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山中的野果、父母飯菜的味道、過年過節(jié)的風俗與故事、季節(jié)變換時的溫情細節(jié)……這些看似平淡與個人的記憶,也與時代交織。曾經村里的養(yǎng)蠶熱,讓童年可以吃到桑葚,但隨即消失;物質匱乏時代的鄉(xiāng)里人,一碗甜湯足以滿足;過年時的燈火,在豬圈中也會亮上一夜,算是那時候的奢侈……這些藏在時代角落的記憶,被作者的文字勾出,浮現(xiàn)畫面,依然惹人心動。這里有一個人的南方,更有一代人的故鄉(xiāng)。
沈書枝的文風深受周作人、沈從文、廢名一派影響,又繼承了中國古典的散文傳統(tǒng)。其文字平和質樸,字里行間又飽含溫情與詩意。曾有評論比喻她的文字如同薄暮時分眺望平原地區(qū)的山巒,隱隱的輪廓輕微起伏,有說不出的優(yōu)美淡遠,但是又別有一種貼近泥土的沉穩(wěn)和扎實。
一直希望做家鄉(xiāng)的自然書寫者的沈書枝,在本書中,道出了所有離家游子漂泊在外的懸置感。小時候的鄉(xiāng)野,長大后的城市,還有在兩者之間孤懸的我們。那時我們不知,離開,便意味著永不能像當初一樣回來。而月亮正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于鄉(xiāng)情的寄托與期盼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沈書枝,1984年生,安徽南陵人,南京大學古代文學碩士。
曾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散文佳作獎,豆瓣閱讀征文大賽非虛構組首獎。
已出版長篇非虛構作品《燕子最后飛去了哪里》,散文集《拔蒲歌》《八九十枝花》。
序 為我們的出身說話
上篇:月亮出來
蒿餅青團清且嘉
家鄉(xiāng)的茶園
竹子的意義
端午的節(jié)氛
梔子二章
素湯之味
螢火蟲之光
一杯甜湯
世界上方便面這樣好吃的東西
柿子與山居
打粉絲
野果
下篇:山丘之上
過年
正月
初夏
仿《枕草子》
夏日之夜
月亮
等一只鳥來吃金銀木的果子
翅果
在烏蘇里的莽林中
手表的故事
鄉(xiāng)下的晨昏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