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徐霞客游記
自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這一百來年,在我國科學技術史上,是個群星燦爛的時期。這個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達和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紡織、冶煉、醫(yī)藥等等都有迅速的發(fā)展!翱茖W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保ǘ鞲袼埂蹲匀晦q證法》)在生產力迅速發(fā)展的基礎上,一系列科學著作,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紛紛以璀燦的異采呈現在人們眼前。本書作為世界上第一部廣泛系統地探索和記載巖溶地貌的地理學巨著,也為這一時期的科學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本書的作者徐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人。生于明萬歷十四年(1587),卒于崇禎十舊年(1641)。這五十多年,正是明王朝的封建專制主義統治在強大的農民起義打擊下,由沒落走向崩潰的前夕。徐霞客的家鄉(xiāng)江陰,是當時對內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商業(yè)、手工業(yè)尤其發(fā)達。生產的發(fā)展要求思想的解放,重試驗、重考察的科學精神,開始興起。先進的人們紛紛從各自不同的方面,探索著物質世界的奧秘。生活年代稍早于徐霞客的李時珍(1518-1593),總結自己入山采藥、訂正品物名實的感受道:人可以“窺天地之奧秘而達造化之權”(《本草綱目》卷一),表現了他“人定勝天”的唯物主義觀點。稍晚的王夫之(1619-1692)更比較明確地闡述了物質不滅的思想:“車薪之火,一烈已盡,而為焰,為煙,為燼;木者仍歸木,水者仍歸水,土者仍歸土,特希微而人不見爾。一甑之炊,濕熱之氣,蓬蓬勃勃,必有所歸。若盦蓋嚴密,則郁而不散……有形者且然,況其細絪缊不可象者乎。”(《張子正蒙注·太和篇》)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逐漸深化。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