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明朝思想家李贄(號卓吾居士)的傳記。以李贄的生平為主線,穿插其主要經(jīng)歷、著作和思想,輔以儒、釋、道三個學派基本概念的闡釋,為讀者展現(xiàn)這位哲人一生的生活閱歷和精神世界。
本書是《孤往山人評注西游記》的姊妹篇,通過嚴謹細致的考證,按時間順序?qū)⒗钯椀闹雠c《西游記》相關(guān)章節(jié)對應(yīng),再現(xiàn)李贄創(chuàng)作《西游記》的過程,為研究《西游記》的真正作者和李贄思想提供新的視角。
《卓吾居士傳奇》以李贄大事年表為綱,以李贄的著述、與朋友的書信、對三教經(jīng)典的評注等歷史資料為研究依據(jù),回顧了李贄的一生,特別陳述了李贄與《西游記》的種種關(guān)聯(lián)。作者對于李贄的文章做了大量研究,也將多處艱深晦澀的文言文轉(zhuǎn)換成白話,是一本適合廣大讀者閱讀的讀物。
眾里尋他千百度
《卓吾居士傳奇》是筆者上一本書《孤往山人評注西游記》的姊妹篇。在《孤往山人評注西游記》的《后記》中,筆者提出:《西游記》的真正作者是李贄,即李卓吾(以下稱卓吾)。這本書通過梳理史實和卓吾著作思想與《西游記》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基本厘清了《西游記》的寫作過程。
這個發(fā)現(xiàn)的過程非常艱難,但回頭看,其中的邏輯又非常清晰。
筆者從小就喜歡看《西游記》,一直以來就有一些疑問未獲解答。比如:菩提祖師到底是誰?為什么孫悟空的戰(zhàn)斗力越來越弱?為什么離開佛祖和菩薩的幫助,唐僧師徒就過不了關(guān)?為什么有背景的妖魔被降服后幾乎不受懲罰?……有了一些人生閱歷之后,特別是讀了《心經(jīng)》《壇經(jīng)》《金剛經(jīng)》等經(jīng)典之后,筆者漸漸明白了境由心生的道理。有一段時間,孩子在睡前聽故事,要聽《西游記》,僅僅為了把妖魔的形象描述得更具體一些,筆者不得不重新翻閱原著。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意外發(fā)現(xiàn),黑熊精、與世同君、黃袍怪、獅駝國三兄弟等這些形形色色的妖魔,竟然都在某個特征上有孫悟空的影子。再結(jié)合取經(jīng)前,《西游記》作者借唐僧說出的心生,種種魔生的暗示,筆者突然意識到書中所有的妖魔都有寓意。這個想法讓筆者對《西游記》的理解豁然開朗,故而開始籌劃一本《西游記》評本,當時命名為《孤往山人評西游記》。后來出版時,在孫畢責任編輯的建議和組織下,利用上海辭書出版社的《漢語大詞典》,增添了難詞注解,這便是《孤往山人評注西游記》的由來。
評注過程中,一開始筆者并沒有對《西游記》的作者產(chǎn)生懷疑,直到悟出比丘國的國丈是在影射朱熹,竹節(jié)山的九靈元圣是在影射孔子,幾個候選作者的名字立刻浮現(xiàn)在筆者眼前。在《西游記》形成的明朝的政治氛圍中,反對朱熹思想的屈指可數(shù),敢對孔子不敬的更是鳳毛麟角。這樣篩選下來,不難找到《西游記》的候選作者卓吾。
帶著卓吾可能是《西游記》作者的假設(shè),再去讀他最著名的《童心說》,馬上就發(fā)現(xiàn)《童心說》能跟《西游記》中的嬰兒之本論呼應(yīng)起來,隨后筆者發(fā)現(xiàn)了更多《西游記》中的寓意。所謂蟠桃、人參果,就是珍貴童心的暗喻;所謂紅孩兒,就是一顆躁動的赤子之心;所謂八戒戲嫦娥、沙僧打碎玻璃盞、小白龍焚燒夜明珠,都是比喻人在社會生活中對初心的沾染……這樣看來,整部《西游記》就是對《童心說》的詮釋。
此刻,找到《西游記》真正作者的最大障礙是《李卓吾先生批評西游記》這本書。如果這本批評著作真是李卓吾所著,自著自評這種行為在歷史上還沒有先例。如果真是像一些學者提出的,批評著作本是一個叫葉晝的文人冒名頂替之作,那這本書對確定《西游記》作者將毫無價值。
在仔細研究卓吾的生平和著作之后,有一個極少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詞引起筆者注意,即八絕。這是個算命術(shù)語,即父早死、母早喪、喪偶、兄弟死、親人離散、兒子夭折、無嗣、和尚命等八種厄運。卓吾認為自己集齊了普通人在親情中的所有厄運,故以此自嘲。這也是他將死前的絕筆命名為《系中八絕》的含義之一。在筆者研究的明代人物中,除了卓吾,沒有人能集齊如此多的厄運,更沒有人能將此事進行調(diào)侃。包括卓吾的朋友、敵人和任何無關(guān)的人在內(nèi),沒有人能有如此豁達。如此不祥而凄慘的玩笑,只有本人敢說。而在《西游記》小西天七絕山一節(jié),作為七絕山的來歷,當?shù)厝讼蛱粕v述了柿樹的七種好處,又補充說長年爛柿形成惡臭。在此處,卓吾評道:這卻是八絕了。此處評語,對讀者理解《西游記》原著沒有任何助益,也明顯不是評者賣弄街頭玄學,而僅僅是一個有深切感觸的作者對自己遭遇的無奈玩笑。這一處證據(jù)讓筆者堅信,《李卓吾先生批評西游記》是卓吾親筆。
一旦克服批評者不可能是原著者這個觀念的障礙,批評本反而成了卓吾是《西游記》作者最有力的證據(jù)。他在批評本的嬉笑怒罵,既不想暴露自己《西游記》的作者身份,所以一些寓意不能明說,又怕讀者不理解寓意,所以又不厭其煩地在關(guān)鍵處提醒,可謂匠心獨運。對于自己的這種心態(tài),他在書中作為評者調(diào)侃作者是老婆心急,也算是自嘲了。對于這些證據(jù)的分析,都寫在《孤往山人評注西游記》的后記中。
隨著對卓吾生平和學術(shù)著作的深入研究,在借他人題目,發(fā)自己心事的思路下,筆者對《西游記》的認識又有了新的突破。比如孫悟空學成歸來為什么穿一身紅衣?那是因為卓吾在云南姚安任上悟道并決定辭官時,是著紅衣的四品知府。再比如唐僧取經(jīng)為什么設(shè)定為14年?因為正好對應(yīng)卓吾從40歲立志求道到54歲辭官的歷程……《西游記》中一些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設(shè)定都有暗示意義。再如:黃風嶺上的王老頭指路,對應(yīng)卓吾從王陽明學說到佛學的轉(zhuǎn)變;原著中一些年齡的表述,包括61歲、63歲、64歲,其實對應(yīng)作者寫作《西游記》的年齡。
即便是神魔小說的寫作,作者也必然從身邊實際環(huán)境中取材。抱著搜尋遺跡的想法,筆者曾專程趕到湖北麻城,找到了卓吾生活過的芝佛院舊址。這里已是一片荒蕪。在舊址前,兩條河流交匯,形成一彎湖水。湖中央一塊巨石突起,像是一只巨龜在水上漂浮,這或許就是《西游記》中陳家莊老黿的原型。令人驚奇的是,而當?shù)匾粭l河就叫陳家河。卓吾在《焚書》中描述過這塊巨石,寫下了傷心欲問前程事的詩句。在《西游記》中,出現(xiàn)過老黿拜托唐僧向佛祖詢問前程的情節(jié)。筆者繞湖而行,想象著四百多年前卓吾在湖邊漫步,構(gòu)思《西游記》的情景。那片平靜的湖水,想必時而幻化成波濤洶涌、阻擋去路的通天河,時而又成為享受清涼的碧波潭,帶給作者無限的遐思。
在《西游記》這樣一本花費十年、耗盡作者畢生心力的長篇巨制中,一定會留下著者當時的心跡。所以我們在《西游記》中,不僅僅能看到作者的學術(shù)思想,還看到了作者從儒學轉(zhuǎn)向佛學的艱難險阻、明朝著名的耿李大辯論的心態(tài)、以及作者對當時一些生活和時事的反應(yīng)。筆者的這些新發(fā)現(xiàn),匯成了讀者眼下這本書。雖然名為傳奇,但所描述的事件都基于嚴謹?shù)目甲C和推理,所以實際上是一部人物正傳。
市面上卓吾的傳記不下五部,研究論文也很多,但這些研究的共同缺憾,自然是缺乏《西游記》的成書歷程,以至于對他的《藏書》《焚書》《初潭集》等著作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很少有學者研究卓吾的《初潭集》,一般人可能認為它只是一些小故事的摘抄,所以思想價值不高。在把《初潭集》的寫作時間與《西游記》的寶象國對應(yīng)之后,可以看到卓吾所探討的以五倫為基礎(chǔ)的人際關(guān)系和其相關(guān)的哲思都體現(xiàn)在《西游記》中。
學界對卓吾的一種重要文風也缺乏研究。在《焚書》中,卓吾往往在指責別人的過失后,緊接著反思自己的問題,如《三蠢記》。將自己看問題的視角歸結(jié)于自己的心態(tài),是佛學大師的功底。境由心生在佛學里只是一個理論,但在卓吾這里進化成了文學手法和人生觀,成為他觀察和記錄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將自己的境遇反射到自己的心態(tài),探究這種心態(tài)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正是解脫苦厄的秘訣,這是整部《西游記》的寫作手法,也是理解卓吾思想和《西游記》的一把鑰匙。這種深刻的世界觀和文學手法,在古今中外的文學中都很罕見。
對于卓吾的死因,有人說是憤懣,有人說是絕望,這都表明先前對卓吾的研究還缺乏對他本人學術(shù)思想特別是佛學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也沒有人發(fā)現(xiàn)他的絕筆《系中八絕》其實還是一個謎語。希望本書提供的線索和思路,為卓吾的思想研究開拓新的領(lǐng)域。
孤往山人于2023年2月
孤往山人,北京大學天文學學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對自然科學和哲學有長期研究,在國內(nèi)外權(quán)威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著有《孤往山人評注西游記》。
人物關(guān)系簡介 1
卓吾大事年表 6
嘉靖六年至萬歷九年(15271581) 11
半生回顧(15271576)11
急流勇退(15771581) 18
萬歷十年壬午(1582)56歲 25
石猴出世 25
長生之道 31
白話小說 37
萬歷十一年癸未(1583)57歲 40
火眼金睛 40
大鬧天宮 45
萬歷十二年甲申(1584)58歲 49
大爐錘煉 49
知音之失 52
三分性情志 55
萬歷十三年乙酉(1585)59歲 58
鬼神之辨 58
貞觀十三年 62
萬歷十四年丙戌(1586)60歲 66
法天象地 66
心經(jīng)提綱 70
萬歷十五年丁亥(1587)61歲 74
妻女歸鄉(xiāng) 74
告別黃風嶺 76
萬壽山下 80
夫妻師友 85
萬歷十六年戊子(1588)62歲 90
幌金繩 90
烏雞無相 94
無己無患 98
思鄉(xiāng)難息 100
萬歷十七年己丑(1589)63歲 105
陳家莊 105
圈套之惑 111
西梁女國 114
二心之辨 118
荊棘嶺 125
寓貶于褒 128
萬歷十八年庚寅(1590)64歲 134
入世修行 134
鳳仙法雨 138
玉華傳道 140
寇員外 145
自序三書 148
萬歷十九年辛卯(1591)65歲 150
滅法奇遇 150
天竺高潮 154
萬歷二十年壬辰(1592)66歲 157
文藝批點 157
西游尾聲 166
萬歷二十一年癸巳(1593)67歲 169
龍湖道場 169
答觀音問 172
萬歷二十二年甲午(1594)68歲 176
眾僧驕縱 176
代理住持 180
萬歷二十三年乙未(1595)69歲 183
耿李和解 183
天生人才 189
萬歷二十四年丙申(1596)70歲 192
苦中作樂 192
豫約回顧 195
萬歷二十五年丁酉(1597)71歲 204
山西游歷 204
故鄉(xiāng)何處是 209
萬歷二十六年戊戌(1598)72歲 214
老人行 214
永慶答問 217
萬歷二十七年己亥(1599)73歲 221
萬世治平 221
援經(jīng)修史 224
萬歷二十八年庚子(1600)74歲 228
北上濟寧 228
避難黃柏山 231
萬歷二十九年辛丑(1601)75歲 234
三教歸一 234
觀史解經(jīng) 239
萬歷三十年壬寅(1602)76歲 243
牢獄之災 243
凌云仙渡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