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程計劃編制實踐指南》共分四個部分,指向學校課程計劃編制的背景;目標與課程結構;實施與評價;方案更新等核心主題;每一部分又由理論基礎、案例、案例評析三塊內容組成!秾W校課程計劃編制實踐指南》由項目學校的成員和大學與研究機構的理論研究者共同完成。第一部分的理論基礎由華東師大朱偉強教授、研究生張誠撰寫,案例評述由朱偉強教授撰寫;第二部分的理論基礎由華東師大胡惠閔教授、研究生曲琳,松江教師進修學校陳玲玲碩士撰寫,案例評述由胡惠閔教授撰寫;第三部分的理論基礎由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夏雪梅副研究員、研究生陳傳東、雷福英撰寫,案例評述由夏雪梅副研究員撰寫;第四部分的理論基礎由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夏雪梅副研究員、研究生胥明雨、周坤亮撰寫,案例評述由夏雪梅副研究員撰寫。每一部分中的案例均由項目學校成員撰寫。
前言第一部分 課程計劃編制:背景分析 1 如何分析課程背景 1.1 背景分析對課程計劃編制的意義 1.2 課程背景分析應關注的內容 1.3 課程背景分 前言第一部分 課程計劃編制:背景分析 1 如何分析課程背景 1.1 背景分析對課程計劃編制的意義 1.2 課程背景分析應關注的內容 1.3 課程背景分析的方法 2 實踐案例 2.1 基于課程歷史分析的學校課程計劃編制 2.2 基于課程哲學分析的學校課程計劃編制 3 實踐案例評述 3.1 課程背景分析什么 3.2 怎樣分析課程背景 3.3 基于案例的反思第二部分 課程計劃編制:目標與結構 4 如何規(guī)劃課程:目標與結構 4.1 制定合理的課程目標 4.2 設計與課程目標相一致的課程結構 4.3 規(guī)劃與課程目標相一致的拓展型和探究型課程 5 實踐案例 5.1 基于“三自”培養(yǎng)目標的“三自”課程結構 5.2 設計以“求真、創(chuàng)新”為目標的學校課程結構 5.3 生命美育課程的目標與結構 5.4 聚焦“地球學”的科技實驗課程 5.5 “重基礎、廣拓展、多活動”的學校課程編制策略 5.6 在三類課程的整合之路上蹣跚前行 6 實踐案例評述 6.1 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影響課程目標定位 6.2 立足課程目標形成校本化的課程結構 6.3 從學校實際出發(fā)有機整合課程各要素第三部分 課程計劃編制:實與評價 7 如何規(guī)劃課程實施與評價 7.1 課程計劃中的實施與評價 7.2 創(chuàng)建多樣化的實施方式 2 7.3 建立課程的管理與保障制度 7.4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 8 實踐案例 8.1 基礎型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策略 8.2 指向豐富學生學習經歷的課程實施——以“向日園”勞動教育為例 8.3 基于“學生學習”的拓展型和探究型課程管理機制建設 8.4 如何利用華夏傳統(tǒng)文化資源豐富學校課程建設 8.5 區(qū)域資源如何服務于學校拓展型課程的建設 8.6 在基礎型課程中以圖譜評價學生自育能力 8.7 初中生綜合閱讀能力評價 9 實踐案例評述 9.1 實施真正決定學校課程的質量 9.2 實施與評價需要系統(tǒng)思維 9.3 基于學生(跨)學科能力的課程評價 9.4 基于案例的反思第四部分 課程計劃方案的更新 10 如何更新課程計劃 10.1 判斷一個好的課程計劃的標準 10.2 更新路徑一:依據審議框架修訂規(guī)劃文本 10.3 更新路徑二:依據計劃的實施過程與結果修訂規(guī)劃 11 實踐案例 11.1 課程計劃修訂的行動研究 11.2 基于問題解決的學校課程計劃的更新與完善 11.3 拓展型課程計劃的方案評價 11.4 校本課程整體自我評價的實踐探索 12 實踐案例評述 12.1 外因式的課程更新和內因式的課程更新 12.2 課程更新要對“好課程”達成共識 12.3 課程更新重在基于證據的共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