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傳統(tǒng)石雕石刻制作技藝的角度,結(jié)合歷史人文信息,來解讀石雕、石刻之美,是一本記錄石雕石刻傳統(tǒng)技藝和普及傳統(tǒng)石雕石刻文化的出版物。作者通過自己多年來對于石雕石刻的研究、對于設計施工的理解、對于石雕石刻展覽的感悟、對于奏刀琢磨的體會,運用通俗的文字和簡潔的語言文字,從時代背景、等級觀念、設計思路、用刀之法、雕刻程序、選材造型、圖案符號等方面綜合立體來解說中國傳統(tǒng)石雕石刻的藝術(shù)魅力和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和文化價值。
本書可供石刻石雕藝術(shù)、傳統(tǒng)石質(zhì)文物保護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學科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愛好者閱讀。
本書可供石刻石雕藝術(shù)、傳統(tǒng)石質(zhì)文物保護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學科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愛好者閱讀。
劉衛(wèi)東,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研究館員。1985--1994年先后就職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工作,1995--2019年在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工作,2019年退休。在文物系統(tǒng)近四十年的時間,始終以通過出土文物研究北京歷史為己任,先后主編、主筆出版了《新中國出土墓志》(北京),《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石刻》《新日下訪碑錄》(房山、門頭溝、石景山、通州、大興、順義、平谷、密云),《貞石永固》《北京文物志·石刻》《北京石刻史話》等多部專著。以及大量的古典文獻整理及專業(yè)論文等,在北京石刻博物館工作期間,從事石刻文物征集,石刻文物展示策劃及相關(guān)文物保護工作,對石刻文物的鑒定有較為豐富的經(jīng)驗。2007年曾獲得第一屆全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先進個人的稱號。2017年獲獎北京市文博之星第九名,以及本人主筆主編的出版書籍省市一級的獎項。等等劉語寒,女,1990年出生,北京宣武人,受家學影響,平夙喜好琢磨文物,且在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工作的父親,耳濡目染間,自幼也對歷史、考古,尤其是對石刻文化、石刻藝術(shù)感興趣。高考時被北京聯(lián)合大學的日語專業(yè)錄取,期間曾利用周末與假期之便,除到國有博物館參觀學習外,仍赴廈門的上古藝術(shù)館、江蘇丹陽的天地文化園、上海石刻天地園參與布展、編寫說明文字等工作。四年級時在北京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日語部實習,參與編輯日語新聞、翻譯讀者來信等事物,并完成了畢業(yè)論文,題目是《玉如其人與玉如其神——談中日玉文化比較》。成功畢業(yè)后,先在旅行社的日本部擔任操作、翻譯、銷售等職務,利用工作之便四處旅行傾囊積蓄。自2016年至今,在首都圖書館北京地方文獻中心信息咨詢組工作,主要負責查找資料、整理文獻、信息服務等,同時參與出版了幾個文博機構(gòu)的資料匯編,也為文物部門翻譯相關(guān)業(yè)務文章等。工作之余,受劉衛(wèi)東老師提攜,一起在《中國書法》發(fā)表了文章《北京房山云居寺的石經(jīng)書法》,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北京石刻史話》和本書。
第一章 中國古代石文化
一、石材種種
二、石雕石刻的用途
三、碑的造型藝術(shù)
四、常見紋樣
五、石刻工匠
六、石雕石刻的古代文獻
七、石頭的傳說
八、石雕石刻的傳承
第二章 中國古代石雕設計理念
一、造型取勢
二、刀下取工
三、創(chuàng)意立藝
四、等級有別
五、功能各異
六、裝飾為補
七、細節(jié)尋美
八、中西合璧
第三章 中國古代石雕流程
一、開山取石
二、石料的搬運
三、雕鑿過程
四、鐫碑流程
五、用工、用料、用時
第四章 中國古代石雕技法
一、各種刀法
二、線條與起伏
三、疏密、層次與等級
四、仿木石刻
五、古代碑刻的雕鑿與鐫刻
第五章 古代石雕石刻保護
一、石雕石刻文物的鑒定
二、歷史上石雕石刻的修復與改造
三、古代石刻歷史上的若干疑點
四、石雕石刻文物的保護
五、石刻保護的誤區(qū)
六、田野拓片技法
第六章 中國古代石雕石刻賞析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