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比較文學領域學術研究論文集,共收錄文章30余篇,重點圍繞文明互鑒與跨文化交流展開論述,涉及文化多樣性、中國文論話語體系構建、中西對話、東方文學、跨文化交流中的變異研究,以及當下文明互鑒中的多民族交流、生態(tài)文明、智媒文化等重要前沿論域,研究對象涉及經典作品中文學形象的流變、經典作品的多語種傳播比較、傳統(tǒng)技藝的傳播更新、中國文論重要概念的翻譯與現(xiàn)代化闡釋、博物館展陳數(shù)字化、文學創(chuàng)作的多樣性與數(shù)字寫作現(xiàn)象。文章均有較高學術水平,有利于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樹立文化自信、彰顯中國特色。
曹順慶,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學術院長、博士生導師,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國家級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
目錄
文明互鑒與文化多樣性
比較文學的前沿問題與“學術川軍”的全球視野
曾艷兵1
面對三星堆的失語
——四重證據(jù)法重建思想史原點
葉舒憲12
曹順慶對創(chuàng)建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理論貢獻
——以《比較文學中國學派基本理論特征及其方法
論體系初探》為中心
李偉昉24
文明互鑒與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思考
曾明常華仁程宏偉32
試論天府文化與海外文化的交流互鑒
楊玉華羅靜43
世界文論的“融通性互補”與“世界詩性”:
基于跨文化詩性闡釋的視角
張宏輝鄭春蘭60
文明互鑒:文化差異與東方文化的獨特價值
張峰
78
文明互鑒與中國文論話語重建
審美心智活動與藝術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的認知闡釋
——《文心雕龍》“思表纖旨”與認知詩學
“具身心智”的比較研究
支宇周倬屹91
融通與變異:《文心雕龍》關鍵詞“神思”英譯與
闡釋
劉穎104
方法論視域下的宇文所安唐詩史書寫研究
孫太115
從審美視角看《道德經》中的“道”與《摩訶
婆羅多》中的“梵”
王濤127
早期 “笑”的重構
——英語世界老舍作品“喜劇論”研究辨析
續(xù)靜137
文明互鑒與中西對話
從非洲文學看西方理論視角的闡釋霸權
——以《美好的人尚未誕生》為個案
鄒濤 147
奧斯卡·王爾德眼里的中國:他者想象與自我建構
蔣婧李成堅162
世界主義與民族文學的對話自我
韓周琨178
榮格文論中的中國材料闡釋:理路、變異和價值
喻宛婷190
東方文化與文明互鑒
文學的他國化:從《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到《蛇性之淫》
寇淑婷林天嬌217
文化過濾與漢學家浦安迪筆下諸葛亮形象的變異
王鵬飛張露盈227
《西游記》在新疆的多語種譯介與傳播:新時代
“文化潤疆”示范
凱沙爾·夏木西阿布都外力·克熱木240
韓中現(xiàn)當代文學交流研究
——樸宰雨教授訪談錄
張叉樸宰雨253
跨文明變異視域下的古代詩話元范疇術語英譯與闡釋
歐婧267
中國-丹麥“紙的對話”:非遺展陳中的技藝交流與
文化變異
吳光芬279
中外文學交流中的變異研究
變異學視角下近現(xiàn)代山水畫發(fā)展的策略研究
李嘉璐289
變異的詩神:亨利·哈特中詩英譯考論
時光300
變異傳播與世界文學的形成
劉阿平330
符號學、敘事學與意義倫理
論藝術符號的出場
——并就教于趙奎英教授
唐小林付宇340
從“象”到“相”:西漢長安城布局的堪輿符號思想
解析
葉進350
標出性翻轉:20世紀音樂風格演進的內在文化動力
張兆麟367
人類學與多民族文學
歷史述源與詩性敘事
——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查姆》的詩學意義
羅慶春吉洛打則382
多維“三角”與“流動”之疆:西南研究的范式對話
趙靚395
黑色的未來圖景與歷史源流的榫卯
——《新星》中德拉尼的非洲未來主義
聶韜左茂江407
生態(tài)文學與生態(tài)文藝理論
簡論《沙鄉(xiāng)年鑒》和《狼圖騰》中的狼書寫及其
環(huán)境倫理建構:跨文明生態(tài)對話與互鑒
胡志紅426
從氣候變化到生物多樣性議題的媒介呈現(xiàn)
——基于中西主流媒體的比較研究
胡湉湉紀莉448
數(shù)智傳媒與文化創(chuàng)意
科幻成都:穿越文學的數(shù)智未來
——聚焦一場落地成都的人工智能美術展
徐新建郭天真461
文明互鑒下的博物館特色話語構建:理論與方法
謝梅張瑩王辰康475
數(shù)字時代的詩歌游戲
郭郁烈張曦萍489
21世紀英美學界歌劇數(shù)字化研究
莊文靜501
會議綜述
文明互鑒與比較文學研究新格局
——“文明互鑒與文學傳播” 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四川
省比較文學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會議綜述
趙渭絨譚茹月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