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丑》涉及管仲、晏子、曾子、子路、孔子、告子、大禹、大舜、周公、商湯、北宮黝、孟施舍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湯武吊伐革命、漢宣帝廢立太子等紛繁的歷史 事件,南先生在講授時采用一貫的“經史合參”、融會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貫穿古今中外地對這些人物和事件給予了中肯而精辟的評價。他還將《公孫丑》與 《禮運篇》、《論語》等儒家經典相互發(fā)揮,闡揚儒家學說精髓,并將其中的哲理、甚至整個儒家學說與其他學說、教義進行比較,分析《孟子》對人類文化的深遠 影響。南先生的講述博大精深,涵蓋個人內養(yǎng)的原則、方法(“持其志,無暴其氣”,“善養(yǎng)浩然之氣”)和外用的境界、氣度(處世時把握時勢與機運、為政時發(fā) 揚“不忍人之心”和人之“四端”),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哲學、人事制度、財經問題,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圣賢之路”、法律體系等方方面面。
南懷瑾先生出身于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yī)學養(yǎng)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出版說明
公孫丑章句上
管仲的故事
管鮑之交
生死不易的知遇至情
歷史的乘除
時勢
機運
成功
由來才命兩相妨
不動心的哲學
羅近溪的不動心案例
動心與不動心
澡雪精神心自安 出版說明
公孫丑章句上
管仲的故事
管鮑之交
生死不易的知遇至情
歷史的乘除
時勢
機運
成功
由來才命兩相妨
不動心的哲學
羅近溪的不動心案例
動心與不動心
澡雪精神心自安
武俠工夫的不動心
文武殊途同歸的修養(yǎng)
修養(yǎng)哲學上的辯證
孟子的志氣同
源說
唯大英雄能本色
門戶之爭的動心
從心所
欲的不動心
專于一萬事畢
養(yǎng)氣工夫
理氣不二論
浩然之氣
浩然之氣與正氣歌
心氣一貫
道家的煉氣
治心與養(yǎng)氣
平心靜氣
孟子養(yǎng)氣的
心法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閑話養(yǎng)氣
言語相法
學行典型的討論
圣人不自是
大哉孔子
唐明
皇與孔子
孔子外傳
素王的道德榜樣
孟子時論
賢能與職位的界說
選賢與能的另一章
自求多福
業(yè)由心造
命不由天
歷代帝制的心法
漢宣
帝的論評
孟子的財經觀念
崇禎安得不上煤山
不忍心問題
由四端看人性本善說
生活技能與道德
修行容易專志難
圣賢的人格分類
公孫丑章句下
天時
地利
人和
孟子的架子
受授禮則
牧民
的職責
職責與言責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葬禮
的演變
直道做人難
門閥
財閥
學閥
處世的
藝術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公孫丑章句上
前面《梁惠王》上下兩章,是孟子一生學說思想的大綱。自《公孫丑》章開始,以下的每一章,都是根據(jù)上面的綱要再加以發(fā)揮的。有關孟子的學說思想,以及孟子的心性修養(yǎng),我將陸續(xù)作補充說明。
以后的各章,內容更加豐富,講起來就難免會牽涉到中國文化的許多問題。所以今后對于問題的討論,將盡量作更深入的研究。而《孟子》原文并不太艱深,也不古板,大家都能一目了然,所以在文字上就不再詳細地說明了。
但是對于《孟子》原文,大家最好能夠多多朗誦,熟讀會背,因為中國秦漢以后的古文,經常運用《孟子》這本書的筆法,其中有許多美好的詞句,或被后人變化運用,或者成為名言,傳誦不已。
譬如后世常用的“當?shù)馈倍,就是由《公孫丑》章的“當路”一詞演變而來!爱?shù)馈奔础爱斦,處于政治體制上的“要津”,就是重要路口的意思。在從前,就相當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但這個名詞,在古文上,常被引用稱那些官居要職掌握政權的人,并不只限于宰相一類的。在文學上,便有清人類似格言的兩句詩:“當路莫栽荊棘樹,他時免掛子孫衣。”詩格雖然平平,意義還真深長!
所以,現(xiàn)實掌握政權的重要人物,對于政治命令的發(fā)布,必須慎重地考慮,因為一個法令、政策所影響的不止當時,更影響了幾十年后人民的禍福利害。因此千萬不可在辦公室或會議所,因一時的痛快,訂立新的政策或法令,并立刻頒布執(zhí)行。這種做法,極易產生弊端,貽害社會。所以我常說,執(zhí)政者是要負政治上的因果的。這兩句詩確為警語,更說明政治立法與立言、立德的因果關系。
話說回來,《公孫丑》上下兩章,是記載孟子師生間的對話,其中大部分的內容,是在齊國湣王當政時期孟子再度到齊國的事。這次孟子在齊國,停留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唬骸粍t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曰:“以齊王,由反手也!
管仲的故事
公孫丑是孟子的弟子,有一天他向孟子提出問題。他問,假使老師你在齊國執(zhí)掌政權,能不能做到像名臣管仲和晏子所成就的那種功業(yè)呢?
孟子聽了后,對公孫丑說,你真是標準的齊國人,只知道管仲、晏子這兩個歷史人物,好像天下就只有齊國這兩個人才能創(chuàng)建了不起的功業(yè)似的,而不知道除了這兩個人以外,高明人物還多得是。孟子這句話,等于現(xiàn)在我們對人說:你真是一個英國人,只知道你們歷史上有個丘吉爾;或者說:你真是一個美國人,只知道你美國有個羅斯福而已。這就是描寫孟子的幽默,意思是說公孫丑坐井觀天,看到井口那一點點天空,就以為整個宇宙只有那么大。
他幽默了公孫丑一下,然后又說,你知不知道過去曾經有人向曾子的孫子曾西說:“你和子路到底哪一個好?”曾西聽到這個問題就不安于座,在座上躬一躬上身,帶著恭敬的口吻說:“你怎么拿我來跟子路比呢?連我的先祖大人曾子對子路都是相當敬畏的,我怎么可以和他相提并論?”于是這個人又問曾西:“那么你和管仲比起來,哪一個比較好呢?”曾西聽了這句話,馬上轉成不大高興的臉色說:“你又怎么把我去和管仲比呢?管仲得到一位頂好的領導人齊桓公的信任,而齊桓公自己對于齊國大小事情都不管,完全交給管仲,由他愛怎么辦就怎么辦!
在歷史上,一個好的領導人對一個幕僚長相信到如此程度,的確也只有齊桓公對管仲才做到。所以齊桓公能夠做到春秋時候的五霸之一,甚至可說是五霸之首,并非偶然。更難得的是,他們兩人原來是敵人,在戰(zhàn)場上面對面作戰(zhàn)時,管仲曾經對齊桓公射了一箭,剛好射在齊桓公的帶鉤上,幸好帶鉤上的一塊銅片抵住了箭鏃,沒有射到腹部,否則齊桓公可能早就被管仲射死了。
講到管仲,使人聯(lián)想到管仲與齊桓公之間的君臣際遇與君臣相得之難。這種老板與伙計之間主從相得的情形,真是一件太不尋常的事。至于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牙三個人之間的君臣知遇,以及在朋友情誼上相處得如此盡善盡美,的確難能可貴。尤其管鮑之交的知心知己,更成為千古美談。但也可以說,齊桓公與管鮑之間的相處,表面上固然有君臣的情感,而實際上,似乎還有一份朋友之間的真情感,這尤其是難上加難!我們如果拿后世西洋歷史中大家所欽佩的德國威廉二世和俾斯麥來比,還不如反觀自己歷史上齊桓公與管鮑之交的這一段史實。這的確是一個領導人事業(yè)成功的榜樣,說明君臣之間、朋友之間必須要彼此信任,要同心協(xié)力,才能成就一件大事。
現(xiàn)在首先要討論大家所知道且樂于稱道的“管鮑之交”的故事。
第一,管仲與鮑叔牙兩人的交情,在一開始可以說是很不對稱,在友道上來講,能夠相交實在太不容易。因為他們兩人結交當初,管仲是個窮小子,鮑叔牙是有錢的少爺。雖然說古往今來,闊少爺結交個把窮朋友也是尋常事,但難在這個有錢有勢的鮑少爺能夠完全不在乎管老弟的貧窮卑賤,居然與他情同手足,平等相待。
第二,管仲在少年時代的行為,是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的一型;鮑叔牙是謹慎老實、比較賢良方正的一型?墒请y在鮑叔牙能夠深切認識管仲、欣賞管仲,對管仲的所作所為不但原諒,而且絕不見怪。
第三,在這段時期,管仲和鮑叔牙合伙經商,想來當然是由管仲出主意,慫恿鮑叔牙拿錢去做生意的。但到了結賬分紅的時候,管仲不管三七二十一,任憑自己的意思,拿走了大部分。別人看不過去,替鮑叔牙叫屈,鮑叔牙不但不見怪,反而說,管仲家里需要用錢,多拿一點去用,那有什么關系呢!
這兩個人的交情中,所謂“管鮑分金”的事,還只是起頭的序幕。更難得、更有趣的是第二幕,又加上一個主角齊桓公,以及最后落幕的一場,更會使人拍案叫絕,真是可以耀古爍今了。
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兩個好朋友,后來都走進了齊國的政治圈子,鮑叔牙幫助齊國的世子小白,也就是后來的齊桓公;管仲運氣不好,幫助了另一位世子公子糾。不久,齊國因為爭奪繼承權而發(fā)生宮廷內亂,而且還牽涉到國際關系。小白和公子糾為了爭政治權利而大動干戈,變成仇敵,這段歷史大家都知道,不必細說了。在大動干戈的時候,管、鮑兩人各為其主,所以有后來管仲射了齊桓公一箭之事。但是,最后公子糾被殺,齊桓公勝利了,而管仲做了俘虜。齊桓公要報一箭之仇,非殺掉管仲不可。在這個緊要關頭,鮑叔牙出面了。
他對齊桓公說:“你現(xiàn)在雖然做了齊王,但你還想不想稱霸諸侯、擁有天下呢?”齊桓公說:“那是當然的,這還有什么疑問嗎?”鮑叔牙說:“如果你還想這樣,不但不能殺管仲,還非得重用他不可!边@個齊桓公真像后來的漢高祖劉邦一樣,只要被人輕輕在腳下一踢,他就明白了。聽鮑叔牙說了這番話后,齊桓公愣住了,就反問鮑叔牙,管仲真的這么行嗎?鮑叔牙就趁機推薦管仲,為他大吹大擂一番。齊桓公不但馬上放了管仲,還虛心請教他如何可以實現(xiàn)霸王大業(yè)的計劃。管仲侃侃而談,齊桓公一聞千悟,認為管仲是天下大才,馬上拜為相國。甚至后來齊桓公還對他百依百順,反而倒轉來拍他的馬屁,不叫他的名字,而尊稱他為“仲父”,使他死心塌地、服服帖帖地對自己盡忠盡心。
管仲與齊桓公、鮑叔牙三人之間的故事,最妙的關鍵,還不止于此。當管仲被俘虜了,正在岌岌可危、將要被殺頭的時候,人人都為他擔憂,但是管仲卻安心得很,反而很高興地認為自己馬上要轉運,有機會可以大展抱負了。因為他斷定,他的好朋友鮑叔牙一定會出死力保薦他。除非齊桓公無大志,如有大志,想創(chuàng)大業(yè),一定會吃鮑叔牙這一劑藥,非要用他不可。
事情發(fā)展的結果,果然不出管仲所料,這便是所謂“管鮑之交”難之又難之處。如果是后世或現(xiàn)代的一般人,碰到這種情形,生怕朋友拖累了自己,哪里還敢死力保薦一個被俘的敵對人物呢!因此后世還有人以己之心度他人之量,而說管仲與鮑叔牙兩人早就商量好的,把力量分開來投資,各幫一個老板,不管哪個成功,他們兩方都會互相保薦而得富貴。當然,不能說世間一般人絕對沒有這種投機取巧的意圖,但也不能說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正的道義。‰S便以假設而厚誣古人,未免有傷厚道,后人真是聰明太過了!
齊桓公自從重用管仲之后,他便成就了“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功業(yè)。也就是說,他做了當時全中國諸侯的盟主,等于現(xiàn)代國際上聯(lián)合國的主席,自己不用太操心,一切都由管仲包辦,替他完成。齊桓公還是一個吃喝玩樂的高手,他本來就是一個浪蕩不羈的公子哥兒,好吃也好色;所不同的是,一方面有公子哥兒愛好吃喝玩樂的個性,一方面又具有霸主的雄才大略。所以他能夠豁達大度,完全信任管仲,由他一手包辦。管仲在當時,也就等于聯(lián)合國的執(zhí)行秘書長。事實上,他的權力幾乎僅次于齊桓公,好像是個副盟主似的。不過他也具有才子型貪圖享受的個性,并非像儒家標榜的淳樸君子?墒撬麄兙贾g,好像最要好的朋友一樣地互信互諒,實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因此孟子在本章中引用曾西的話,其中便有“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的評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