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宏觀的、綜合的視角,深入系統(tǒng)地探析了“中國道德語言”的特定內涵、元隱喻、傳統(tǒng)形態(tài)、倫理表意功能、倫理敘事模式、民族特色、價值維度、國際化等重要內容。論述了每個民族都有道德語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語言在形式和內容上均具有巨大差異。中國道德語言主要是全體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語言,是中華民族用于記載道德生活經(jīng)歷、交流道德思想、表達道德情感、敘述道德意志、說明道德信念、描述道德行為方式的工具,但由于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等原因等內容。同時作者還闡述了中國道德語言自成體系。
向玉喬男,1967年出生,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長、哲學系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馬工程專家,湖南省121人才,芙蓉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倫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濟倫理學會和中國教育倫理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倫理學會副會長曾留學英國威爾士大學和美國福大學、城大學等世界名校,主要研究美國倫理思想史、道德記憶理論、分配正義和共享倫理。目前主持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中的集體道德記憶研究”和國家社科項目“美國建構現(xiàn)代道德文化的驗教訓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世界哲學》《光明日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150余篇學術論文;著有《道德記憶》X《共享倫理研究》《美國倫理思想史》等專著、合著、譯著余部;多次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
導論研究中國道德話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中國道德話語的價值維度二、關于中國道德話語的已有研究三、研究中國道德話語的意義和價值
四、研究中國道德話語的問題域和預期目標·
五、研究中國道德話語體思路和主要方法
章中國道德話語的特定內涵一、人類的語言能力二、道德語言與非道德語言
三、中國道德話語:作為人類道德語言的子系統(tǒng)四、道德語言在漢語中的重要地位五、中國道德話語的民族
第二章 中華民族的語德傳統(tǒng)
一、語德:“口德”的學術化表達方式二、言由心生與正心的道德要求
三、言的正當性:合乎禮與有道理
四、言與行的合一:言而有信的道德原則五、言的道德價值評價:標準的多元性
第三章中國道德話語的發(fā)展路徑
一、中國道德話語發(fā)展的民間路徑
二、中國道德話語發(fā)展的官方路徑
三、中國道德話語發(fā)展的學術界路徑
四、中國道德話語發(fā)展路徑的融合
第四章中國道德話語中的元隱喻
一、元隱喻:作為隱喻之母
二、儒家倫理的元隱喻:山
三、道家倫理的元隱喻:水
四、家倫理的元隱喻:菩提樹
五、元隱喻對中國道德話語的支撐作用
第五章中國道德話語的傳統(tǒng)形態(tài)
一、中國的神話道德話語體系
二、儒家的人本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三、道家的自然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四、墨家的契約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五、法家的法治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六、家的超自然主義道德話語體系
七、中國傳統(tǒng)道德話語的影響力
第六章中華民族的道德概念體系
一、德:中華民族的基本道德概念
二、區(qū)分善惡:中華民族對“德”概念的分割
三、家庭、國家與天下:中華民族的倫理實體概念
四、知、情、意等:中華民族的道德生活概念
第七章中國道德話語的構成要素及其倫理能
一、中國道德話語的構成要素
……
第十二章中國道德話語的當代發(fā)展
一、中的道德話語創(chuàng)新
二、網(wǎng)絡時代與網(wǎng)絡道德語言的興起
三、人工智能時代與人工智能道德語言的發(fā)展
第十三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道德話語的國際化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特質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xiàn)實合理性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解決的重大國際倫理問題
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倫理價值
結語 倡導崇高道德語言 直面突出道德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導論
研究中國道德話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國道德文化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國價值、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的靈魂和精髓,但它必須以中國道德話語作為直接形式和重要內容。中國道德話語在漢語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在中國社會具有廣泛而強大的影響力,對中國道德文化發(fā)揮著的建構作用,但它迄今還是國內外倫理學界缺乏深入研究的一個領域。本書將對中國道德話語的發(fā)展歷史、構成要素、意義體系、能、敘事等展開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以深刻揭示它的民族,這不僅有助于改變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國道德話語研究不夠的現(xiàn)狀,而且能夠為我國建構中國倫理學話語體系、提升中國道德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文化強國戰(zhàn)略等重大戰(zhàn)略需要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一、中國道德話語的價值維度
每個民族都有道德語言,但不同民族的道德語言在形式和內容上均具有巨大差異。中國道德話語主要是全體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語言,是中華民族用于記載道德生活歷、交流道德思想、表達道德情感、敘述道德意志、說明道德信念、描述道德行為方式的工具,但由于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等原因,我國倫理學界一直沒有在此領域展開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這是我國倫理學研究亟須彌的不足。中國道德話語自成體系、具有民族,對源遠流長的中國道德文化發(fā)揮著的建構作用,其價值不應該受到忽視。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中國道德話語是中華民族倫理價值訴求的語言表達系統(tǒng)。中國道德話語的主要母體是漢語。它主要是作為漢語的一個子系統(tǒng)而存在的。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多的語言,它是被全體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中華民族借助漢語表達各種各樣的意義。在漢語表達的意義體系中,倫理意義居于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道德語言的能是表達倫理意義。中國道德話語也不例外。作為漢語的一個子系統(tǒng),它由文字、詞語、語法、修辭等要素構成,并且借助這些要素表達豐富多彩的倫理意義。所謂“倫理意義”,是體現(xiàn)人類倫理價值認識、倫理價值判斷和倫理價值選擇的語義系統(tǒng),其核心要義是人類道德生活的應然性或規(guī)律性。中華民族借助中國道德話語來表達其倫理價值訴求,實質上就是要表達我們追求的倫理意義。
很多漢字具有倫理意蘊!抖Y記》說:“德者,得也。”①這不僅意指“德”與“得”兩字同音,而且意指兩者同義。代中華民族所說的“德”在本然意義上是指“得到”,具體指人們獲得仁義禮智信等美德的事實。可見,“德”字蘊含著要求人們以德求得或以得擁德的倫理意涵。有些漢字可以直接表達倫理意義。例如,“忠”字的字形直觀地顯示出兩個方面的倫理意義:一是指“心正”,沒有歪心思;二是指“專心”,沒有三心二意。因此,“忠”的倫理要義是“忠心”或“心忠”。在漢語中,“忠心”或“心忠”是“忠”字內含的高倫理要求。
中華民族還喜歡用修辭手理意義!抖Y記》中有這樣一個典隱喻:“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雹谄湟庵,道德是人的本性的根端,音樂是道德開出的花朵。將“道德”隱喻為“性之端”,將“音樂”隱喻為“德之華”,這不僅將“德”與“樂”的關系形象地展現(xiàn)了出來,而且生動地描述了它們的倫理意蘊。在代中國,人撰寫的文字、譜寫的樂曲、表演的舞蹈、修建的建筑等都具有倫理能,它們都被視為“心”的產(chǎn)物,而化育外物的“心”則被稱為“德心”“文心”“雕龍之心”或“天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