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閑暇時光”是利奧波德對于愛好的認識, 也是他思想的起點; 第二部分“狩獵時光”是他的日志, 細致、真實地記述了他的野外生活和狩獵體驗, 將真實的利奧波德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第三部分“環(huán)河”用散文的體裁論述了土地、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 是利奧波德理論體系的核心。本書是對利奧波德思想的真實反映, 可為研究利奧波德本人及其生態(tài)保護思想和喜愛自然、想要了解生態(tài)保護思想的人提供直觀的新素材。
譯本序
為理解利奧波德增添新素材
除了保護生物學和一般的自然科 學,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 1887~1948)在環(huán)境倫理學和自然美學 兩個當下十分熱門的人文學科中占有 重要位置。對于前者,他提出了愈久 彌香的土地倫理想法;對于后者,他 強調個體在與大自然相處之時注入審 美因素。這兩門學科對于應對當下的 環(huán)境危機、自然缺乏癥、現(xiàn)代性狂奔等, 都能提供必要的啟示。 據(jù)我所知,長期以來中國大陸只 翻譯過利奧波德的一部書,即他最 重要的《沙鄉(xiāng)年鑒》(A Sand County 譯本序 為理解利奧波德增添新素材Almanac),但有多個版本。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算是第二部,它是一部文集,書名“環(huán) 河”是循環(huán)流淌之河的意思!董h(huán)河》中的部分文章曾經收入擴增 版的A Sand County Almanac 中,于是此前中國讀者也曾間接知道 本書的一些內容。1996 年科學出版社推出邱明江先生的譯本《原 荒紀事》依據(jù)的是牛津大學1966 年的英文版本,其中第三部分 收錄的文章部分屬于《環(huán)河》中的篇目。
另外在 1999 年,此時利奧波德已過世半個世紀,還出版了 兩個文集:(1)《為了土地的健康:未發(fā)表的短文及其他文本》【1】, 包括 53 篇短文,其中有 12 篇以前未發(fā)表過。(2)《利奧波德典 藏:引語與評注》【2】。這兩本目前均無中譯。利奧波德代表作 更完整的版本當屬邁恩(Curt Meine)精心編輯的A Sand County Almanac & Other Writings on Conservation and Ecology, 它列在 Library of America 叢書第 238 號,全書 832 頁。希望某一天, 有人愿意把它譯成中文出版。
與《沙鄉(xiāng)年鑒》和《為了土地的健康》一樣,本書也是一分 為三的結構。三明治的主體是一些相當于日記的簡明記述,兩側則包有優(yōu)美、睿智的哲學和美學散論。
環(huán)河是不可能的。比如,埃舍爾的版畫《瀑布》所描述的 場景違背自然規(guī)律,水在自然條件下不可能自動循環(huán)流動。顯 然,環(huán)流說的是威斯康星的一則寓言。傳說伐木英雄班揚(Paul Bunyan)找到了這樣一條河,傳奇般地用水流運送砍下的木 材。利奧波德用這則寓言說明,威斯康星的大地本身就是一條 循環(huán)不已的大河,在一個動態(tài)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或他所強調的共同體 (community)中,各個組成部分彼此依存,無休止地演化著。 生態(tài)學在與達爾文演化論所描述的現(xiàn)象相垂直的另一個平面上考 察事物的變化。巖石風化成土壤,土壤中長出了橡樹,橡樹結出 了橡實,橡實喂養(yǎng)了松鼠,松鼠成為印第安人的食物,人去世后 化作泥土,于是物質循環(huán)又開始了。此鏈條在細節(jié)上可以變化, 但不能變得太快,否則會因不適應而出現(xiàn)許多問題。在利奧波德 看來,生態(tài)學雖然早就提出來了,但生態(tài)思想在全社會流行那是 很久以后的事情!吧鷳B(tài)學到將來才可能真正暢行無阻。生態(tài)學 注定要成為關于環(huán)河的學問,它姍姍來遲,要把我們關于生命物 質的集體知識轉變成關于生命航行的集體智慧。說到底,就是保 護!薄3】
利奧波德在生態(tài)學或環(huán)境倫理學領域提出了一個頗具想象力 的思想:人們應當認同并融入不斷擴大的共同體。這一思想通過 “土地倫理”一文以“非論證的論證形式”,令人信服地告訴人們, 讓自己歸入更大的共同體是可能的。我說“非論證”是指他用的 是講故事、比興的手法,而非演繹邏輯的“必然得出”。的確我 們無法用數(shù)理邏輯嚴格推導出利奧波德的結論,但歷史進程、無 數(shù)事例以及人作為人的修養(yǎng),使得我們可以并且?guī)缀醣厝坏赝?他的結論。
《環(huán)河》剛出版,就有多家雜志刊出評論,如《野生動物管 理雜志》和《牧場管理雜志》。
戶外活動家決不會失望,書中的許多片段或許能引起強烈共 鳴,讓自己回憶起激動人心的場景;那些喜歡《沙鄉(xiāng)年鑒》中的 哲學洞見的讀者也不會失望;那些想找尋野生動物保護思想的人, 也能有收獲!皩Υ藭,不同人會欣賞不同的側面!薄4】書評中 評論人也喜歡摘錄一組名言警句加以品評。在利奧波德的作品中 找警句,絕對值得而且相對容易,因為富含哲理并且基本押韻的 精彩論述俯拾皆是。
結合本書,關于利奧波德可以討論許多方面,不過在此,我 只想論及狩獵和博物學家身份兩個問題。
關于狩獵悖論
利奧波德是一位出色的獵手。本書有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 紹他與家人和同伴打死這個又打死了那個。這會令讀過《沙鄉(xiāng)年 鑒》的人非常震驚:這是一個人嗎?他不是提倡環(huán)境保護、動物 保護嗎?他怎么能夠那樣隨心所欲地槍殺、設陷動物?
沒錯,是一個利奧波德。
“那么,這里不是存在明顯的矛盾嗎?你不覺得他虛偽嗎?” 指責其虛偽是用來攻擊環(huán)保人士、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利劍、常用 手法?上н@對利奧波德不管用。
在回答可不可以狩獵之前,讓我們先看一下另一位著名博物 學家普里什文對打獵的看法。注意他的稱號也不少,如“偉大的 牧神”、“世界生態(tài)文學的先驅”。普里什文稱,只有真正的獵人 才能充分把握對大自然的復雜情感!暗赖丶冋墨C人其實是人 形鷂鷹種群”“鷂鷹不啄食自家花園的鳥。這也是事實,在我們 的花園里,我們這些獵人,也不會殺戮和捕獵。剩下的便是要揭 示出,我們的森林意味著什么,身為嗜好打獵者,我們要在那里 培育動物,使得我們的森林、田野、河川日漸富足。”【5】為此普 里什文還舉出若干狂熱獵手,在科學界有米克盧霍·馬克萊、普熱瓦爾斯基,文人中有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列夫·托爾斯泰。 普里什文自豪地說,“出色的獵人使自己喜好的獵事成為認識和 頌揚自己故鄉(xiāng)的一種方式!薄6】在“獵人”一文中,普里什文提 及一位結伴而行的老上校。上校發(fā)現(xiàn)打獵很費錢,不得不放棄這 一嗜好,轉而愛好攝影!坝袝r候,我覺得,上校每按動一下照 相機的快門,就會體驗一次扣動獵槍扳機的那種快感。”【7】在英 文中shot 這個詞本來就可用來表示扣扳機和按快門,其實兩者 可以讓人有相似的心理感受。順便一提,利奧波德也講過,“相 機是為數(shù)不多的寄生于野性大自然的無害產業(yè)之一!薄8】
有人可能認為,這有狡辯的嫌疑。俗話說,“流氓不可怕, 就怕流氓有文化”。質疑者會問:博物學家到底能不能打獵?奧 杜邦這樣的人獵殺了那么多鳥還能算優(yōu)秀的博物學家或者自然保 護主義者嗎?回答是:有時可打,有時不可打。別人可打,你可 能不可打。道理講起來復雜些,但也不是講不明白。比如,奧杜 邦、普里什文或利奧波德自由自在打獵時,野生動物足夠多,狩 獵并非了不得的事情。到了現(xiàn)在,能不能打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 析,并非一律不可。比如因紐特人可以獵鯨,而日本人卻不可以, 即使以科研的名義捕鯨也受到絕大多數(shù)人的抗議。另一方面,即使在今天的日本東京附近,獵鹿也是可以的,而且應當受到鼓勵,因為野外鹿群過分繁殖,大范圍啃咬樹皮,已經對生態(tài)造成破壞。
有些情況也是可以適當解釋的。第一,利奧波德的本行是 “獵物管理”,他寫過這方面的專著。他在“像山那樣思考”一 文中已經講了物種平衡的重要性。狩獵“在一定范圍內是正確的”。 第二,理論上《沙鄉(xiāng)年鑒》應當是《環(huán)河》的續(xù)篇,而實際順序 正好倒了過來。有人認為利奧波德有一個思想轉變、成長過程。 此書表現(xiàn)出對獵殺郊狼、山貓、狐、反嘴鵲的欣賞,場面甚至有 些血腥、暴力【9】,而成熟的利奧波德有些收斂。第三,利奧波德 主要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考慮問題,這與另外一些人側重從動物權利 角度考慮問題是有區(qū)別的。在環(huán)境倫理學的背景下,整體主義與 個體主義的觀念有相當?shù)膹埩。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大致屬于前 者的范疇,而動物權利則屬于后者,它們之間有矛盾是可以理解 的。第四,利奧波德生前并沒有發(fā)表這些短文、札記,也許他根 本不想把它們公諸于世。不過,我并不完全認同這些讓步性的解釋。 我覺得利奧波德的想法并無本質變化,他的思想也是邏輯自洽的。
利奧波德的敘述中,不時流露出對原始人類作為動物之生存 本能、人對大自然的感知和審美愉悅的贊美,他也明確指出戶外休閑是一種返祖現(xiàn)象,體現(xiàn)著一種對比價值。狩獵具有文化價值, 從色諾芬到老羅斯福都肯定了這一價值【10】。獵人也有獵人的道德, “獵人的道德,就是一種自愿的對使用這些武器的限制!薄11】
我倒是認為,利奧波德的《沙鄉(xiāng)年鑒》和《環(huán)河》應并讀, 表面的矛盾和張力可以檢驗讀者的理解力。只有讀者自己解決了 理解上的困境,才有希望真正理解利奧波德的非凡思想,才有能 力具體分析現(xiàn)實中的問題。如果他的思想那么好理解,為何這些 思想之前沒人提出,之后又很難超越呢!
理解利奧波德及其思想,需要想象力。解決現(xiàn)實中的生態(tài)問題、 環(huán)境問題,需要創(chuàng)造力。
博物學家利奧波德
利奧波德成名后,頭銜不斷增加。比如林學家、生態(tài)學家、 保護主義者、科學家、環(huán)境倫理學家、思想家等。有人強調他 作為土地經濟學家和保護生物學家的身份。利奧波德與韋爾溫 (George S. Wehrwein)等土地經濟學家有密切交往,關于土地 的使用給出了重要洞見,他們還就康恩谷(Coon Valley)流域保 護合作過。不鼓勵純粹的市場行為,利奧波德除了強調政府的持續(xù)管控,還求助于個人土地倫理,強調一種個人責任,即生態(tài)良 知(ecological conscience)。除了荒野區(qū)之外,這種土地倫理 與經濟學家談論的明智的多元土地管理(wise multiple-use land management)思想非常接近【12】!氨Wo教育必須做到的是,為 土地經濟學提供一根倫理支柱,為理解土地機制提供一種普遍好 奇心!薄13】在利奧波德眼里,土地(land)不同于地塊(terrain), 要比后者含義多得多。土地包括本地的植物和動物,維持它們的 土壤和水分,以及依靠這些共同體過富裕而健康生活的百姓【14】。 1998 年,《沙鄉(xiāng)年鑒》出版 50 周年之際,《野生動物學會會刊》 出版紀念專號,其中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利奧波德是一名保護生 物學家”【15】。
其實在我看來, 利奧波德最主要的身份是博物學家 (naturalist),他自己明確自稱為博物學家,梭羅、繆爾和卡遜 也一樣。安德森的博物學史著作《彰顯奧義:博物學史》第 15 章 的標題就是“從繆爾和亞歷山大到利奧波德和卡遜”!皩麏W波 德而言,在擴展和親密的意義上直接接觸野外,不僅對于狩獵是 一項關鍵要素,而且對于個人成長和發(fā)育也是重要的!薄16】相對 于實驗室操作,博物學家更熱衷于戶外體驗、觀察、記錄和分類。
科學類雜志怎么看?
美國《科學》雜志在一則簡短的消息中稱利奧波德為博物學 家和野生動物專家【17】!渡飳W季評》1989 年一篇文章標題就 是“博物學家利奧波德的人生與著作”【18】。動物學家赫爾曼教 授在一篇題為“野生動物生物學與博物學再融合正當時”的文章 中說得直截了當:“利奧波德是野生動物管理的圣徒。他是博物 學家和自然歷史學家(a naturalist and a natural historian),也 就是說他在博物學領域既做研究也從事創(chuàng)作。他追隨達爾文及一 系列偉大人物。今天,E.O. 威爾遜或許是最杰出的博物學家。達 爾文使生物學和整個世界發(fā)生了革命,他奠定了所有相關領域的 基礎。利奧波德則定義了我們專職的本性并深深地影響了其發(fā)展。 達爾文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最有成就的博物學家,他以博物學家的 身份成名。而另一方面,利奧波德未能享有這個標簽,因為到了 20 世紀早期,博物學家這個術語已經不再流行。”【19】赫爾曼教 授在論文摘要中講:“我發(fā)現(xiàn),足夠充分的證據(jù)表明,野生動物 管理這門學科已經遠離其根基,并顯示出營養(yǎng)不良的跡象。它已 現(xiàn)出一些病癥,包括技術上癮、貪戀統(tǒng)計、自恃專業(yè),以及將研 究與管理視作等同的妄想。野生動物管理這門學科始于應用博物學,其多數(shù)大佬級實踐者都是知識淵博的博物學家,非常熟悉他 們所負責的自然景觀和生物。有多種理由相信,特別是考慮到此 專業(yè)在新世紀中的角色轉換,野生動物專業(yè)應當重返其博物學之 根,并因此嫁接而獲得新生。”【20】
為什么強調繆爾、利奧波德、卡遜等人的博物學家身份?因 為我認為,這是他們在各自時期與主流觀點不同,提出有想象力 的、事后許久才被廣泛認可的重要思想的一個重要因素。
博物學家視野更寬廣(也不是全部),更容易(不是必然) 看到大尺度上的演化趨勢。
博物學的認知就“單點深度”而言,遠比不上當代的還原論 工作者,但是他們花費大量時間與大自然密切接觸,他們對世界 有宏觀的、整體的把握;蛘哒f得更直白些,博物學家通常擁有“好 感覺”,這也是博物派能在 19 世紀末關于地球年齡的大爭論中 最終取勝的似乎唯一可信的解釋。好感覺的獲得需要在具體環(huán)境 下日積月累。如利奧波德所言,“感知是既不可能用學位,也不 可能用美金去取得的!薄21】
希望此書的出版,會引起中國學界關于生態(tài)保護的更多討論。 更希望利奧波德的思想能夠走出學界,直接影響轟轟烈烈的大開發(fā)實踐和多少有點不知所措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
我接觸利奧波德的文字,受到我的同事蘇賢貴博士的多種幫 助,我們多次聊過利奧波德。我手邊的英文版《沙鄉(xiāng)年鑒》就是 從賢貴那里復印的,利奧波德的文字美極了。上面的介紹文字寫 成后也專門請賢貴幫助減少錯誤。賢貴對梭羅、利奧波德、卡遜 等博物學家都有深刻的理解。非常感謝賢貴!
劉華杰 北京大學教授
2015 年 12 月 18 日于河北崇禮, 20 日于北京西三旗。
收起全部↑
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國作家、生態(tài)學家、哲學家和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被譽為土地倫理之父。出生于美國艾奧瓦州的伯靈頓,1909年,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后,任職于美國林業(yè)部,后從事野生動物管理工作。利奧波德一生致力于環(huán)境倫理的發(fā)展和荒野保護運動,他呼吁建立一種土地倫理,以傳達人們與自然界之間真正的聯(lián)系。其代表作《沙鄉(xiāng)年鑒》是現(xiàn)代生態(tài)哲學、生態(tài)倫理學和生態(tài)保護政策的基石,而《環(huán)河》反映了利奧波德思想的成長過程,希望它能引導讀者們用愛和尊重來對待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