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是一部反映中國近代苦難的家族記憶史;《巨流河》是一部過渡新舊時代沖突的女性奮斗史;一部臺灣文學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紀;一部用生命書寫壯闊幽微的天籟詩篇!
《巨流河》的記述,從長城外的“巨流河”開始,到臺灣南端恒春的“啞口!苯Y(jié)束……
作者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民國初年的留德熱血青年,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維新派,畢生憾恨圍繞著巨流河功敗垂成的一戰(zhàn),渡不過的巨流像現(xiàn)實中的嚴寒,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凍于此,從此開始了東北終至波及整個中國的近代苦難。
作者的一生,正是整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縮影。
作者以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璣的筆力,記述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故事。
齊邦媛,一九二四年生,遼寧鐵嶺人。
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yè),一九四七年來臺灣。
一九六八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
一九六九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
一九八八年從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nèi)退休,受聘為臺大榮譽教授。
曾任美國圣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
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
對引介西方文學到臺灣,將臺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序
第一章 歌聲中的故鄉(xiāng)
第二章 血淚流離——八年抗戰(zhàn)
第三章 "中國不亡,有我!"——南開中學
第四章 三江匯流處——大學生涯
第五章 勝利——虛空,一切的虛空
第六章 風雨臺灣
第七章 心靈的后裔
第八章 開拓與改革的一九七○年代
第九章 臺大文學院的回廊
第十章 臺灣、文學、我們
第十一章 印證今生——從巨流河到啞口海
后記 如此悲傷,如此愉悅,如此獨特——齊邦媛先生與《巨流河》
齊邦媛紀事
《巨流河》參考書目
我生于一九二四年元宵節(jié),在家鄉(xiāng)遼寧,這時經(jīng)常是攝氏零下二三十甚至四十度的天氣。我母親在懷孕期間生病,所以我是個先天不足的嬰兒。出生后體弱多病,快滿周歲時,有一天高燒不退,氣若游絲,馬上就要斷氣的樣子。我母親坐在東北引用灶火余溫的炕上抱著我不肯放。一位來家里過節(jié)的親戚對她說:"這個丫頭已經(jīng)死了,差不多沒氣了,你抱著她干什么?把她放開吧!"我母親就是不放,一直哭。那時已過了午夜,我祖母說:"好,叫一個長工,騎馬到鎮(zhèn)上,找個能騎馬的大夫,看能不能救回這丫頭的命!"這個長工到了大概是十華里外的鎮(zhèn)上,居然找到一位醫(yī)生,能騎馬,也肯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深夜到我們村莊里來。他進了莊院,我這條命就撿回來了。母親抱著不肯松手的"死"孩子,變成一個活孩子,一生充滿生命力。
在那個時代,初生嬰兒的死亡率據(jù)統(tǒng)計是百分之四十左右,我那樣的生命很像風中的一盞小油燈,母親的呵護,還有命中這些"貴人"圍成燈罩似地為它擋風,使它不致熄滅。
不久,這位醫(yī)生又到我們村莊來醫(yī)病。母親抱我去看他,說:"這孩子是您救回來的,她爸爸在德國念書,還沒有給她取名字,您給她取個名字,紀念這個緣分吧!"這位醫(yī)生為我取名"邦媛",在我生命之初,給了我雙重的祝福。
我長大后知道此名源出《詩經(jīng)·君子偕老》:"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前幾年有位讀者寄給我一頁影印自宋朝范成大《明湖文集》的文章,居然有一段:"齊邦媛,賢德女子……"我竟然與數(shù)百年前的賢德女子同名同姓,何等榮幸又惶恐!在新世界的家庭與事業(yè)間掙扎奮斗半生的我,時常想起山村故鄉(xiāng)的那位醫(yī)生,真希望他知道,我曾努力,不辜負他在那個女子命如草芥的時代所給我的慷慨祝福。
我的幼年是個無父的世界。兩歲時曾驚鴻一瞥看到父親,風雪夜歸,凌晨又重上逃亡之路。隔了一天,我祖母、母親帶著哥哥和我,逃到一個比我們村莊還小的小村子里的親戚家躲了一些時日,因為張作霖的軍隊在搜捕參加郭松齡兵變的齊世英,要把他一家都抓了殺掉。而我在那兒卻每到天黑就哭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使得她們加倍困苦,又怕連累別人,只好回家,聽天由命。
鐵嶺齊家,在十八世紀初由山西徐溝縣(現(xiàn)并入太原市)到奉天(沈陽)任職文官開始到落戶,到我父親是第八代。莊院位于范家屯西邊的小西山,距離中東鐵路的亂石山站大約五里,家產(chǎn)約有四百坰(東北話讀作"天")田地(一坰約十畝),在當?shù)厮闶侵械却髴簟?/span>
我祖父齊鵬大,共有四兄弟。少年時,他不愿在鄉(xiāng)下守著家產(chǎn)做"莊稼人",跑去讀軍校,出身保定老速成學堂。之后在張作霖的奉軍.里由營長做起,又從團長升為旅長,二十多年對張大帥忠心耿耿。我父親是他的獨子,留學德國回家,滿腦子救國救民的新思想,竟參加郭松齡反張作霖的革命行動,從天津揮兵出山海關(guān)到兵敗,只有一個月。那時我祖父駐防河北保定,并不知情,奉軍上下認為張大帥一定會殺我祖父,誰知他居然對部下說:"父一輩,子一輩,不要算那個賬,齊鵬大跟我這么多年,對我沒有二心。他兒子渾蛋,留洋念書念糊涂了,但是不要殺他爸爸。"后來我祖父在一次小戰(zhàn)役中受了輕傷,染了風寒而死,去世時只有五十歲。張作霖出身草莽,但是他有那一代草莽英雄的豪壯與義氣,不與日本人妥協(xié),在皇姑屯火車上被日本人埋伏炸死,結(jié)束了傳奇式的軍閥時代,留下東北那么大的局面;其子張學良繼承名號、權(quán)勢及財富,但是沒有智慧和尊嚴,東北自主強盛的希望也永未實現(xiàn)。
我的祖母張從周是滿族人,十八歲由鄰村嫁來齊家,生了一子兩女,祖父從軍之初她隨夫駐防各地,后來因為家產(chǎn)需人照料而回鄉(xiāng)定居。祖父母的莊院是祖母獨自撐持的家,由她與我母親,這兩個長年守望的寂寞女人,帶著三個幼兒、二十多個長工,春耕秋收過日子。我跟著哥哥滿山遍野地跑,去拔小西山的棒槌草、后院的小黃瓜、黑漿果……冬天到結(jié)冰的小河上打滑溜,至今印象清晰。祖母是位雍容大度、溫和仁厚的人,對我母親——她獨生子的媳婦,充滿了同情與憐惜。但是在那個時代,她也是由媳婦熬成婆的,她知道哪些規(guī)矩不能改變,所以雖然她對媳婦好,絕不找麻煩,對媳婦說話聲音也很柔和,但規(guī)矩還是規(guī)矩,雖然家里有許多長工與傭人,但公婆吃飯時,媳婦必須在旁垂手侍立,這是"有地位人家"的樣子。祖母對我最為憐惜,命也是她救的,后來我到北平西山療養(yǎng)院,害她流了許多眼淚,至今我仍愧疚地記得。
爺爺回家是件大事,那年代官威很大,門口站著四個盒子炮(衛(wèi)兵)。衣食講究很多,稍不合他標準就發(fā)脾氣,全家都似屏息活著,直到他返駐防地才敢喘氣。我父親說祖父也頗有新思想,但太權(quán)威,沒有人敢和他辯論。我出生不久,爺爺由駐防地回家,看了一眼炕上棉被包著的小嬰兒,他威風凜凜地在大廳上坐下說:"把那個貓崽子丫頭給我拿來看看!"不知是什么原因,那個不必"抱"的不足五斤重的嬰兒竟激發(fā)了他強烈的保護天性,他下令:"誰也不許欺負我這個孫女!"(尤其是我哥哥,他那壯碩的長孫)那雖是個重男輕女的時代,齊家人口少,每個孩子都寶貴,這道軍令使我在家中地位大增。
祖父在軍中,四十"壽誕"的禮物是一個二十歲嬌弱清秀的侍妾。他移防或者去打仗的時候就把她送回老家。不久,她染肺病死了,我祖母很照顧她,把她新生的男孩(取名齊世豪)帶大,這個小叔叔和我同年,常常一起玩,經(jīng)常受我哥哥和堂哥們的戲弄。小叔在我祖母呵護中長大,華北淪入日軍手中后,他高中畢業(yè)被征參軍,有一天穿著日軍制服在一個鄉(xiāng)鎮(zhèn)巷內(nèi),被中國的反日地下工作者由背后槍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