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活潑感性的題目,詮釋了一個亙古難解的命題:人類如何才能走出歷史興衰周期律?全部奧秘盡在此書之中!作家獨辟蹊徑,引領讀者走入2500年前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剖析了它如何從曠世繁華、豐饒奢靡迅速走向分崩離析乃至灰飛煙滅。作家從灰燼中找到了一把鑰匙,它就是“芳心”。它能打開禁錮人性的枷鎖,使人類走出生存與發(fā)展的困境。
文學評論家王必勝: 張煒的散文有開闊的題材,不拘形式的文筆,情懷深摯的精神氣韻,以及安然沉靜的禪意。其最大亮點為:知性與識見,情懷與溫度,韌性與持守。 王必勝評論: 絲綹相連的心書 張煒的散文隨筆,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專題,也有散章,近四百萬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澀之作,但斑駁絢麗的文字方陣,構成了一座恢宏壯闊的文學建筑。張煒認為,寫作是一個“孤獨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絲綹相連的心書”,用心去寫,是他獲得讀者認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開闊的題材,不拘形式的文筆,情懷深摯的精神氣韻,以及安然沉靜的禪意。具體而言,體現(xiàn)為以下三個突出的亮點—— 知性與識見。張煒的寫作,被認為是人文精神守護者的寫作。他的小說,有深摯的人文情懷,對歷史和人生,對自然和生命,有著激昂華麗的書寫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續(xù)著他擅長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體悟和闡發(fā),從社會世相開掘精神層面的意義。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幾乎包括了社會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對世道人心的闡發(fā)中,他多從普通的生活現(xiàn)象里,從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闡發(fā)哲理,關注的是一些思想本體的問題,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義。這些散文雖是短章,卻從思想的高度、現(xiàn)實的角度,進行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知性寫作也是思想的寫作,是散文中的風骨和精氣神,是文學的鈣質(zhì)。在散文中,不論是讀史、寫人,還是談藝、記往,張煒都從一個思想者的維度上書寫。時下,有些散文流于故事情節(jié)的平面鋪陳,或者多是些小情小調(diào)和夕陽老調(diào),缺少識見與思想的支撐。如是,平庸而軟弱是現(xiàn)今散文的一個常見毛病。張煒的知性書寫,是一種潛沉而深入的書寫,是一種人文精神的表達,惟此,他的散文有了風骨和力量。 情懷與溫度。張煒的散文有兩個精神著力點:對故鄉(xiāng)齊魯文化的敬重和對大自然的謳歌。故鄉(xiāng)故情,吾土吾民,是寫作者的精神原鄉(xiāng),是靈魂的棲息地。早年,張煒作品中 文學評論家王必勝: 張煒的散文有開闊的題材,不拘形式的文筆,情懷深摯的精神氣韻,以及安然沉靜的禪意。其最大亮點為:知性與識見,情懷與溫度,韌性與持守! ⊥醣貏僭u論: 絲綹相連的心書 張煒的散文隨筆,不拘一格,或大或小,有專題,也有散章,近四百萬字。其中,不乏早期的青澀之作,但斑駁絢麗的文字方陣,構成了一座恢宏壯闊的文學建筑。張煒認為,寫作是一個“孤獨者的心音”,自喻散文是一本“絲綹相連的心書”,用心去寫,是他獲得讀者認可的原因。他的散文有開闊的題材,不拘形式的文筆,情懷深摯的精神氣韻,以及安然沉靜的禪意。具體而言,體現(xiàn)為以下三個突出的亮點—— 知性與識見。張煒的寫作,被認為是人文精神守護者的寫作。他的小說,有深摯的人文情懷,對歷史和人生,對自然和生命,有著激昂華麗的書寫和高蹈的精神揭示。而散文也承續(xù)著他擅長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體悟和闡發(fā),從社會世相開掘精神層面的意義。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幾乎包括了社會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尤其是,在對世道人心的闡發(fā)中,他多從普通的生活現(xiàn)象里,從一些平常的事例上闡發(fā)哲理,關注的是一些思想本體的問題,一些生命和生存的意義。這些散文雖是短章,卻從思想的高度、現(xiàn)實的角度,進行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知性寫作也是思想的寫作,是散文中的風骨和精氣神,是文學的鈣質(zhì)。在散文中,不論是讀史、寫人,還是談藝、記往,張煒都從一個思想者的維度上書寫。時下,有些散文流于故事情節(jié)的平面鋪陳,或者多是些小情小調(diào)和夕陽老調(diào),缺少識見與思想的支撐。如是,平庸而軟弱是現(xiàn)今散文的一個常見毛病。張煒的知性書寫,是一種潛沉而深入的書寫,是一種人文精神的表達,惟此,他的散文有了風骨和力量! ∏閼雅c溫度。張煒的散文有兩個精神著力點:對故鄉(xiāng)齊魯文化的敬重和對大自然的謳歌。故鄉(xiāng)故情,吾土吾民,是寫作者的精神原鄉(xiāng),是靈魂的棲息地。早年,張煒作品中的蘆青河,晚近的萬松浦,都是他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場域。這些散文體現(xiàn)了他執(zhí)著的家鄉(xiāng)情懷,一個來自底層的知識分子的平民情懷。散文專題《芳心似火》,有一以貫之的主題,就是對齊魯文化特別是齊國文化的張揚,以人文立場,描寫這塊浸潤儒文化的土地上眾多的物事與風習,其中多有家鄉(xiāng)的悠悠情懷與拳拳心緒。這些看似散漫,其實有著一統(tǒng)的精神紐帶,那就是對于齊魯大地風華物象絲絲縷縷的情感。閱讀一些篇章,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文精神的特殊秉持,對傳統(tǒng)文明根脈的敬畏,對喧囂塵世中文化缺失的痛心。這些表明作家注重人文情懷的接續(xù)。另外,他對大自然有足夠的敏感和熱愛。他以人類最親近的關系來描繪萬松浦的動物和植物,寄情于那些原生態(tài)的自然物事,這也與齊魯文化的崇奉自然相一致。張煒作品中的自然情懷和人文情操,浸染著作家細膩的情感。一個作家以其心靈的激情和生命的溫度來書寫,恰是對讀者負責的表現(xiàn)! №g性與持守。散文是輕快的寫作,多隨意而為,但是,能夠堅持構筑宏闊的文學長廊,需要作家擁有一顆堅韌的文心。惟有沉靜于文學的人,篤定于精神求索的人,才會有如此的創(chuàng)獲與豐收。張煒散文創(chuàng)作的啟示是,一個人能夠堅持四十年的散文歷程,不厭其煩地去關心和表達,言說創(chuàng)作及創(chuàng)作之外的事,才有了散文隨筆中的宏大建構。他對人文世界、生活現(xiàn)場、自然物事等,有較為深入廣泛的涉獵。其中,有創(chuàng)作心得感悟,有人生札記,有對生活中美的褒揚和對丑的鞭笞。張煒的散文題材豐富隨意,但在題旨上卻有自己的獨特考量,體現(xiàn)出他的文學韌性和堅持態(tài)度。他多次說及他對文學始終抱著神圣而敬畏的態(tài)度。這種韌性和堅持,也是一個精神的守望者、文學有心人崇高的文學情懷。在當下文壇中,張煒的寫作不是另類,但至少是一種特別的現(xiàn)象,即不迎合時俗,不遷就流弊,不滿足現(xiàn)實的花花草草,他耕耘的是一片生機鮮活的百草園,他栽植的一株葳蕤蔥蘢的大樹。這種情懷和韌性,值得珍視和尊重! 醣貏
自序 這是我三十多年里寫下的散文和隨筆,幾乎是虛構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丟失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漸漸都像迎風奔馳的老馬,背上的一些馱載難免要在路上飛揚四散,再也無從尋覓。
從頭看這大大小小的篇章,讓我時而激越時而黯然,難以平靜。這分明是樹的年輪,是旅痕和足跡,也是由遠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編織的那些故事作品,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現(xiàn)實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許多篇目寫在青春時段,那時的稚嫩和面紅耳赤的沖動,今天看非但不盡是羞愧,而且還引起我多多少少的欽羨。單純直撞的勇氣與昨日緊緊相連,如今這一切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潛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時、在傾聽撲撲海浪和漫漫市聲的無眠之夜,才緩緩地升騰起絲絲綹綹。是的,我仍然為當年人和文學的承諾而激動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島地區(qū),即那個東部海角。那里曾經(jīng)有無邊的叢林,有大片的松樹,離河的入海口不遠,又在重要的古港之側(cè),于是被命名為萬松浦。一個人由此地起步遠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條船從這里啟航,緩緩駛?cè)肓孙L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長長的出航志,那么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都必定連接著萬松浦、開始于萬松浦。
人是一條船,并且始終是獨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長。這部出航記錄未免顏色斑駁,腥咸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稱得上一本真實的書。
自序 這是我三十多年里寫下的散文和隨筆,幾乎是虛構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丟失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漸漸都像迎風奔馳的老馬,背上的一些馱載難免要在路上飛揚四散,再也無從尋覓。
從頭看這大大小小的篇章,讓我時而激越時而黯然,難以平靜。這分明是樹的年輪,是旅痕和足跡,也是由遠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編織的那些故事作品,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現(xiàn)實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許多篇目寫在青春時段,那時的稚嫩和面紅耳赤的沖動,今天看非但不盡是羞愧,而且還引起我多多少少的欽羨。單純直撞的勇氣與昨日緊緊相連,如今這一切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潛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時、在傾聽撲撲海浪和漫漫市聲的無眠之夜,才緩緩地升騰起絲絲綹綹。是的,我仍然為當年人和文學的承諾而激動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島地區(qū),即那個東部海角。那里曾經(jīng)有無邊的叢林,有大片的松樹,離河的入?诓贿h,又在重要的古港之側(cè),于是被命名為萬松浦。一個人由此地起步遠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條船從這里啟航,緩緩駛?cè)肓孙L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長長的出航志,那么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都必定連接著萬松浦、開始于萬松浦。
人是一條船,并且始終是獨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長。這部出航記錄未免顏色斑駁,腥咸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稱得上一本真實的書。
記得有一次回到故地,一個辛苦勞作的下午,我疲憊不堪地走入了萬松浦的叢林。當時正是溫煦的春天,飛蝶和小蟲在潔白的沙土上舞動躥跑,四野泛綠,鼻孔里全是青生氣息。這時我的目光被什么吸引住——那是正在冒出沙土的一蓬蓬樹棵嫩芽,它們呈深紫色向上茂長,四周是迎向春陽的新草與灌木……我一動不動地站定。大野熏蒸之氣將我團團籠罩,恍惚間又一次返回了童年。置身此地此情,好像全部人生又在從頭開始,興奮與感激溢滿全身。我仿佛接受了冥冥中的昭示,在心里說:你永遠也不要離開這里,不要偏移和忘卻——這就是那一刻的領悟、感知和記憶。
那是難忘的瞬間感受。也就是類似那個春天下午的一種莫名之力、一種悟想,時不時地在心底泛起,提醒我,并用以抵御生命的蒼老、陰郁和頹喪。多少年來,萬松浦一直伴我吟哦,伴我長旅——它的意義,它與我、與我一生勞作的關系,若以傳統(tǒng)詩歌中的比興手法而論,那么更多的是“興”,而不是“比”。它總是明亮著和激勵著我的整個勞動。
這些文字是系列的短章編年,更是一部絲綹相連的心書,一部長長的書。它們出生或早或晚,都一概源發(fā)于萬松浦的根柢之上。
張煒,1956年11月出生于山東省龍口市,原籍棲霞縣。1975年發(fā)表詩,1980年發(fā)表小說。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專業(yè)作家。發(fā)表作品一千余萬字,被譯成英、日、法、韓、德、瑞典等多種文字。在國內(nèi)及海外出版單行本四百余部,獲獎七十余項。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外省書》《柏慧》《能不憶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論《精神的背景》《當代文學的精神走向》《午夜來獾》;詩《松林》《歸旅記》等。
1999年《古船》分別被兩岸三地評為“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和“百年百種優(yōu)秀中國文學圖書”,《九月寓言》與作者分別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十作家十作品”!堵曇簟贰兑惶肚逅贰毒旁略⒀浴贰锻馐贰赌懿粦浭窨贰遏~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別在海內(nèi)外獲得全國優(yōu)秀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暢銷書獎等多種獎項。
大河小說《你在高原》獲得華語傳媒年度杰出作家獎、鄂爾多斯獎、出版人年度作者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特等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等十余獎項。
第一章
何謂芳心
人生如長戀
古代智者
人和芳草
不熄的丹爐
齊國怪人
徐福
向東方
第二章
古登州
安靜的力量
一些不嚴肅的人
游走
許多狐貍 第一章
何謂芳心
人生如長戀
古代智者
人和芳草
不熄的丹爐
齊國怪人
徐福
向東方
第二章
古登州
安靜的力量
一些不嚴肅的人
游走
許多狐貍
一只大鳥
海邊五神
東萊和西萊
第三章
棋形不好
性情和衣衫
點心和千年膏
羞澀
袖中藏物
千年宣
虛妄的美食
第四章
對不起它們
一棵樹
三返和定居
贈香根餅
砸琴
失燈影
龜又來
第五章
中醫(yī)難覓
百草和文章
書生
商人舉賢
隱士的兒子們
土語考
無言與詞費
民族鑲了金邊
第六章
踏歌聲
偉大的木車
東夷之東
三月不知肉味
東方與西方
冰冷的實用主義
積累之難
一條不歸路
第七章
懷念齊國
殘忍和氣派
華車和酒杯
最繁華的都市
最老的凱恩斯
稷下學宮
曠世大言
第八章
稱霸者
古老的公社
好色的國王
狂歡的集團
恣意的代價
與對手跳崖
陽火與陰毒
美好的月光
附:
“個性”和“想象力”
時代之蠱和東夷之風
寫作,我們這一代
遠和靜,環(huán)境和文學
大物與大言之間
二十年的演變
小說狀態(tài):預測和感想
齊文化及其他
面對全部的痛苦和欣悅
再思魯迅
從沙龍到小屋
穿行于夜色的松林
經(jīng)典小記二題
方言與轉(zhuǎn)譯
“乖孩子”及其作品
再說“簡樸”
民族的不幸與狂歡
附錄散文總目
何為芳心
說到“芳心”,人們會想到可愛的女性,想到少女那顆萌動的愛心。在一些特殊的時刻,她那顆心散發(fā)出來的芬芳,的確能把一個熱戀中的男人熏得踉踉蹌蹌昏頭昏腦!胺夹摹彼坪跽娴哪軌蛉绱耍軌蜃屇腥讼萑肽撤N情境而不能自拔,或幸福得要命或痛苦得要死,讓兩種情感都達到了一個極致。這才是真正的幸福,是忘我的苦求,這時他即便是九死一生、即便是遭遇了千難萬險也在所不辭。這種情形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親身經(jīng)歷過,但每一個人都能夠想像它,都能夠理解它。
只要深深地愛上了一個人,就渴望得到愛的回報。這回報是雙方的,彼此之間逐步熱烈起來明確起來,也就算水到渠成了,即所謂“贏得了一顆芳心”。
既然是這樣,那么“芳心”就是少女之心、熱戀之心?是男人想像和期待的那顆怦怦跳動的心?
兩個人,彼此之間,從深情的一瞥到相守一生,白頭偕老,這中間還要經(jīng)過許多階段、許多變化呢。最初贏得的那顆“心”究竟能夠保存多久的芬芳,這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是一個奧秘,一個問題。真的,那顆曾經(jīng)讓人死去活來的“芳心”,如果能夠在一生中一直這樣保存下去,那該是怎樣巨大的、相互賜予的幸福啊。這當然是一種最大的人生奢望。
一般來說,女子遇到一個足以吸引自己的男子時,就會萌生愛意;反過來也是一樣。從開始相識,到產(chǎn)生多多少少的交流,或者以目光,或者以語言,一場戀愛就是這樣發(fā)生的。這時兩個人都會臉紅耳熱,一聽到對方的名字就顯得羞色難掩,手足無措的樣子。如果在人叢中投來他(她)的目光,一種難以掩飾的慌亂和甜蜜會令其渾身戰(zhàn)栗,簡直無法支持。如果這段時間兩個人不得不分開,那么日思夜想的都是對方:一舉一動仿佛都在眼前,能夠看得清清楚楚,而且無論相隔多么遙遠都無法阻斷。最不可思議的是,她(他)的氣息甚至也會像她(他)的身姿和面容一樣,清晰地、一陣陣地從臉前飄過。
這就是愛的氣息,它會從遠處飄過來,即便是千里萬里也遮擋不住。這當然是因為一種極度的思念造成的,是意念和情感反應在鼻腔上的錯覺。不過這一來卻真的幫我們弄明白了一個詞兒、弄明白了它的來源,這就是為什么叫做“芳心”。原來心真的是有氣味的,戀愛中的心果真是芬芳的。
人們把女子比做花朵,所以慣常也就將“芳心”專門用在女子身上。其實無論男女,只要陷入深愛的時刻,那顆心都會是芳香四溢的。這不會有什么異議。
年長的人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少,常常會停留在一些戀愛的場景中。他們一輩子經(jīng)歷了多少事情,忘掉了多少事情,可是唯有那些熱戀的情景總也忘不掉。一切都清清楚楚。那時候一顆心都快跳出來了,月光下、樹林中,默默相視、欲言又止,是這樣的一些時刻。再接下去,就是更具體的交流了,是一切更加明了之后的一些故事,是彼此終于走到了一起、結合在一起。長期積存在心中的愛火就此劇烈地燃燒起來。
由于每個人積存的數(shù)量不同,燃燒的時間也不同。但無論燒得多么持久多么激烈,最終還是要一點一點冷卻下來。對許多人來說,的確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因為只要有燃燒就會有灰燼,有熄滅的時候。有人說灰燼下面是火種,說不定一陣風吹過,還會重新燃起一點火苗。是這樣的,但像最初那樣劇烈的、熊熊燃燒的情狀大概不可能再有了。
托爾斯泰傳上記載,八十高齡的老人因為與夫人見解不同脾氣不合,曾經(jīng)不停地吵嘴,有時竟然吵得厲害,兩人一連許多天互不搭理,就這樣一直僵持下去。托翁比夫人大很多歲,像是一位兄長兼父親一樣的角色吧,對夫人還是不能遷讓。可是有一天半夜老人實在忍不下去了,就敲開了妻子的門,一推門就道歉、賠不是。他說自己這天晚上想起了兩個人初戀時的種種場景,直說得熱淚滾滾,緊緊抱住了自己的老伴。
這一夜,老人似乎又嗅到了當年的芬芳,雖然這氣味可能稍縱即息,但這已經(jīng)足以讓他滿臉珠淚地去敲妻子的門了。
我們可以想見,所謂的“芳心”,就是從愛意剛剛萌發(fā)的一刻、直到兩相吸引劇烈燃燒之前,這中間的一個時段。它可以很短促,也可以很漫長。有人可能問,它真的會很漫長嗎?在獲得這個答案之前,我們不妨先作一個理性的推導,把心想像成一種可燃物:它的芬芳,是因為雖然幾次接近了燃點,卻終于沒有呼呼燃燒起來。可見這需要多么高的控制力。然而這是可能的、必要的嗎?
我們都知道,在兩顆心的熊熊燃燒之前,正是生命的一種特殊階段。而處在這個階段的生命是最幸福、也是最有張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這其中蘊含了一種莫名的、無窮的力量,以至于在想像中它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是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人的一生中最有光彩最難遺忘的一個階段。
但它終究還是要燃燒起來。
芳心是溫文的,卻孕育和積蓄了人世間最大的熱量。為了表達這熾烈這熱量,這種種的蘊藏,每每要發(fā)生一些連當事人都為之震驚的事情。這會兒將激發(fā)出多少歌唱多少眼淚,多少奔跑多少呼求,無邊的相訴,徹夜無眠,連笨拙口訥的人都變成了詩人。
用鮮花來比喻愛人之心真是準確極了;ɡ俪蹙`,花開花敗,真像人的一生。它從含苞欲放再到絢麗的“怒放”,終于走到了自己的頂點。最后就是緩緩地凋謝,是落英繽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