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剛跨進設計院的年輕結構設計人員,不僅明確了年輕工程師必備的基本功和基本概念,還提供了結構設計人員在設計中需要記憶的一些數(shù)據和內在規(guī)律,以及記憶這些數(shù)據的方法與竅門。通過類比和實例,提供了各類混凝土構件(梁、板、柱、各類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同時筆者劉錚還增補了"快速提高部分"作為概念設計的深化與規(guī)范的延伸以及細化?紤]到目前由于市場原因,結構加固改造工程日益增多,“似是而非”的錯誤加固做法泛濫,于是筆者有意增加了一章節(jié)的比重,著力講述了如混凝土梁、柱擴大截面法中最可靠、最禁得起實踐考驗和反復推敲的設計方法,以及加層工程中增設樓層梁典型的可靠做法——支座側面“槽鍵連接法”與“圍套法”等正確做法,用以糾正目前泛濫已久的動輒“植筋”加固等錯誤做法。
本書適用于剛跨進結構設計這一行的結構設計人員和一些在讀的學生使用。
第1版前言
第1章 結構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 年輕結構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1 重點閱讀勘察報告
1.1.2 如何配合建筑專業(yè)擬訂結構布置方案
1.1.3 如何初估各種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
1.1.4 熟記民用建筑設計荷載
1.1.5 熟記各種鋼筋以及多根同規(guī)格鋼筋的總截面面積和助記技巧
1.1.6 熟記常用到的不同梁寬單排最多能放置各種規(guī)格鋼筋的總根數(shù)
1.1.7 熟記常用到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值和記憶方法
1.1.8 學會利用計算手冊的結論,提高設計效率
1.2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2.1 結構或構件盡可能拉結成整體,不宜“各自為政”
1.2.2 有關鋼筋錨固的構造原則——優(yōu)先采用平直段錨固,并且構件優(yōu)先自錨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結構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 年輕結構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1 重點閱讀勘察報告
1.1.2 如何配合建筑專業(yè)擬訂結構布置方案
1.1.3 如何初估各種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
1.1.4 熟記民用建筑設計荷載
1.1.5 熟記各種鋼筋以及多根同規(guī)格鋼筋的總截面面積和助記技巧
1.1.6 熟記常用到的不同梁寬單排最多能放置各種規(guī)格鋼筋的總根數(shù)
1.1.7 熟記常用到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值和記憶方法
1.1.8 學會利用計算手冊的結論,提高設計效率
1.2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2.1 結構或構件盡可能拉結成整體,不宜“各自為政”
1.2.2 有關鋼筋錨固的構造原則——優(yōu)先采用平直段錨固,并且構件優(yōu)先自錨
1.2.3 “次要讓位于主要”的原則——明確哪些鋼筋的位置對結構設計來說更重要
1.2.4 混合結構未必都可采用
1.2.5 鋼筋和混凝土強度等級何處用高,何處用低
1.2.6 結構設計(特別是基礎設計時)何時用荷載設計值,何時用標準值
1.2.7 結構設計中哪些構件適合手算,哪些適合電算
1.3 快速提高部分——概念設計的深化與規(guī)范的延伸以及細化
1.3.1 鋼筋的三種連接方式——焊接、搭接、機械連接“孰優(yōu)孰劣”
1.3.2 伸縮縫與解決結構裂縫問題的深入理解與具體措施
1.3.3 關于縱向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率問題的新觀點
1 3.4 關于框架柱軸壓比限值的深入理解
1.3.5 改進規(guī)范“框架結構適用高度及抗震等級”問題的新觀點和深入理解
1.3.6 為避免形成短柱,地震區(qū)目前要求樓梯折板(休息板)不宜支承在半樓層高處的小梁上
1.3.7 框架結構中被“輕視”的砌體填充墻震害問題的深入理解
1.3.8 “短柱未必都可怕”的觀點
1.3.9 框架結構中“小梁高”觀點的設計依據和實踐檢驗
1.3.10 “梁柱節(jié)點區(qū)混凝土強度可隨梁的低強度等級澆筑”的新觀點
1.3.11 單跨框架并非都被禁用
1.3.12 “凡是框架柱,就放大底層柱底的截面彎矩”的錯誤觀點
1.3.13 “梁上開洞高度不應大于梁高的1/3的要求”是無充分依據的
1.3.14 “梁上洞口四角要求加斜鋼筋的構造”并無必要
1.3.15 “柱箍筋構造可適度放松”的新觀點與“梁縱筋在柱節(jié)點外連接”的構造探索與實踐檢驗
1.3.16 “短肢剪力墻較多的剪力墻結構”的定義和新觀點
1.3.17 剪力墻上開洞大小,對墻肢受力的“質”和“量”的影響
1.3.18 “《高規(guī)》位移限值可適度放松”的新觀點
1.3.19 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的要求
1.3.20 多、高層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構造邊緣構件的要求
1.3.21 “短連梁構造”的新觀點
1.3.22 剪力墻“錯洞處連梁縱筋及箍筋”的構造建議
1.3.23 “少墻框架結構”的觀點和實踐檢驗
1.3.24 框剪結構之剪力墻設置“邊框”的必要性
1.3.25 框剪結構嵌固部位的構造措施
1.3.26 框剪結構中樓梯的構造措施
1.3.27 “少量框架的剪力墻結構”的設計觀點
1.3.28 有關基礎埋深的新觀點
1.3.29 各類結構基礎選型的新觀點
1.3.30 筏板基礎設計的新觀點
1.3.31 柱下條形基礎的簡化設計
1.3.32 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不設沉降縫的措施
第2章 結構加固改造設計方法
2.1 加固改造設計中,應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
2.1.1 檢測與鑒定的必要性
2.1.2 改造、加層、加固設計的責任歸屬、設計依據、加固后使用年限、設計原則與要點
2.1.3 材料和施工
2.2 混凝土板典型的加固改造方法——疊合層法
2.2.1 疊合層法的實質與設計要點
2.2.2 疊合層法的工程實例
2.3 目前混凝土梁、柱擴大截面法中最可靠、最禁得起實踐考驗和反復推敲的設計方法
2.4 加層工程中增設樓層梁的典型的可靠做法——支座側面“槽鍵連接法”與“圍套法”
2.5 加 層工程中增設剪力墻的典型的可靠做法
2.6 原有剪力墻上開洞的可靠做法
2.7 加固改造設計中的常見失誤與正解
2.7.1 不區(qū)分情況,加固設計中一律采用粘鋼
2.7.2 原砌體結構承重墻后開門洞,采用粘鋼的錯誤方法
2.7.3 頭腦中沒有“多與原結構拉結”、對原結構“多保留少破壞”的設計概念和原則
2.7.4 后作梁與原結構剪力墻橫剖面節(jié)點設計構造和施工做法
第3章 混凝土結構中板的簡化算法
3.1 板的結構分類及工程設計要點
3.1.1 單向板板厚尺寸的經驗確定
3.1.2 板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
3.1.3 樓梯梯板配筋的簡化算法以及配筋經驗圖表
3.2 雙向板配筋的算法
3.2.1 一般雙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和不需要設次梁最大板塊經驗尺寸
3.2.2 一般雙向板配筋的計算方法
3.2.3 異形雙向板等效為規(guī)則雙向板的經驗方法
3.2.4 異形雙向板配筋的工程算例
3.3 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經驗配筋圖表
3.3.1 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和可不設置挑梁的挑板最大懸挑尺寸的經驗確定
3.3.2 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構造要求及其經驗配筋表格
3.4 新規(guī)范板配筋的構造要求變化后設計應注意的要點
第4章 混凝土結構中梁的簡化算法
4.1 板向梁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
4.1.1 單向板向梁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和算例
4.1.2 雙向板向梁導荷的簡化手算法和算例
4.2 梁配筋的簡化算法及適用條件
4.2.1 梁截面最小尺寸的經驗確定以及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
4.2.2 單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
4.2.3 單跨梁配筋的算法
4.2.4 各跨度不等的多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
4.3 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經驗配筋率
4.3.1 挑梁截面尺寸的經驗確定和構造要求
4.3.2 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
4.3.3 挑梁的工程算例
4.4 新規(guī)范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變化后設計應注意的要點
4.5 梁設計時考慮施工質量和效率的若干建議
第5章 各類混凝土結構中柱的簡化設計方法
5.1 柱軸壓力(板梁向柱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
5.2 柱截面尺寸的簡化手算確定方法(手算一般從中柱開始)
5.3 柱配筋的經驗算法和構造要求
5.4 混凝土柱的工程算例
第6章 各類基礎的實用簡化算法
6.1 單獨柱基及柱基間拉梁的實用簡化算法
6.1.1 單獨柱基尺寸初估的實用經驗算法
6.1.2 單獨柱基底板配筋的兩種不同于規(guī)范的簡化算法及其適用條件
6.1.3 單獨柱基間拉梁的實用簡化設計
6.2 筏板基礎(梁板式)的簡化手算方法
6.2.1 梁板式筏板基礎中板的簡化算法
6.2.2 梁板式筏板基礎中地梁的簡化算法
6.3 各類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6.3.1 條形基礎的結構分類及工程設計的要點
6.3.2 各類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6.3.3 混凝土墻——柱下混合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第7章 學會編制正確、完整的結構設計總說明
7.1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總說明之可共用說明
7.1.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1.2 繪圖說明與03G101-1圖集增補、改進內容
7.1.3 主要材料
7.1.4 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構造要求
7.1.5 地基基礎設計施工要求
7.1.6 框架-剪力墻結構構造要求
7.1.7 人防部分的特殊要求
7.1.8 非承重構件
7.1.9 一般混凝土結構施工要求
7.2 框架一剪力墻結構設計總說明示例
7.2.1 工程概況
7.2.2 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等結構設計標準
7.2.3 自然條件與抗震設防有關參數(shù)
7.2.4 本工程相對標高±0.000相當于的絕對標高
7.2.5 本工程設計遵循的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
7.2.6 本工程設計計算所采用的計算程序
7.2.7 設計采用的均布活荷載標準值見表7-13
7.2.8 地基基礎
7.2.9 主要結構材料
7.2.10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
7.2.11 其他注意事項
7.2.12 構件代號
7.3 砌體結構設計總說明之可共用說明
7.3.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3.2 繪圖說明
7.3.3 主要材料
7.3.4 鋼筋的連接與錨固
7.3.5 地基基礎設計施工要求
7.3.6 混凝土樓屋面板、梁的構造要求
7.3.7 構造柱與圈梁、過梁
7.3.8 樓梯間構造要求
7.3.9 小砌塊房屋的芯柱與灌孔要求
7.3.10 小砌塊承重墻體的設計與施工要求
7.3.11 磚砌體承重墻的設計與施工要求
7.3.12 填充墻
7.3.13 幕墻
7.3.14 女兒墻
7.3.15 一般施工要求
7.3.16 構件代號
7.4 砌體結構設計總說明示例
7.4.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4.2 繪圖說明
7.4.3 主要材料
7.4.4 鋼筋的連接與錨固
7.4.5 基槽開挖的施工要求
7.4.6 混凝土樓屋面板、梁的構造要求
7.4.7 構造柱與圈梁、過梁
7.4.8 樓梯間構造要求
7.4.9 承重墻的設計與施工要求
7.4.10 填充墻
7.4.11 幕墻
7.4.12 女兒墻
7.4.13 一般施工要求
7.4.14 構件代號
7.5 多、高層鋼結構設計總說明之可共用說明
7.5.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5.2 繪圖說明
7.5.3 主要材料
7.5.4 鋼結構的制造
7.5.5 構件連接
7.5.6 焊縫連接
7.5.7 螺栓的連接與固定
7.5.8 鋼結構的安裝
7.5.9 鋼結構防腐要求
7.5.10 鋼結構防火要求
7.5.11 填充墻
7.5.12 構件代號
7.6 多、高層鋼結構設計總說明示例
7.6.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6.2 繪圖說明
7.6.3 主要材料
7.6.4 鋼結構的制造
7.6.5 構件連接
7.6.6 焊縫連接
7.6.7 螺栓的連接與固定
7.6.8 鋼結構的安裝
7.6.9 鋼結構防腐要求
7.6.10 鋼結構防火要求
7.6.11 填充墻
7.6.12 構件代號
附錄A 深受彎構件承載力表
A.1 深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表
A.2 深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配筋表
附錄B 樓梯
B.1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配筋表
B.2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梁式樓梯配筋表
附錄C 預埋件
C.1 預埋件受彎剪承載力表
C.2 預埋件受拉彎剪承載力表
參考文獻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結構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 年輕結構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1 重點閱讀勘察報告
1.1.2 如何配合建筑專業(yè)擬訂結構布置方案
1.1.3 如何初估各種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
1.1.4 熟記民用建筑設計荷載
1.1.5 熟記各種鋼筋以及多根同規(guī)格鋼筋的總截面面積和助記技巧
1.1.6 熟記常用到的不同梁寬單排最多能放置各種規(guī)格鋼筋的總根數(shù)
1.1.7 熟記常用到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值和記憶方法
1.1.8 學會利用計算手冊的結論,提高設計效率
1.2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2.1 結構或構件盡可能拉結成整體,不宜“各自為政”
1.2.2 有關鋼筋錨固的構造原則——優(yōu)先采用平直段錨固,并且構件優(yōu)先自錨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結構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 年輕結構設計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1.1 重點閱讀勘察報告
1.1.2 如何配合建筑專業(yè)擬訂結構布置方案
1.1.3 如何初估各種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
1.1.4 熟記民用建筑設計荷載
1.1.5 熟記各種鋼筋以及多根同規(guī)格鋼筋的總截面面積和助記技巧
1.1.6 熟記常用到的不同梁寬單排最多能放置各種規(guī)格鋼筋的總根數(shù)
1.1.7 熟記常用到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值和記憶方法
1.1.8 學會利用計算手冊的結論,提高設計效率
1.2 結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
1.2.1 結構或構件盡可能拉結成整體,不宜“各自為政”
1.2.2 有關鋼筋錨固的構造原則——優(yōu)先采用平直段錨固,并且構件優(yōu)先自錨
1.2.3 “次要讓位于主要”的原則——明確哪些鋼筋的位置對結構設計來說更重要
1.2.4 混合結構未必都可采用
1.2.5 鋼筋和混凝土強度等級何處用高,何處用低
1.2.6 結構設計(特別是基礎設計時)何時用荷載設計值,何時用標準值
1.2.7 結構設計中哪些構件適合手算,哪些適合電算
1.3 快速提高部分——概念設計的深化與規(guī)范的延伸以及細化
1.3.1 鋼筋的三種連接方式——焊接、搭接、機械連接“孰優(yōu)孰劣”
1.3.2 伸縮縫與解決結構裂縫問題的深入理解與具體措施
1.3.3 關于縱向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率問題的新觀點
1 3.4 關于框架柱軸壓比限值的深入理解
1.3.5 改進規(guī)范“框架結構適用高度及抗震等級”問題的新觀點和深入理解
1.3.6 為避免形成短柱,地震區(qū)目前要求樓梯折板(休息板)不宜支承在半樓層高處的小梁上
1.3.7 框架結構中被“輕視”的砌體填充墻震害問題的深入理解
1.3.8 “短柱未必都可怕”的觀點
1.3.9 框架結構中“小梁高”觀點的設計依據和實踐檢驗
1.3.10 “梁柱節(jié)點區(qū)混凝土強度可隨梁的低強度等級澆筑”的新觀點
1.3.11 單跨框架并非都被禁用
1.3.12 “凡是框架柱,就放大底層柱底的截面彎矩”的錯誤觀點
1.3.13 “梁上開洞高度不應大于梁高的1/3的要求”是無充分依據的
1.3.14 “梁上洞口四角要求加斜鋼筋的構造”并無必要
1.3.15 “柱箍筋構造可適度放松”的新觀點與“梁縱筋在柱節(jié)點外連接”的構造探索與實踐檢驗
1.3.16 “短肢剪力墻較多的剪力墻結構”的定義和新觀點
1.3.17 剪力墻上開洞大小,對墻肢受力的“質”和“量”的影響
1.3.18 “《高規(guī)》位移限值可適度放松”的新觀點
1.3.19 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的要求
1.3.20 多、高層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構造邊緣構件的要求
1.3.21 “短連梁構造”的新觀點
1.3.22 剪力墻“錯洞處連梁縱筋及箍筋”的構造建議
1.3.23 “少墻框架結構”的觀點和實踐檢驗
1.3.24 框剪結構之剪力墻設置“邊框”的必要性
1.3.25 框剪結構嵌固部位的構造措施
1.3.26 框剪結構中樓梯的構造措施
1.3.27 “少量框架的剪力墻結構”的設計觀點
1.3.28 有關基礎埋深的新觀點
1.3.29 各類結構基礎選型的新觀點
1.3.30 筏板基礎設計的新觀點
1.3.31 柱下條形基礎的簡化設計
1.3.32 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不設沉降縫的措施
第2章 結構加固改造設計方法
2.1 加固改造設計中,應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
2.1.1 檢測與鑒定的必要性
2.1.2 改造、加層、加固設計的責任歸屬、設計依據、加固后使用年限、設計原則與要點
2.1.3 材料和施工
2.2 混凝土板典型的加固改造方法——疊合層法
2.2.1 疊合層法的實質與設計要點
2.2.2 疊合層法的工程實例
2.3 目前混凝土梁、柱擴大截面法中最可靠、最禁得起實踐考驗和反復推敲的設計方法
2.4 加層工程中增設樓層梁的典型的可靠做法——支座側面“槽鍵連接法”與“圍套法”
2.5 加 層工程中增設剪力墻的典型的可靠做法
2.6 原有剪力墻上開洞的可靠做法
2.7 加固改造設計中的常見失誤與正解
2.7.1 不區(qū)分情況,加固設計中一律采用粘鋼
2.7.2 原砌體結構承重墻后開門洞,采用粘鋼的錯誤方法
2.7.3 頭腦中沒有“多與原結構拉結”、對原結構“多保留少破壞”的設計概念和原則
2.7.4 后作梁與原結構剪力墻橫剖面節(jié)點設計構造和施工做法
第3章 混凝土結構中板的簡化算法
3.1 板的結構分類及工程設計要點
3.1.1 單向板板厚尺寸的經驗確定
3.1.2 板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
3.1.3 樓梯梯板配筋的簡化算法以及配筋經驗圖表
3.2 雙向板配筋的算法
3.2.1 一般雙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和不需要設次梁最大板塊經驗尺寸
3.2.2 一般雙向板配筋的計算方法
3.2.3 異形雙向板等效為規(guī)則雙向板的經驗方法
3.2.4 異形雙向板配筋的工程算例
3.3 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經驗配筋圖表
3.3.1 挑板板厚的經驗確定和可不設置挑梁的挑板最大懸挑尺寸的經驗確定
3.3.2 挑板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構造要求及其經驗配筋表格
3.4 新規(guī)范板配筋的構造要求變化后設計應注意的要點
第4章 混凝土結構中梁的簡化算法
4.1 板向梁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
4.1.1 單向板向梁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和算例
4.1.2 雙向板向梁導荷的簡化手算法和算例
4.2 梁配筋的簡化算法及適用條件
4.2.1 梁截面最小尺寸的經驗確定以及支座嵌固度的經驗確定
4.2.2 單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
4.2.3 單跨梁配筋的算法
4.2.4 各跨度不等的多跨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方法
4.3 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和經驗配筋率
4.3.1 挑梁截面尺寸的經驗確定和構造要求
4.3.2 挑梁配筋的簡化手算法
4.3.3 挑梁的工程算例
4.4 新規(guī)范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變化后設計應注意的要點
4.5 梁設計時考慮施工質量和效率的若干建議
第5章 各類混凝土結構中柱的簡化設計方法
5.1 柱軸壓力(板梁向柱導荷載)的簡化手算法
5.2 柱截面尺寸的簡化手算確定方法(手算一般從中柱開始)
5.3 柱配筋的經驗算法和構造要求
5.4 混凝土柱的工程算例
第6章 各類基礎的實用簡化算法
6.1 單獨柱基及柱基間拉梁的實用簡化算法
6.1.1 單獨柱基尺寸初估的實用經驗算法
6.1.2 單獨柱基底板配筋的兩種不同于規(guī)范的簡化算法及其適用條件
6.1.3 單獨柱基間拉梁的實用簡化設計
6.2 筏板基礎(梁板式)的簡化手算方法
6.2.1 梁板式筏板基礎中板的簡化算法
6.2.2 梁板式筏板基礎中地梁的簡化算法
6.3 各類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6.3.1 條形基礎的結構分類及工程設計的要點
6.3.2 各類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6.3.3 混凝土墻——柱下混合條形基礎的簡化手算方法
第7章 學會編制正確、完整的結構設計總說明
7.1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總說明之可共用說明
7.1.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1.2 繪圖說明與03G101-1圖集增補、改進內容
7.1.3 主要材料
7.1.4 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構造要求
7.1.5 地基基礎設計施工要求
7.1.6 框架-剪力墻結構構造要求
7.1.7 人防部分的特殊要求
7.1.8 非承重構件
7.1.9 一般混凝土結構施工要求
7.2 框架一剪力墻結構設計總說明示例
7.2.1 工程概況
7.2.2 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等結構設計標準
7.2.3 自然條件與抗震設防有關參數(shù)
7.2.4 本工程相對標高±0.000相當于的絕對標高
7.2.5 本工程設計遵循的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
7.2.6 本工程設計計算所采用的計算程序
7.2.7 設計采用的均布活荷載標準值見表7-13
7.2.8 地基基礎
7.2.9 主要結構材料
7.2.10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
7.2.11 其他注意事項
7.2.12 構件代號
7.3 砌體結構設計總說明之可共用說明
7.3.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3.2 繪圖說明
7.3.3 主要材料
7.3.4 鋼筋的連接與錨固
7.3.5 地基基礎設計施工要求
7.3.6 混凝土樓屋面板、梁的構造要求
7.3.7 構造柱與圈梁、過梁
7.3.8 樓梯間構造要求
7.3.9 小砌塊房屋的芯柱與灌孔要求
7.3.10 小砌塊承重墻體的設計與施工要求
7.3.11 磚砌體承重墻的設計與施工要求
7.3.12 填充墻
7.3.13 幕墻
7.3.14 女兒墻
7.3.15 一般施工要求
7.3.16 構件代號
7.4 砌體結構設計總說明示例
7.4.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4.2 繪圖說明
7.4.3 主要材料
7.4.4 鋼筋的連接與錨固
7.4.5 基槽開挖的施工要求
7.4.6 混凝土樓屋面板、梁的構造要求
7.4.7 構造柱與圈梁、過梁
7.4.8 樓梯間構造要求
7.4.9 承重墻的設計與施工要求
7.4.10 填充墻
7.4.11 幕墻
7.4.12 女兒墻
7.4.13 一般施工要求
7.4.14 構件代號
7.5 多、高層鋼結構設計總說明之可共用說明
7.5.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5.2 繪圖說明
7.5.3 主要材料
7.5.4 鋼結構的制造
7.5.5 構件連接
7.5.6 焊縫連接
7.5.7 螺栓的連接與固定
7.5.8 鋼結構的安裝
7.5.9 鋼結構防腐要求
7.5.10 鋼結構防火要求
7.5.11 填充墻
7.5.12 構件代號
7.6 多、高層鋼結構設計總說明示例
7.6.1 結構概述和設計標準
7.6.2 繪圖說明
7.6.3 主要材料
7.6.4 鋼結構的制造
7.6.5 構件連接
7.6.6 焊縫連接
7.6.7 螺栓的連接與固定
7.6.8 鋼結構的安裝
7.6.9 鋼結構防腐要求
7.6.10 鋼結構防火要求
7.6.11 填充墻
7.6.12 構件代號
附錄A 深受彎構件承載力表
A.1 深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表
A.2 深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配筋表
附錄B 樓梯
B.1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配筋表
B.2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梁式樓梯配筋表
附錄C 預埋件
C.1 預埋件受彎剪承載力表
C.2 預埋件受拉彎剪承載力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