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要生活在時代里”——從<論<保衛(wèi)延安>>追溯馮雪峰的“人民”理解》《延安文藝之趙樹理——從<有個人>到<李家莊的變遷>:趙樹理創(chuàng)作主題的形成》《“流動”的主體和知識分子改造的“典型”——40-50年代轉變之際的丁玲》等。
吳曉東(北京大學):“新解讀”研究路徑,重新檢視了一系列事關中國革命、社會現實、文學與政治、文學與歷史等重大議題,卓有成效地建構出“文學”、“歷史”、“社會”三維坐標彼此參證的動態(tài)認識,充分釋放了文學性本身的潛能,給文學研究帶來了久違的活力。
薛毅(上海師范大學):“新解讀”嘗試一種全新的解讀文學的方式:把文學與社會發(fā)展史高度結合起來,從中探尋被以往忽略和遮蔽的文學活力和可能性,一方面深化我們對文學作品和文學作品所關聯(lián)的文學觀念、作家經驗的理解,一方面深化我們對文學所根植與對話的歷史展開、社會存在的理解。
鈴木將久(東京大學):“新解讀”是北京當代史讀書會經過認真扎實的長期工作打造出來的新的文學研究范式。他們通過閱讀大量的多維度的歷史材料,通過認真捕捉歷史深處的多層面脈動,通過揭示與歷史深處脈動有深切賦形、對話關系的文學作品所蘊含的多方面力量,使我們不僅得以深入認識相關文學經驗,而且為我們深度認知有關歷史提供著關鍵契機。
主編簡介:
賀照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當代中國史讀書會成員,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鄉(xiāng)村建設學院特邀研究員,《人間思想》(大陸版)主編。主要研究中國18世紀中葉以降政治史、思想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革命—后革命》等。
何浩: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當代中國史讀書會成員。主要研究中國現當代革命史、文學史、思想史。近期發(fā)表《“攪動”—“調治”:〈暴風驟雨〉的觀念前提和展開路徑》《〈講話〉的挑戰(zhàn)與“社會”的生成——從〈暴風驟雨〉和〈種谷記〉座談會說起》等論文。
全亞蘭:
1975年生于上海,文學博士,現任教于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語文教學等領域的研究。
李超: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編審。參與編撰了《李贄全集注》,完成多項古籍與文獻整理?惫ぷ,承擔中國社科院重大項目子課題與紹興文化研究重大項目子課題工作,至今已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
李娜: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當代文學、臺灣文學與社會。著有《林班歌 部落志》《小說·田野:舞鶴創(chuàng)作與臺灣現代性的曲折》,整理編輯《無悔:陳明忠回憶錄》,編有《20世紀70年代臺灣“鄉(xiāng)土文學論戰(zhàn)”資料集》等。
李哲: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近期發(fā)表論文有《〈山鄉(xiāng)巨變〉:革命“深處”的潛流》《倫理世界的技術魅影——以〈創(chuàng)業(yè)史〉中的“農技員”形象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