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對日本學者有關引用研究的成果進行梳理,并指出其問題所在的基礎上,對現(xiàn)代日語的引用體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本書主要圍繞引語、引用詞、引用動詞、引用句這四個內(nèi)容展開。本書主要考察了日語對話體中的引用現(xiàn)象!耙谩币话阒高@樣一種言語行為:對原話語進行轉(zhuǎn)述;具體地說就是把別人說出或?qū)懗龅脑捳f給或?qū)懡o第三者!耙镁洹眲t是引用的產(chǎn)物,它是從功能的角度劃分出來的一種句子類型。引用句通常由引語、引用詞和引用動詞構(gòu)成。本書將“引用”視為一個體系,它由原話語、引語、引用詞、引用動詞、引用句等要素構(gòu)成,引用行為則是將諸要素串連起來的一條主線。
李翠翠,女,1983年生于黑龍江省。2017年獲吉林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博士學位,F(xiàn)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日語系講師。主要學術(shù)兼職有漢日對比語言研究會會員、河北省翻譯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學、漢日對比語言學。長期從事日語語言學方面研究和教學,在國內(nèi)外已發(fā)表該領域相關論文、書評10余篇。
目 錄
第1章?緒?論
1.1?研究對象 1
1.2?研究目的與意義 2
1.3?研究方法與使用的語料 3
1.4?基本觀點 3
1.4.1 關于引用 4
1.4.2?關于引語 5
1.4.3?關于引用詞 6
1.4.4?關于引用動詞 7
1.4.5?關于引用句 7
1.5?結(jié)構(gòu)框架 8
第2章 引用研究文獻綜述
2.1 關于引用的研究 10
2.1.1 奧津敬一郎的觀點 10
2.1.2 砂川有里子的觀點 11
2.1.3 藤田保幸的觀點 11
2.1.4 鎌田修的觀點 11
2.2 關于引語的研究 12
2.2.1 山田孝雄的觀點 12
2.2.2?藤田保幸的觀點 12
2.2.3 鎌田修的觀點 12
2.3 關于引用詞的研究 13
2.3.1 山田孝雄的觀點 13
2.3.2 奧津敬一郎的觀點 13
2.3.3 藤田保幸的觀點 14
2.3.4 鎌田修的觀點 15
2.3.5 加藤陽子的觀點 15
2.3.6 鈴木重幸的觀點 15
2.3.7 小島剛一和彭廣陸的觀點 15
2.4 關于引用動詞的研究 16
2.4.1 藤田保幸的觀點 16
2.4.2 砂川有里子的觀點 17
2.5 關于引用句的研究 17
2.5.1 山田孝雄的二分說 17
2.5.2 奧津敬一郎的情景說 18
2.5.3 砂川有里子的雙重情景說 19
2.5.4 藤田保幸的新二分說 20
2.5.5 鎌田修的五分說 21
2.6 先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21
2.6.1 引用詞研究中的問題 21
2.6.2 引用動詞研究中的問題 23
2.6.3 引用句研究中的問題 23
第3章 引?語
3.1 引語的基本特征 27
3.1.1 引語的定義 27
3.1.2 引語的分類 27
3.1.3 引語的功能 28
3.1.4 引語的標記 29
3.1.5 引語的視角 30
3.2 直接引語 31
3.2.1 直接引語形式 31
3.2.2 直接引語標記 32
3.3 間接引語 39
3.3.1 間接引語的形式 40
3.3.2 間接引語的標記 43
3.4 直接/間接引語 49
3.5 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的比較 50
3.6 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之間的轉(zhuǎn)換 51
3.6.1 引用者是原聽話者 51
3.6.2 引用者是第三者(既不是原說話者也不是原聽話者) 53
3.6.3 引用者不確定(原聽話者或第三者) 54
3.7 引語的個案研究 57
3.7.1 陳述句做引語 57
3.7.2 疑問句做引語 59
3.7.3 祈使句做引語 61
3.7.4 感嘆句做引語 63
3.8 小結(jié) 65
第4章 引用詞
4.1 引用詞的基本特征 66
4.1.1 引用詞的定義 66
4.1.2 引用詞的分類 67
4.1.3 引用詞的功能 68
4.2 「と」 68
4.2.1 關于「と」的先行研究 68
4.2.2 「と」在句中的用法 69
4.2.3 「と」在句尾的用法 70
4.2.4 「と」的非引用用法 74
4.3 「って」 76
4.3.1 關于「って」的先行研究 76
4.3.2 「って」在句中的用法 77
4.3.3 「って」在句尾的用法 78
4.3.4 「って」相關形式的用法 85
4.4 「ように」 86
4.4.1 關于「ように」的先行研究 87
4.4.2 「ように」在句中的用法 88
4.4.3 「ように」在句尾的用法 107
4.4.4 「ように」的非引用用法 108
4.4.5 「ように」與「と」 113
4.4.6 「ように」與「って」 114
4.5 「みたいな」 115
4.5.1 關于「みたいな」的先行研究 115
4.5.2 「みたいな」在句中的用法 116
4.5.3 「みたいな」在句尾的用法 122
4.5.4 「~みたいな」功能 129
4.6 「との」 130
4.6.1 關于「との」的先行研究 130
4.6.2 「との」的用法 130
4.6.3 「との」與「という」「といった」 132
4.6.4 「との」與「とばかりに」「といわんばかりに」 135
4.6.5 「との」與「ような」 136
4.7 「とか」「なんて」「とは」 137
4.7.1 「とか」「なんて」「とは」在句中的用法 137
4.7.2 「とか」「なんて」「とは」在句尾的用法 143
4.7.3 「とか」「なんて」「とは」兼表提示話題功能 146
4.7.4 「とか」相關表達 148
4.8 小結(jié) 149
4.8.1 「と」 149
4.8.2 「って」 150
4.8.3 「ように」 150
4.8.4 「みたいな」 151
第5章 引用動詞
5.1 引用動詞的基本特征 152
5.1.1 引用動詞的定義 153
5.1.2 引用動詞的分類 153
5.1.3 引用動詞的功能 163
5.2 言說類引用動詞 172
5.2.1 典型言說動詞 172
5.2.2 叫喊類引用動詞 174
5.2.3 語告類引用動詞 176
5.2.4 請求類引用動詞 177
5.2.5 約定、誓言、斷言類引用動詞 180
5.2.6 贊揚、謾罵、責備類言說動詞 181
5.2.7 解釋、介紹類言說動詞 183
5.2.8 建議、提案、承諾類言說動詞 185
5.2.9 其他言說動詞 185
5.3 思考類引用動詞 187
5.3.1 感觀義引用動詞 187
5.3.2 認知義引用動詞 188
5.3.3 情感義引用動詞 189
5.4 書寫類引用動詞 190
5.5
言說類名詞短語、表樣態(tài)的形容詞與可以伴隨話語的動作動詞 191
5.5.1 言說類名詞短語 191
5.5.2 表樣態(tài)的形容詞 193
5.5.3 可以伴隨話語的動作動詞 193
5.6 引用動詞與引語、引用詞的共現(xiàn) 195
5.6.1 言說類引用動詞與引語、引用詞的共現(xiàn) 195
5.6.2 請求邀請類引用動詞與引語、引用詞的共現(xiàn) 199
5.6.3 思考類引用動詞與引語、引用詞的共現(xiàn) 200
5.6.4 書寫類引用動詞與引語、引用詞的共現(xiàn) 201
5.6.5 間接引語中的引用動詞 205
5.7 引用動詞的主觀色彩 207
5.7.1 引用動詞描寫原說話者的軀體動作 208
5.7.2 引用動詞描寫原說話者的神情 209
5.7.3 引用動詞描寫原說話者的心理狀態(tài)(感情) 210
5.7.4 引用動詞表達原說話者的觀點立場(肯定或否定) 210
5.7.5 引用動詞描寫原說話者的聲音 211
5.7.6 引用動詞表明原說話者的態(tài)度 212
5.7.7 引用動詞表明原說話者行為 212
5.8 小結(jié) 213
第6章?引用句
6.1 引用句的基本特征 214
6.1.1 引用句的定義 214
6.1.2 引用句的分類 215
6.1.3 引用句的功能 226
6.1.4 引用句的語序 226
6.2 引用句中引語、引用詞、引用動詞的共現(xiàn)規(guī)律 228
6.2.1 引語和引用動詞的共現(xiàn) 228
6.2.2 引用詞與引用動詞的共現(xiàn) 236
6.3 小結(jié) 242
第7章 漢語對日語引用句的影響
7.1 「って」用法 245
7.1.1 「って」引用用法 245
7.1.2 「って」傳聞用法 246
7.1.3 「って」傳聞確定用法 246
7.2 「んだって」用法 247
7.2.1 「んだって」引用用法 247
7.2.2 「んだって」強調(diào)用法 248
7.2.3 「んだって」解釋說明 249
7.2.4 「んだって」傳聞用法 250
7.2.5 「んだって」傳聞確認 252
7.2.6 「んだって」傳聞解釋 253
7.3 小結(jié) 253
第8章 漢語對日語引用句的影響
8.1 漢語對日語引用詞的影響 255
8.1.1 引用詞「と」 255
8.1.2 引用詞「ような」「みたいな」 256
8.2 漢語對日語引用動詞的影響 257
8.2.1 言說動詞 258
8.2.2 思考動詞 258
8.2.3 書寫動詞 259
8.2.4 隱含引用動詞 259
8.3 漢語對日語引用結(jié)構(gòu)的影響 259
8.3.1 “引語+「と」+「言う」”的引用形式 260
8.3.2 “引語+「と」+動作類動詞”的引用形式 261
8.4 小結(jié) 263
第9章 結(jié) 論
9.1 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結(jié)論 264
9.2 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 266
9.3 本書的不足之處 266
9.4 今后的課題 266
參考文獻 268
后 記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