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想未來·中國科幻名家系列》
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姚海軍親力主編,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劉慈欣佳作領銜。從名家巨擘到新生力量,匯聚中國科幻名家名篇。十本書囊括十大科幻母題,以科普導讀 科幻小說的模式,立體呈現(xiàn)科幻世界的經(jīng)緯,幫助讀者形成具有整體觀、科學性的科幻閱讀體系。一套專為中國青少年打造的科幻入門系列叢書!
《機械紀元》
本書以機器人為主題,收錄《偃師傳說》(潘海天著)、《機器之道》(江波著)兩篇科幻小說,導讀《機器人》(張雨晨著)。機器人,在人類擁有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之始便已存在,并經(jīng)歷千載演變,化出萬種姿態(tài)。在未來,人與機器人的差異是否會曖昧不清……機器人會從創(chuàng)造者手中接過文明的薪火,將之灑遍群星。
總序 寫給老師和家長們
這是一個科幻的時代;蚓庉嫛⑿擎、元宇宙、ChatGPT……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經(jīng)受著新技術、新觀念的沖刷。從日常起居到學習、工作,我們的生活已經(jīng)與科技深深地融為一體;蛘呓栌瞄L期從事科幻研究的南方科技大學人類與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吳巖教授的說法:科幻正在對現(xiàn)實展開全面入侵。我們甚至難以再找到科幻與現(xiàn)實之間那條原本清晰無比的分界線。
與此同時,以想象力為核心價值的科幻文學也迎來了黃金時代。劉慈欣的《三體》成為超級暢銷書,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在世界范圍內引發(fā)中國科幻風潮;劉慈欣的另一部作品《流浪地球》被改編成系列科幻大片,創(chuàng)下票房奇跡,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標志。
這還是一個素質教育得到空前重視的時代。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而隨著學生課余時間的釋出,同學們的課外閱讀引導成了一個新課題。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決定編輯出版一套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科幻小說選集。我們認為,中小學生應該盡早開始讀科幻小說,正如我國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所說:現(xiàn)在的孩子們生活在科技時代,不讀科幻作品就會像極度偏食的孩子,缺少基本的營養(yǎng),就會落后于時代。
那么,科幻小說到底能夠給孩子們帶來什么呢?
首先,也是重要的,科幻小說能夠讓孩子們產(chǎn)生對世界的好奇心?苹眯≌f寫的往往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故事扣人心弦,所涉學科廣泛,展現(xiàn)的是科學的玄妙與美。這決定了科幻小說的閱讀過程就是好奇心被調動,繼而不斷生長的過程。而對科學的好奇心、對自然的好奇心,是兒童寶貴的品質,醞釀著無限的可能性,是他們長大后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的基礎。
其次,科幻小說能夠激發(fā)、保持孩子們的想象力。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更是兒童非常寶貴的超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不加以保護,這種超能力很可能就會消失?苹眯≌f家們寫作科幻小說,某種程度上可視為是參加一場人類展開的基于科學邏輯的想象力大賽,也因此,其中囊括了全世界想象力的人對科技、對未來為超凡的想象。閱讀它們,孩子們的想象力將會持續(xù)得到滋養(yǎng)。而想象力正是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
再有,科幻小說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探索精神?苹眯≌f某種程度上也是冒險小說,探索精神貫穿故事始終。無論是早期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H.G.威爾斯的《時間機器》,還是近年王晉康的《逃出母宇宙》、何夕的《天年》,莫不如是。閱讀它們,孩子們始終會受到這種寶貴的精神的鼓舞,就如同在心中播下了一顆神奇的種子,一俟時機成熟,便會在科學的世界里揚帆遠航。
閱讀科幻小說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也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有識之士呼吁大家重視科幻小說。美國著名的科幻作家之一艾薩克·阿西莫夫甚至給出了閱讀科幻小說適合的年齡:9歲到10歲,晚不宜超過11歲。
事實上,科幻小說的教育功用早在清末就受到我國知識界的關注。作為推介科幻小說的先驅,魯迅先生早在1903年即翻譯了法國科幻名家儒勒·凡爾納代表作《月界旅行》(《從地球到月球》舊譯)。為說明譯介緣由,他還曾專門撰寫了一篇辨言。其中一句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格局比之今日所談科幻對兒童閱讀的意義遠為宏闊高遠。在該文中,魯迅先生也談到選擇科幻小說(時稱科學小說)作為國民教育切入點的理由:蓋臚陳科學,常人厭之,閱不終篇,輒欲睡去,強人所難,勢必然矣。惟假小說之能力,被優(yōu)孟之衣冠,則雖析理譚玄,亦能浸淫腦筋,不生厭倦。今天看來,其理仍在。近年有多所中學,將科幻小說引入課堂,也可視為先生思想之延續(xù)。
后,編輯這套創(chuàng)想未來科幻叢書的想法,緣起于2021年初冬成都鐵像寺某茶館的一次茶敘,在此向岳曉慧女士等多位出版界的朋友致謝,他們對科幻和教育的諸多看法,啟發(fā)了這套書的編輯方法。
我希望,這套依據(jù)科幻題材分類,并由青年科普作家張雨晨撰寫解說的科幻叢書能夠受到教師和小讀者們的歡迎,也借此一并向張雨晨和本套書所有小說的作者表示感謝。
姚海軍(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
潘海天
科幻作家,1996年到2003年間5次獲得銀河獎,曾擔任幻想類文學雜志《九州幻想》雜志主編。《偃師傳說》 被中央芭蕾舞團改編為芭蕾舞劇《偃師》。
江波
中國科幻更新代作家,代表作有《銀河之心》三部曲、《機器之門》 等。曾獲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等獎項。
張雨晨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在讀博士生,專業(yè)方向為視覺認知,愛好廣泛,尤其熱愛閱讀和寫作,近年來在《科幻世界》等平臺發(fā)表科普作品數(shù)十篇。
插畫師簡介:
趙恩哲
中國電影美術學會CG藝術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曾獲第7屆和第8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美術作品銀獎、第29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美術獎、第32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相關圖書獎。
木木/MUMU
ABSOLUTION&MU藝術工作室合作主理人,8年資深插畫師、平面設計師、園林設計師。個人畫風鮮明,主要創(chuàng)作類型為科幻、奇幻、童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