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吳曉東老師組織的北大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讀書會討論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討論的對象主要是1940 年代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參與者從文本細讀入手,結合原始報刊材料以及文本發(fā)表的歷史語境,探索和發(fā)現(xiàn)40 年代新的問題空間,從中具體辨析和闡發(fā)何謂現(xiàn)代,何謂現(xiàn)代中國等議題,進而輻射出對20世紀中國乃至當下現(xiàn)實的一些重大問題的思考。討論的對象偶爾也兼及1949 年后尤其是當下的文學作品和熱門影視作品,從中可見現(xiàn)代文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們是如何把思考的觸須延伸至當代領域的。參與者在進入文本發(fā)生的歷史語境的同時,也力圖引入相關的理論闡釋,逐漸形成了文本· 歷史· 理論三位一體的方法論視野,因此也選取了相關西方經(jīng)典理論著作進行研討。
書稿盡可能保留原汁原味,保留參與者思考和進入各自話題的過程性,保留討論的現(xiàn)場感和氛圍氣,以期如實反映新一代中文學科的學子們?nèi)绾渭氉x文本、如何選擇各自的切入視角,進而如何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思考和生發(fā)屬于自己的學術問題的鮮活歷程。
吳曉東,黑龍江省勃利縣人。1984 年至1994 年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獲博士學位,F(xiàn)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教/育/bu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
著有:《陽光與苦難》《象征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記憶的神話》《20 世紀外國文學專題》《鏡花水月的世界》《從卡夫卡到昆德拉20 世紀的小說和小說家》《文學的詩性之燈》《廢名·橋》《二十世紀的詩心》《文學性的命運》《臨水的納蕤思中國現(xiàn)代派詩歌的藝術母題》《夢中的彩筆》《廢墟的憂傷》《1930 年代的滬上文學風景》《如此愉悅,如此憂傷:20 世紀文學經(jīng)典漫讀》《三〇年代的中國現(xiàn)代派詩人》《文本的內(nèi)外現(xiàn)代主體與審美形式》《遼遠的國土現(xiàn)代新詩的詩性空間》等。
序 言.............................................................................1
上編
理論·歷史·文本 / 1
從世界詩歌到詩歌的世界................................3
關于宇文所安世界詩歌問題的討論
消費主義時代的愛情....................................................29
《山楂樹之戀》:從小說到電影
當代神話:為事物的多重性買單.............................63
歐陽江河《鳳凰》討論紀要
想象歷史的方法............................................................97
關于電影《黃金時代》的討論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藝術?..........................................148
關于電影《白日焰火》的討論
繞不開的歷史........................................................ 183
關于雷蒙·威廉斯《鄉(xiāng)村與城市》的討論
文學史范式的開拓...................................................... 224
關于錢理群先生1940 年代中國文學研究的討論
下編
20 世紀中國小說風景 / 271
大后方敘事與游移的美學 ............................. 273
關于駱賓基《北望園的春天》的討論
雅俗之間的戰(zhàn)時文學 ......................................311
關于張恨水小說《八十一夢》的討論
異鄉(xiāng)如夢:張愛玲《異鄉(xiāng)記》中的多重風景.... 337
未完成中的豐富可能性 ....................................... 372
關于老舍《正紅旗下》的討論
時間與記憶的灰燼................................................ 405
關于張愛玲《小團圓》的討論
莫言小說的形式與政治.............................................. 435
關于《蛙》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