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字典工具式的編輯方式,在全面普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唐詩宋詞和抽查元明清以來的部分詩詞的基礎上,搜集古詩詞中古音550多字,每字先說明現在普通話的讀法,再根據《康熙字典》和1949年前的《辭海》說明該字在古詩詞中的讀法并舉例說明。
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 突出的特點是講究詩詞格 律,講究“押韻”或“協(xié)韻” ,可以吟唱,讀起來蕩氣 回腸、朗朗上口,充分體 現出詩歌言志、言事、言 情、言史等特有的韻味與 音樂美。 現在我們朗誦古詩詞 時都按全國統(tǒng)一的普通話 發(fā)音,雖然對詩詞中的“ 意”通曉明白了,但有時 卻失去了其原有的韻味, 失去了其固有的音樂美。 例如白居易的五言律詩《 草》,詩中的“離離原上 草,一歲一枯榮”的“榮” 字,古音是“瑩”,與詩中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 生”的“生”、“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中的“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 別情”中的“情”是協(xié)韻的 。但現在我們把“榮”字讀 成“rong”,這就破韻了。 又如王維的五言絕句《送 別》:“山中相送罷,日 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 王孫歸不歸?”詩中“歸” 字古音是“ji”,與“扉”(fei )是協(xié)韻的,F在我們把 它讀成“gui”,這就不協(xié)韻 了。再如毛澤東的詞《十 六字令》:“山!刺破青 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 拄其間!痹~中的“間”字 古音之一是“剛”,與“山”“ 殘”兩字協(xié)韻,F在我們 把“間”字讀成“jian”,這就 破韻了。諸如此類,恕不 細述。 現在全國推廣普通話 ,對漢字的讀音全國“定 于一尊”,這是我國歷史 上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 劃時代的大事。它不但保 證了中央政令的全國統(tǒng)一 ,保證了通過人民廣播電 臺將國內外形勢及時地傳 達到全國各地,同時也大 大地促進了全國各地、各 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經 濟等方面的交流,進一步 促進與加強了全國各地、 各民族之間的融合與團結 。所以,本書提出研究詩 詞古音,并不是要否定普 通話,主張“復古”;而是 在肯定“普通話”的前提下 ,探討古詩詞中那些“押 韻”所要求的古音,以期 繼承與發(fā)揚古詩詞中的“ 韻律美”。這是繼承和發(fā) 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 要組成部分。 本書在“普查”《詩經 》《楚辭》《先秦漢魏晉 南北朝詩》《全漢三國晉 南北朝詩》《全唐詩》《 詞綜》《詞綜補遺》《中 國古今題畫詩全璧》等典 籍的基礎上,又“抽查”了 宋、元、明、清及近代以 來部分詩人的詩作,共搜 羅出500多個漢字,按《 康熙字典》與1936出版 的《辭!返淖⒁粽f明其 讀音,并附以7600多篇 次詩詞作為例證,以供讀 者研考。 在此我要說明,本書 以所要考究的那個字的拼 音為序進行編排,所舉的 這些例證僅僅是從“合韻” 的角度,從諸多詩詞中摘 抄出來的,并非詩詞中的 全部古音,其中每個舉例 的多寡,大致上反映該字 在古詩詞中出現的頻率。 由于本書列舉這些例證的 目的,不是為了研究該詩 或詞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故內容不完整。讀者如要 進行研究需要找到原文。 本人學識有限,錯訛 與不足之處切盼讀者指正 ,共同為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 傳統(tǒng)文化而努力。 史美珩 2021年2月于浙江金華 世紀花園別墅
史美珩,1937年出生于浙江東陽,1956年畢業(yè)于浙江金華二中,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長期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浙江師范大學先后主持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理論部、學報編輯部工作。1990年至1991年被國家教育委員會抽調參與“社會主義若干問題”主題宣講活動,宣講了《堅持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fā)表《如何評價(孫子兵法)的歷史觀》、率先論述“系統(tǒng)”觀念的《列寧關于抓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的理論及其在我國的發(fā)展》、首創(chuàng)“權力資本”理論的《權力資本: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的怪胎》等論文數十篇,著有《古典兵略》《王霸兵略》《中華史姓譜》《是奸相還是能臣:史彌遠歷史真相研究》等著作。浙江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北京大學知名校友。
前言
A
《詩經》中的“哀”
《詩經·大雅·黃矣》中的“安”
歐陽修《玉樓春》中的“岸”
歐陽修《讀書詩》中的“案”
歐陽修《送胡學士》中的“暗”
周密《獻仙音·吊雪香亭梅》中的“黯”
B
謝靈運《折楊柳行》中的“拔”
蘇軾《寒食雨》中的“白”
歐陽修《潭園》中的“百”
陶淵明《經錢溪詩》中的“柏”
何晏《景福殿賦》中的“班”
張衡《西京賦》中的“般”
曹植《七啟》中的“斑”
吳文英《高陽臺·落梅》中的“!
王建《公無渡河·相和歌辭》中的“坂”
毛滂《夜行船·馀英溪》中的“板”
蘇軾《點絳唇·重九》中的“半”
《楚辭·九章》中的“伴”
揚雄《交州牧箴》中的“絆”
《詩經》里的“邦”字
古詩十九首中的“悲”
元稹《襄陽道》中的“碑”
洪瑹《齊天樂》中的“被”
曹植《雜詩》中的“璧”
陸機《詩》中的“褊”
姜夔《八歸·湘中送胡德華》中的“撥”
嚴忌《楚辭·哀時命》中的“波”
蘇轍《滕王閣詩》中的“勃”
李白《送崔十二游天竺寺》中的“渤”
李彭老《桂枝香·蟹》中的“擘”
古詩《日出東南隅》中的“不”
寒山詩中的“部”
C
王褒《九懷》中的“蔡”
陶淵明《雜詩》中的“餐”
吳玉章《紀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中的“殘”
吳邦法《金盞子》中的“燦”
陸云《贈張府君》中的“粲”
蔡伸《侍香金童》中的“惻”
王建《早發(fā)金堤驛》中的“策”
李白《代贈遠》中的“察”
古詩中的“參差”的“差”
謝逸《花心動》中的“拆”
杜甫《柴門》中的“柴”
顏真卿《使過瑤臺寺,有懷圓寂上人》中的“禪”
辛棄疾《西江月》中的“蟬”
白居易《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中的“潺”
劉過《賀新郎》中的“顫”
蘇軾《浣溪沙》中的“車”
蘇軾《聚星堂雪》中的“掣”
韋應物《逢楊開府》中的“癡”
徐干《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中的“池”
鼓吹曲《戰(zhàn)滎陽》中的“馳”
古詩《孔雀東南飛·古艷歌》中的“遲”
李煜《感懷詩》中的“持”
嵇喜《答嵇康詩》中的“齒”
戴暠《君子行》中的“恥”
岑參《入劍門作》中的“赤”
費昶《行路難》中的“翅”
姜個翁《霓裳中序第一·春晚旅寓》中的“出”
元稹《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中的“楚”
文征明《題畫》中的“窗”
武則天《臘日宣詔幸上苑》中的“吹”
陸游《貧甚作短歌排悶歌》中的“炊”
沈約《詠篪》中的“垂”
王維《送別》中的“陲”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參考書目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