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祖師魯班與他的發(fā)明
魯班尺、墨斗、刨子、鉆子、鑿子、鏟子……這些中國土木建筑工程方面的偉大發(fā)明有力見證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它們的發(fā)明者魯班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之際一位優(yōu)秀的土木建筑工匠,兩千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姓公輸,名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因為“般”和“班”同音,古代兩字又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出身工匠世家,從小便跟隨家人參加土木建筑等工程勞動。他善于動腦,很注意對周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研究,所以每一件工具的發(fā)明都是他在生 產(chǎn)實踐中得到啟發(fā),并經(jīng)過反復研究和實驗才得來的。
相傳,鋸的發(fā)明也與魯班有關。在魯班所負責的一項建造一座大宮殿的任務中,木料的需求量極大,然而工程工期又極為緊張。受限于當時的工具,魯班的徒弟們在上山砍伐木材時只能用斧子。徒弟們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卻由于工具不合適,效率低下,所砍伐的木蓼(1i60)遠遠無法供應王程的需要。焦急的魯班于是親自上山察看,上山的路上,他的手不小心被野草的葉子劃破了。細心的魯班馬上停下來觀察,發(fā)現(xiàn)草葉子上長有很多小細齒。而正是這些鋒利的小細齒劃破了他的手。這給魯班帶來很大的啟發(fā),他決定仿照草葉子制作一種邊緣帶齒的工具來鋸木。很快,魯班在金屬工匠的幫助下,做成了一種帶齒的鐵條,并用這種鐵條輕松地砍伐樹木,大大節(jié)省了力氣和時間,而這種帶齒的鐵條就是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