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關于荀子的歷史傳記作品。本書梳理了古代典籍中有關荀子生平事跡的相關著述, 以傳記體的形式系統(tǒng)書寫了荀子的一生, 力圖讓這位中國儒家學派”后圣”的形象更明晰、更生動, 并從荀子的言行中領悟其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以及荀子思想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和務實精神, 從而為儒家文化為基礎的現(xiàn)實社會提供更多的思考。
◆ 孔孟研究專家畢寶魁先生繼《孔子傳》《孟子傳》后再次為圣人立傳的精心力作,力圖更清晰、更鮮活地呈現(xiàn)中國儒家學派“后圣”的生動形象。
◆真正走進荀子的內心世界,還原荀子繼承和發(fā)展儒家思想的生動形象,重新審視荀子及其思想的價值和地位。
◆《荀子傳》系統(tǒng)書寫了荀子的一生,并通過荀子的言行領悟其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以及荀子思想的現(xiàn)實主義傾向和務實精神,從而為儒家文化為基礎的現(xiàn)實社會提供更多的思考。
◆《荀子傳》秉承了《孔子傳》《孟子傳》的結構體例和敘事風格,雖然所憑據的相關歷史資料皆有學術支撐,并參考了眾多文獻典籍如《荀子》《論語》《孟子》《史記》《戰(zhàn)國策》《資治通鑒》《揚子法言》《呂氏春秋》《楚辭》《莊子》《中庸》《禮記》《國語》《韓非子》等,但語言淺近、通俗易懂,兼有學術文本和通俗文本的雙重特點。
◆《荀子傳》全景式展現(xiàn)了荀子一生的行跡,詳實闡述了荀子 “禮法并施”、“性惡論”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清晰呈現(xiàn)了荀子的思想與其一生繼承和發(fā)展儒家思想的歷程,再現(xiàn)了戰(zhàn)國末期的重大歷史件事件及其紛亂的社會現(xiàn)實圖景,對真正理解荀子的思想以及重新審視荀子在儒家學派的地位和價值有實質性的啟迪。
編輯精選
◆荀子的核心思想及其一生行跡
荀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儒家學派的思想和理論,主張“禮法并施”和“性惡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等。荀子曾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兩度出任楚蘭陵令,晚年蟄居蘭陵著書立說,整理儒家思想典籍。荀子講學于齊、仕宦于楚、議兵于趙、議政于燕、論風俗于秦,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在孔孟之下。
◆荀子思想與孔孟的異同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的核心思想為“義”,而荀子繼二人后提出了“禮”“法”,重視人的行為規(guī)范。荀子尊崇孔子,但反對孟子的“性善論”等,主張“性惡論”,強調王制和禮法教化作用。孔子、孟子不入秦國,荀子卻對秦政、秦俗多予褒獎而同時又批評其“無儒”,這說明他在堅持儒學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還在努力爭取擴大儒家的政治空間。荀子所體現(xiàn)的務實精神,應該是漢代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取法的對象,并為儒學適應時代環(huán)境、進而尋求新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荀子及其思想在儒學體系中應有的地位
對于荀子在儒學體系中的地位,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理解:一是荀學具有學術批判精神,具備兼容并包的意識,體現(xiàn)了戰(zhàn)國百家爭鳴走向學術交融的歷史趨勢。二是荀子對儒學經典的傳承居功甚偉。漢代儒學,不僅“禮學”出自荀學,“詩經學”乃至“春秋學”都與荀學有關。三是荀子密切關注天下大勢的變化,充滿事功和務實的精神。四是荀子重視社會秩序和人為努力,反對神秘主義,具有現(xiàn)實主義傾向。
◆荀子在后世無法比肩孔孟的主因與弟子李斯、韓非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
后世,韓非和李斯成為荀子名氣最大的弟子。當然,李斯和韓非投入荀子門下,也給荀子帶來了雙面的影響。如果從正面來說,就是這兩位在中國歷史上都產生了極高的影響,而其作為弟子也極高地提升了荀子的名氣。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李斯為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建立郡縣制,統(tǒng)一文字和度量衡,貢獻卓越;而韓非的《韓非子》一書則是先秦諸子典籍中極其重要的一冊。不過,李斯當政時助長了秦始皇的暴政,助長了秦朝專制的程度,對嚴酷的“焚書”政令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而且這一政令就出自他的提議和執(zhí)行。韓非思想深刻陰冷,為專制君主提供思想武器,后來成為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荀子及其思想為何一直未受到重視?
在西漢時期,荀子的學說常為賈誼、劉向所引申,董仲舒曾著文贊美荀子。但是,在經歷兩漢魏晉南北朝后,一直只見孔孟而無人給荀子的思想作注解,故荀子的思想(《荀子》)在學術界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與此同時,由于荀子主張“性惡論”,其學說在漢代以后受到推崇孟子“性善論”一派的壓制和攻擊,未能得到發(fā)展。
◆韓愈的揄揚和朱熹(“程朱理學”)的排斥
中唐時期,古文家韓愈在《讀荀》一文中強調了荀子的重要和地位——認為其在孟子和揚雄之間,并在《原道》一文確立儒家道統(tǒng)時給予荀子一定的位置——認為孟子是儒家道統(tǒng)中的一個里程碑,而荀子和揚雄是“大醇而小疵”。正因為韓愈的揄揚與評價,其后楊倞便為《荀子》作注,而其則為《荀子》作注的第一人,所作的《荀子注》也是最早的《荀子》注本。兩宋時期,儒學發(fā)展到了重要的階段,同時“程朱理學”興起而朱熹成為集大成者。然而,《荀子》則遭到了“程朱理學”的排斥,故兩宋時期無人注解《荀子》。
畢寶魁,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沈陽市文史館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及其文人的思想和生活史,出版著作主要有: 專著《中國古代文化史知識》 《王維傳》 《李商隱傳》 《李清照》 《王安石傳》 《中國歷代士人生活掠影》 《隋唐生活掠影》 《論語鏡銓》 《細讀論語》 《細讀孟子》《唐詩三百首譯注評》《宋詞三百首譯注評》《孔子傳》《孟子傳》,以及合著《元曲三百首譯注評》《論語譯注評》《孟子譯注評》《大學•中庸譯注評》等,曾被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收藏11部。
尹博,南開大學古代文學博士,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中外圖書評論,出版著作有:《李商隱駢文研究》等。
一任稷下學宮祭酒 / 001
“后圣”誕生 / 001
邯鄲荀氏 / 003
有志少年 / 005
稷下學宮 / 006
七年磨一劍 / 008
心急如焚 / 010
孟嘗君田文 / 012
質問齊相 / 014
宋王偃 / 016
上諫齊湣王 / 018
最早的“二百五” / 019
死得最凄慘的國君 / 021
王蠋 / 024
田單橫空出世 / 026
楚國的亂局 / 027
連環(huán)計 / 030
千古奇女君王后 / 032
二任稷下學宮祭酒 / 034
二任祭酒 / 034
屈原 / 035
天人之分 / 037
奇人貂勃 / 039
串珠人 / 041
學習與修身 / 044
觸龍說趙太后 / 047
應侯范睢 / 049
秦昭襄王 / 051
理想的渺茫 / 053
李斯 / 056
魂牽夢繞 / 058
春申君黃歇 / 060
再回臨淄 / 064
三為稷下學宮祭酒 / 066
三為祭酒 / 066
田單再度出山 / 068
新來的弟子 / 070
長平危機 / 072
勇解玉連環(huán) / 076
關鍵的抉擇 / 078
人性是惡的 / 081
楚國來客 / 083
毛遂自薦 / 085
非十二子 / 087
告別稷下學宮 / 090
魯國的滅亡 / 090
孔子六世孫 / 091
楚考烈王 / 095
郊迎 / 096
國宴 / 098
推心置腹 / 099
一任蘭陵縣令 / 104
蘭陵 / 104
繪事后素 / 106
期月有成 / 109
異人浮丘伯 / 110
最后一搏 / 112
京師來人 / 114
變相逐客令 / 119
趙孝成王與臨武君 / 120
用兵的要害 / 122
王者之道 / 125
三大強國之軍 / 126
統(tǒng)帥之道 / 129
王者之師 / 131
仁義與戰(zhàn)爭 / 132
得道多助 / 134
三種統(tǒng)治術 / 137
癘憐王 / 140
解鈴還須系鈴人 / 143
李斯告別 / 145
二任蘭陵縣令 / 149
毛亨入門 / 149
文峰山下的新學堂 / 150
險被驅逐 / 152
辦學第一高峰 / 155
重己外物 / 159
楚宮詭異 / 163
韓非入秦 / 166
楚宮驚變 / 169
廢棄蘭陵 / 173
韓非幽囚而死 / 175
傳道的高潮 / 178
三恕三思三不祥 / 181
急劇變化的天下 / 184
“賦”的開端 / 186
小歌浩嘆 / 189
意外來人 / 191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 / 193
留下文化種子 / 195
留下文化種子 / 198
秦始皇 / 198
其唯學乎 / 199
焚書 / 202
黯然辭世 / 204
黃犬之悲 / 206
陸賈 / 209
浮丘伯 / 213
張蒼與伏生 / 215
毛亨 / 219
承前巨擘 / 221
身后榮辱 / 224
荀子生平大事年表 / 227
后記 / 235
一任稷下學宮祭酒
“后圣”誕生
周赧王三年(前312),歲當己酉。秦、楚大戰(zhàn),楚大敗。韓、魏襲楚,到處刀光劍影,兵荒馬亂。
就在這年的春夏之交,在距離趙國都城邯鄲大約四十里西南方向的八特村中,一家姓荀的人家出生了一個嬰兒,七斤左右,很是健康,其父給孩子起名為況,而這便是后來中國儒家學派的一個重要人物——荀子,被后世稱為“后圣”。
不過,必須說清楚的是,這里記述的荀子出生年只是在文獻考證后選定的最接近的年份,而非完全有史籍記載的準確出生年;蛟S,這個年份真的就是荀子的生年也未可知,姑且在這本書里就以公元前 312 年作為其出生年吧。
圍繞荀子出生年的問題,司馬遷在《史記·孟軻荀卿列傳》中說:“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于齊!边@也是關于荀子出生年的最大問題的源頭。后來,有一些文獻把此處的“年五十”改成了“年十五”。如此一改,前后差別太大。那么,荀子到底是“五十”還是“十五”游學于齊,這就成了確定荀子出生年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鑒于種種考證和常識邏輯,本書采用荀子十五歲到齊國稷下學宮求學的觀點。
考察荀子生平,有幾個非常關鍵的節(jié)點:一是荀子曾經與秦國丞相應侯范睢有過對話,與秦昭襄王也有過對話,應該是同一時期之事,并可以確定一定在范睢執(zhí)政時期無疑;二是荀子和臨武君在趙孝成王前論述過軍事斗爭問題,可以確定一定在趙孝成王時期;三是荀子曾兩次出任蘭陵縣令,可以確定一定在楚國滅魯國設立蘭陵縣和春申君死時之間;四是荀子在齊襄王時在稷下學宮“最為老師,三為祭酒”。
關于荀子的出生年,梁啟超認為是公元前 307 年,游國恩認為是公元前 314 年,郭志坤認為是公元前 315 年,劉志軒認為是公元前 311 年。因此,參考這些學者的意見,折中其間而將荀子的出生年選定在公元前312 年,剛好比孟子晚了一個甲子——正好小六十歲,同屬于相同的干支年。又,按照《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穀梁傳》的說法,孔子出生在魯襄公二十一年,即這一年是公元前 552 年,干支也是己酉。這樣,先秦時期的三位儒家學派的圣人——孔子、孟子、荀子便都是己酉年生人了。
與此同時,對于荀子在儒家學派中的地位,唐代韓愈在《進學解》中說:“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入圣域! 這是把荀子和孟子并列提及,將二人
對儒學的貢獻進行了高度的肯定。
邯 鄲 荀 氏
關于荀子的出生地,司馬遷在《史記·孟軻荀卿列傳》中說“荀卿,趙人”,但具體在趙國何地未知。圍繞著“趙人”立論,荀子的出生地主要有山西臨猗說、絳縣說、安澤說和河北邯鄲說。這里不做考證,經過綜合考慮、分析后直接采納了劉志軒先生在《荀子》中的說法,即邯鄲說——“戰(zhàn)國時代的臨猗、絳縣屬魏國,安澤屬韓國,與司馬遷《史記》記載的‘趙人’相悖,所以,這些地方均不可能是荀子故里” 。
這是很關鍵的論證。接著,劉志軒先生在下文又論證了邯鄲一帶有大量隨著中行氏、范氏來到邯鄲之荀氏,以及他們后代留在邯鄲附近的歷史過程。晉國后期,在國內幾大家族的激烈斗爭中,屬于范氏、中行氏集團中的荀氏最后被趙氏戰(zhàn)敗,有一大批荀氏家族的成員就流落在邯鄲周圍一帶。事情的大體經過是這樣的:
晉定公十二年(前 500),趙簡子(趙鞅)率軍攻打衛(wèi)國,衛(wèi)國向晉國貢獻五百戶以求得和解。趙簡子將這五百戶臨時交給在邯鄲的同宗人趙午看管安置。晉定公十四年(前 498),范氏、中行氏作亂,趙簡子為了充實自己采邑晉陽的實力,要求趙午將那五百戶送到晉陽來。趙午同意,但族人不愿意,于是拒絕。趙簡子把趙午抓去殺了,于是趙午之子趙稷便據邯鄲反叛趙簡子。
趙簡子當時是正卿,執(zhí)掌國政,要求荀寅和范吉射跟隨自己共同討伐邯鄲的趙稷。荀寅是趙午的舅父,荀寅與范吉射又是兒女親家,這兩個人對趙簡子專權早就有積怨,于是不但不攻打邯鄲的趙稷,反而聯(lián)合趙稷一起攻打晉陽的趙簡子。趙簡子的晉陽出現(xiàn)危機,而晉國另外的魏氏、韓氏和智氏奉晉定公之命去解救趙簡子,這幾支軍隊在晉陽郊區(qū)打敗了荀寅和范吉射的軍隊,荀寅和范吉射逃跑到了朝歌(今河南淇縣)。
晉定公十八年(前 494),趙簡子攻朝歌,荀寅等退入邯鄲。次年九月,趙簡子包圍邯鄲。冬十一月,邯鄲的趙稷投降,但荀寅不肯投降,率領他的族人和家兵向東逃跑到柏人(隆堯,今屬河北邢臺)。次年春天,趙簡子再把柏人攻破,荀寅只帶幾名隨從逃跑到齊國,從此成為一介平民,而跟隨他的其他族人便散落在邯鄲周圍。
最后,劉志軒先生在《荀子》中概括道:“邯鄲周圍如今有不少孫姓村莊,邯鄲西部的孫姓村莊都是土生土長的邯鄲人,不是外來移民。而今邯鄲市西南四十公里許有一個八特村。該村歷史悠久,至今尚有戰(zhàn)國時代趙王避暑行宮遺址。村史記載,該村因有八個村落、八個姓、八座山、八條河流、八種石頭、八種樹木而得名。八姓中有一荀姓村落,傳說荀子就出生于該村。此說雖無確鑿證據,卻也事出有因!
由于“荀”和“孫”古音相近,故荀氏又被稱為孫氏,而這也是荀子被稱為“孫卿”的原因之一。
參見《史記》中關于人物故里的記載,大致有兩種方式:如果直接說“某某,某國人也”,則是指該國國都之人,如“顏回者,魯人也”“張儀者,魏人也”;如果不是國都之人,則帶上具體地名,如“李斯,楚上蔡人也”“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在《史記•孟軻荀卿列傳》中,司馬遷對荀子的記載是“荀卿,趙人”,如此說荀子是邯鄲人便入情入理了。又,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國人”是指生活在國都中的人,與“野人”“鄙人”相對而言。
另,邯鄲距離齊國都城臨淄(今屬山東)比較近,道路順暢,而其他幾個地方距離臨淄遙遠且又有大山大河阻隔,若前去實在太艱難。因此,從地理角度而言,說荀子是邯鄲人便更為合理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