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變形記》不是一本旅游手冊,也不是為那些學問家們準備的。這本書的讀者們應該有某些建筑學的知識,但他們更可貴的則是對歷史的好奇心。和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取意相近,本書中的紐約并不盡然是這城市面面俱到的實錄,相反,這本書將擷取幾個有趣的時空片段,它們是萬花筒里打碎了,又順序連接起來的鏡像。
唐克揚,哈佛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學博士,2010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和2010年進行迄今的國家美術館建筑項目學術主持。作為位有著跨學科背景的實踐者,他的“作品”從展覽策劃、空間設計到建筑史和文學寫作,有看不拘一格和別開生面的多樣性。著有《從廢園到燕園》、《在空間的密林中》、《樹》(中、法)、《長安的煙火》等。
序
引子
1 涅槃
零度以上——熔爐——新紐約,舊紐約
2 起點
格柵——藍圖初展——癲狂的紐約
3 浴火
摩天樓——地鐵——黑夜城市
4 西區(qū)
西區(qū)故事——“到處都是唐人街”——翻轉,翻轉
5 浮生
再現(xiàn)——紐約夢,紐約客——光、聲、色、影
6 風景
逃離曼哈頓——都市景觀——變形記
尾聲 序
引子
1 涅槃
零度以上——熔爐——新紐約,舊紐約
2 起點
格柵——藍圖初展——癲狂的紐約
3 浴火
摩天樓——地鐵——黑夜城市
4 西區(qū)
西區(qū)故事——“到處都是唐人街”——翻轉,翻轉
5 浮生
再現(xiàn)——紐約夢,紐約客——光、聲、色、影
6 風景
逃離曼哈頓——都市景觀——變形記
尾聲
后記
福斯特對于以上問題的答案是兩幢天外來客般的大廈:不像傳統(tǒng)摩天樓的直上直下,這座建筑棱角分明,它的斜肋架構使得大廈的邊緣似乎起了“皺褶”,雙塔間的三個結合點使得它們就像布朗庫西(Brancusi)的著名雕塑,宛如一對扭抱著接吻的戀人。后來的事實證明,福斯特爵士的新穎結構不僅僅適用于“空洞、喪失、記憶”或是“生命和蘇醒之間的平衡”,它也可以適用于任何允許他的創(chuàng)造力主導的場合。
這些修辭難免像些應景的包裝,它們和“零地”的關聯(lián)啟人疑竇。
如果,在競賽第一階段,前衛(wèi)的李布斯金的勝利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最終他卻無可奈何地丟掉了五年之久的戰(zhàn)斗。2006年6月,經(jīng)過重新設計的世貿(mào)大廈終于塵埃落定,或多或少地,它抹去了李布斯金最初獲獎設計中的亮點,它的再次不可避免的折中形象上,涂滿了各色社會協(xié)商而帶來的平衡印記:新世貿(mào)樓群不再是某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分配給數(shù)位著名建筑師和事務所;它的主樓“自由之塔”高1776英尺-1776是美國獨立宣言發(fā)表的年份;新塔樓旋轉了45度,據(jù)說,這45度的旋轉是為了同時照顧“兩方”一一四平八穩(wěn)的地產(chǎn)金融學,和急于再次向世界顯現(xiàn)自己的、不安的美國精神——的感情,不變的,是對于逝去的世貿(mào)大廈方正體積的追念,扭轉的部分是綜合四周環(huán)境、在建筑輪廓上造成一種流動的空間感;最上端的尖桿電視天線,是照明設計師、SOM的工程師和藝術家肯尼斯·斯奈爾森(Kenneth Snclson)通力合作完成的,它偏在建筑的頂端一角,使得整座建筑好像另一座放大了的自由女神像,向夜空中伸出火炬般發(fā)亮的手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