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藥必須科學化者,豈趨時故作高論哉?蓋循學術之原則,依進化之順序,非如此不足以明醫(yī)藥之真理,而獲得改良進步之實效也。雖然,科學之義,至謹至嚴,征之客觀,按之事實,必有真確之證據,統(tǒng)于一貫之理解,非可漫然者也。抑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又必切乎中庸之道。況以求真理為目的,更不容有人事之私見存于其間也。
今之以科學整理國醫(yī)藥者,說亦眾矣!取而觀之:能不向壁架空,冥行默索者幾何人?能不標異鳴高,詭辯求勝者幾何人?能不見深畛域,黨伐相尚者幾何人?其有瑜瑕互見,新舊兼收者,雖視前稍進;然揆之科學之真諦,亦豈有當哉!況說之當否猶空言也,尚須進夫實際之工作,庶其有成。若說而不當,則知且不知,何有于行。遵此而欲國醫(yī)藥之科學化,豈非北轍而南轅者乎。
吾友郭若定君,獨能力矯此失,以堅卓之志,著《漢藥新覺》一書,其詞明,其旨約,其敘述藥效也,照事直書,靡不切乎生理病理之正軌。純從經驗以闡明中藥科學之原理;分門別類,而示后學以津涯,一掃從前虛幻夸張之瞽說。夫繁者簡之,晦者顯之,從原理原則而闡明之,非即科學整理之道歟!例如麻黃柴胡銀花石膏等之為解熱劑也,前人視為冬寒春溫之要藥,又分三陽辨治,三焦異用,斯既玄之又玄,而復難之又難。今從是書而知概為解熱之用,則玄者不玄,難者不難,如撥云霧而見青天,所貴科學整理者此耳。故是書之成,不獨開中藥治療之紀元,尤足供中藥實驗之先路。發(fā)揚國粹,昌明醫(yī)學,厥功大哉!
醫(yī)藥必須科學化者,豈趨時故作高論哉?蓋循學術之原則,依進化之順序,非如此不足以明醫(yī)藥之真理,而獲得改良進步之實效也。雖然,科學之義,至謹至嚴,征之客觀,按之事實,必有真確之證據,統(tǒng)于一貫之理解,非可漫然者也。抑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又必切乎中庸之道。況以求真理為目的,更不容有人事之私見存于其間也。
今之以科學整理國醫(yī)藥者,說亦眾矣!取而觀之:能不向壁架空,冥行默索者幾何人?能不標異鳴高,詭辯求勝者幾何人?能不見深畛域,黨伐相尚者幾何人?其有瑜瑕互見,新舊兼收者,雖視前稍進;然揆之科學之真諦,亦豈有當哉!況說之當否猶空言也,尚須進夫實際之工作,庶其有成。若說而不當,則知且不知,何有于行。遵此而欲國醫(yī)藥之科學化,豈非北轍而南轅者乎。
吾友郭若定君,獨能力矯此失,以堅卓之志,著《漢藥新覺》一書,其詞明,其旨約,其敘述藥效也,照事直書,靡不切乎生理病理之正軌。純從經驗以闡明中藥科學之原理;分門別類,而示后學以津涯,一掃從前虛幻夸張之瞽說。夫繁者簡之,晦者顯之,從原理原則而闡明之,非即科學整理之道歟!例如麻黃柴胡銀花石膏等之為解熱劑也,前人視為冬寒春溫之要藥,又分三陽辨治,三焦異用,斯既玄之又玄,而復難之又難。今從是書而知概為解熱之用,則玄者不玄,難者不難,如撥云霧而見青天,所貴科學整理者此耳。故是書之成,不獨開中藥治療之紀元,尤足供中藥實驗之先路。發(fā)揚國粹,昌明醫(yī)學,厥功大哉!
上集
出版說明
譚次仲序
葉橘泉序
吳涵秋序
王藥雨序
凡例
志謝
總論
第一篇 藥理總論
第一章 藥物之定義
第二章 藥物之作用
一、局所作用
二、吸收作用
第三章 藥物作用之條件
一、藥物之分量
二、投藥之反復
三、制劑之精粗
四、藥物之理學的性質
五、藥物之用處
(一)消化器內應用
(二)靜脈內注射
(三)皮膚應用
(四)肌肉內注射
(五)呼吸器內注入法
六、個人的關系
(一)年齡及性別
(二)體質及營養(yǎng)狀態(tài)
(三)特異體質
(四)免毒性
(五)藥效隨疾病而異
七、藥物之并用
(一)協(xié)同作用
(二)拮抗作用
第四章 藥物應用后之末路
一、吸收人血之藥物
(一)藥物在體內之變化
1.中和
2.酸化
3.還原
4.復合
5.分解
(二)藥物在體內之沉著
(三)藥物之被排泄
二、局部應用之藥物
第五章 藥物之對病應用
第六章 藥物之分類
一、臨癥的分類法
二、臟器分類法
三、化學的分類法
四、萬有學的分類法
第二篇 漢藥漢方概說
第一章 漢藥之起源及中日本草學之沿革
第二章 研究生藥之通則
一、來歷
二、產地
三、性狀
四、組織
五、成分
六、含量測定法及生理測驗法
七、原植物栽培法
八、收獲法
九、干燥法與貯藏法
十、炮制法
十一、應用法
十二、生藥之劣化
十三、生藥之評價
第三章漢藥成分之分類
一、無機成分
二、有機成分
(一)生物堿(贗堿)類
(二)配糖物
(三)黃堿類
(四)堿皂體
(五)鞣質
(六)揮發(fā)油
(七)其余之成分
第四章 漢方學大意
一、處方箋及程式
二、藥方之組成
三、藥味之排列
四、用量與體質
五、配合與禁忌
第三篇 調劑要義
第一 煎劑
第二 浸劑茶劑
第三 溶液劑
第四 振蕩合劑
第五 丸劑
第六 散劑
第七 錠劑
第八 膠囊劑
第九 舐劑
第十 飽和劑
第十一 乳劑
第十二 涂擦劑
第十三 罨法劑
第十四 洗滌劑
第十五 巴布劑
第十六 撒布劑
第十七 含漱劑
第十八 吸人劑
第十九 尿道注入劑
第二十 灌腸劑
第二十一 點眼劑
第二十二 注射劑(皮下)
第二十三 粥劑
第二十四 軟膏
第二十五 硬膏
第二十六 坐藥
第四篇 附錄
一、漢藥配合禁忌表
(一)相反諸藥
(二)相畏諸藥
(三)服藥食忌
(四)忌銅類諸藥
(五)忌銅鐵類諸藥
二、西藥配合禁忌表
三、經過科學研究之漢藥表
……
各論
第五篇 興奮藥類
第六篇 強壯藥類
第七篇 發(fā)汗藥類
第八篇 催吐藥類
續(xù)集
第一篇 健胃藥
第二篇 清涼藥
第三篇 祛痰藥
第四篇 通下藥
第五篇 催吐要
四、藥物之理學的性質
藥物之理學的性質,與其作用大有關系。其吸收最迅、作用亦速而強者,多屬氣體及有揮發(fā)性易成蒸氣之藥物,如“以脫”、“嚼噦仿謨”之類是也。次之則為液體及固形物之作為溶液者,如“酒精”、“抱水克羅拉耳”之類是。若固體之物,不易溶化者,其作用最遲,如“甘汞”、“硫黃”等是也。
吸收迅速者,其藥力同時并舉以作用于生體,故雖用少量,其結果與用大量者同,有突起危險現象者。大凡吸收速者,奏效亦捷,而其消失亦早;吸收遲者,奏效亦遲,而藥力之持續(xù)亦久。
固體之藥物,易溶于水者,吸收速而作用亦強;不溶于水,能溶于脂肪油者,遇上皮細膜、皮膜及構成細胞間質之類脂肪,能溶解之,故亦易吸收入血,“斯爾仿那耳”是也。但人體之中,除水以外,又有含蛋白、脂肪、鹽類、消化酵素、細菌等之液,凡水及油脂所難溶之物,有遇之而溶解者,如“硫黃”、“鐵粉”是也。況藥物入胃腸之中,不特受種種化學的變化;而黏膜之上皮細胞,又有特異之選擇的吸收作用,故不可僅以水及脂油之可溶與否,為吸收難易之標準。然就其大要言之,即以水與脂油之溶否,以定藥物吸收之遲速,而推其作用之徐疾強弱,亦無大過。若全不可溶解之物質,則與砂礫無異,惟有器械的作用而已,毫無藥理之意義也。五、藥物之用處欲藥物之呈局部作用,當用之于局部,此謂之局部應用。如皮膚各處、黏膜、腦脊髓硬膜腔,皆局部適用之處也。然往往有從所用之處吸收入血,而起全體作用者。
欲藥物起吸收作用,須令藥物被吸收入于血中。藥物之吸收,多由血管,而淋巴管亦有幾分吸收機能。
應用藥物,使之吸收之部分,如下之所述:
。ㄒ唬┫鲀葢
尋常服藥之法,大抵自口腔而輸入于消化器中,此謂之胃內應用。此種用法,乃因生物攝取食物之自然通路,用以攝取藥物,故病人無不慣不快之感,乃此法之優(yōu)點也。然消化器為攝取營養(yǎng)物之作用,而以攝取藥物,不無短處:1.消化器之構造,適于徐徐吸收多量之物質,不能使少量物質,迅速吸收。故使用少量之藥物,欲其迅速吸收,則消化器內應用之法,殊不適宜;且胃之吸收作用極少,必至腸中,始能吸收于體中也。2.胃中充滿食物之際,則內服之藥,移行人腸之速度極遲,而藥力之奏效,因之不確實。欲避此弊,須于胃中空虛之時服之。惟刺激性強大之藥物,則宜于胃中充滿之際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