四”新文化
二 新月派紳士化文學的美學價值
第七章 一如既往的文學追求
第一節(jié) 純詩化的藝術實踐
第二節(jié) 純形與寫意的戲劇
第三節(jié) 沈從文創(chuàng)作中的自由主義理念
第八章 多重擠壓之下的抗爭
第一節(jié) “人性論”與“階級論”之爭
第二節(jié) 徐志摩與胡適的“蘇俄問題”論爭
第三節(jié) “新月派”在左右夾擊中的人權論戰(zhàn)
第四節(jié) “新月”的沉沒
第九章 “現代評論派”和“新月派”的文學史價值
第一節(jié) 對文學本體論的堅守
第二節(jié) 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作原則
第三節(jié) 對作家主體人格的尊重
第四節(jié) 中國自由主義者的命運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