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漫漫,心有所歸: 季羨林的溫情與智慧(一代大師季羨林送給每個迷茫者的心靈禮物。
定 價:45 元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何處才是我們的心靈歸宿? 季羨林告訴我們的答案是:溫馨的家庭、彌漫的書香、可愛的萬物、百味的生活、從容的人生。 本書是一部以溫情與人生智慧為主題的季羨林散文集,收錄了季老的47篇經(jīng)典作品。 在本書中,不僅有季老對親人的懷念、對家的珍視,也有季老對讀書歲月的回憶,對天地萬物的熱愛,對世間百態(tài)的體會,字里行間盡顯率真與赤誠,更有季老閱盡百年世事后的豐富人生感悟,真實而深刻,豁達而通透,讀來令人備受啟發(fā)。 同時,本書還特別收錄了季羨林孫輩懷念季老的文章,于歷歷往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季老的隨遇而安、溫和親切、灑脫從容。 愿這本書能分享給每一個迷茫者。
★一代大師為人為文都堪稱世間楷模,為人智慧通達,為文淳厚平淡,多篇散文更是入選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高考試卷,成為學(xué)生閱讀學(xué)習的標準范文!★季氏散文真情流露,膾炙人口,文采與哲思齊飛,感性共理性一色,內(nèi)容涵蓋家庭溫暖、筆墨書香、天地萬物、世間百態(tài)、人生哲理,時間跨越近一個世紀,囊括近百年智慧,給我們迷茫的人生指明歸航的方向!★精心收錄《懷念母親》《寸草心》《賦得永久的悔》《清塘荷韻》《海棠花》《喜雨》《老貓》《咪咪《百年回眸》《難得糊涂》《傻瓜》等經(jīng)典散文,有人間溫情,也有生命智慧,令人高山仰止,回味無窮!★錢文忠、馮驥才、鐘敬文、陳平原、林青霞等一致推崇!★央視、人民網(wǎng)、光明網(wǎng)、人民日報特別紀念,極力推薦!★特別收錄季羨林的孫輩懷念季老的3篇文章,于歷歷往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季老的隨遇而安、溫和親切、灑脫從容!★特別采用人文藝術(shù)畫家、中央財經(jīng)大學(xué)教授老樹富于溫情的貓咪插畫設(shè)計封面,與季羨林愛貓的天性相得益彰,為本書錦上添花!
賦得永久的悔
題目是韓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曰賦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為什么心甘情愿作這樣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題目出得好,不但實獲我心,而且先獲我心:我早就想寫這樣一篇東西了。 我已經(jīng)到了望九之年。在過去的七八十年中,從鄉(xiāng)下到城里,從國內(nèi)到國外,從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到洋研究院,從志于學(xué)到超過從心所欲不逾矩,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既走過陽關(guān)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既經(jīng)過山重水復(fù)疑無路,又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悅與憂傷并駕,失望與希望齊飛,我的經(jīng)歷可謂多矣。要講后悔之事,那是俯拾即是。要寫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我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村莊里。我們家是貧中之貧,真可以說是貧無立錐之地。十年浩劫中,我自己跳出來反對北大那一位倒行逆施但又炙手可熱的老佛爺,被她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后快。她手下的小嘍啰們曾兩次竄到我的故鄉(xiāng),處心積慮把我打成地主,他們那種狗仗人勢、窮兇極惡的教師爺架子,并沒有能嚇倒我的鄉(xiāng)親。我小時候的一位伙伴指著他們的鼻子,大聲說:如果讓整個官莊來訴苦的話,季羨林家是第一家! 這一句話并沒有夸大,他說的是實情。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親等三個兄弟,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最小的一叔送了人。我父親和九叔餓得沒有辦法,只好到別人家的棗林里去撿落到地上的干棗充饑。這當然不是長久之計。最后兄弟倆被逼背井離鄉(xiāng),盲流到濟南去謀生。此時他倆也不過十幾二十歲。在舉目無親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九叔在濟南落住了腳。于是我父親就回到了故鄉(xiāng),說是農(nóng)民,但又無田可耕,又必然是經(jīng)過千辛萬苦。九叔從濟南有時寄點錢回家,父親賴以生活。不知怎么一來,竟然尋(讀xín)上了媳婦,她就是我的母親。母親的娘家姓趙,門當戶對,她家窮得同我們家差不多,否則也決不會結(jié)親。她家里飯都吃不上,哪里有錢、有閑上學(xué)。所以我母親一個字也不識,活了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有。她家是在另一個莊上,離我們莊五里路。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北京大學(xué)那一位老佛爺要打成地主的人,也就是我,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就有這樣一位母親。 后來我聽說,我們家確實也闊過一陣。大概在清末民初,九叔在東三省用口袋里剩下的最后五角錢,買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災(zāi)獎券,中了獎。兄弟倆商量,要富貴而歸故鄉(xiāng),回家揚一下眉、吐一下氣,于是把錢運回家,九叔仍然留在城里,鄉(xiāng)里的事由父親一手張羅,他用荒唐離奇的價錢,買了磚瓦,蓋了房子,又用荒唐離奇的價錢,置了一塊帶一口水井的田地。一時興會淋漓,真正揚眉吐氣了。可惜好景不長,我父親又用荒唐離奇的方式,仿佛宋江一樣,豁達大度,招待四方朋友。一轉(zhuǎn)瞬間,蓋成的瓦房又拆了賣磚、賣瓦。有水井的田地也改變了主人。全家又回歸到原來的情況。我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降生到人間來的。 母親當然親身經(jīng)歷了這個巨大的變化?上,當我同母親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只有幾歲,告訴我,我也不懂。所以,我們家這一次陡然上升,又陡然下降,只像是曇花一現(xiàn),我到現(xiàn)在也不完全明白。這個謎恐怕要成為永恒的謎了。 不管怎樣,我們家又恢復(fù)到從前那種窮困的情況。后來聽人說,我們家那時只有半畝多地。這半畝多地是怎么來的,我也不清楚。一家三口人就靠這半畝多地生活。城里的九叔當然還會給點接濟,然而像中湖北水災(zāi)獎那樣的事兒,一輩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九叔沒有多少錢接濟他的哥哥了。 家里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年齡太小,說不清楚。反正吃得極壞,這個我是懂得的。按照當時的標準,吃白的(指麥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餅子,最次是吃紅高粱餅子,顏色是紅的,像豬肝一樣。白的與我們家無緣。黃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餅子顏色都是黃的)與我們緣分也不大。終日為伍者只有紅的。這紅的又苦又澀,真是難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餓,我真有點談紅色變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辦法。我祖父的堂兄是一個舉人,他的夫人我喊她奶奶。他們這一支是有錢有地的。雖然舉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我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她的親孫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鐘愛都傾注到我身上來。她是整個官莊能夠吃白的的僅有的幾個人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給我留出半個或者四分之一個白面饃饃來。我每天早晨一睜眼,立即跳下炕來向村里跑,我們家住在村外。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美地喊上一聲: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縮回到肥大的袖子,從口袋里掏出一小塊饃饃,遞給我,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時刻。 此外,我也偶爾能夠吃一點白的,這是我自己用勞動換來的。一到夏天麥收季節(jié),我們家根本沒有什么麥子可收。對門住的寧家大嬸子和大姑她們家也窮得夠嗆就帶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麥子。所謂拾麥子,就是別家的長工割過麥子,總還會剩下那么一點點麥穗,這些都是不值得一撿的,我們這些窮人就來拾。因為剩下的絕不會多,我們拾上半天,也不過拾半籃子;然而對我們來說,這已經(jīng)是如獲至寶了。一定是大嬸和大姑對我特別照顧,以一個四五歲、五六歲的孩子,拾上一個夏天,也能拾上十斤八斤麥粒。這些都是母親親手搓出來的。為了對我加以獎勵,麥季過后,母親便把麥子磨成面,蒸成饃饃,或貼成白面餅子,讓我解解饞。我于是就大快朵頤了。 記得有一年,我拾麥子的成績也許是有點超常。到了中秋節(jié)農(nóng)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并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F(xiàn)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至于肉類,吃的回憶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姥娘家隔壁是一家賣煮牛肉的作坊。給農(nóng)民勞苦耕耘了一輩子的老黃牛,到了老年,耕不動了,幾個農(nóng)民便以極其低的價錢買來,用極其野蠻的辦法殺死,把肉煮爛,然后賣掉。老牛肉難煮,實在沒有辦法,農(nóng)民就在肉鍋里小便一通,這樣肉就好爛了。農(nóng)民心腸好,有了這種情況,就昭告四鄰:今天的肉你們別買!姥娘家窮,雖然極其疼愛我這個外孫,也只能用土罐子,花幾個制錢,裝一罐子牛肉湯,聊勝于無。記得有一次,罐子里多了一塊牛肚。這就成了我的專利。我舍不得一氣吃掉,就用生了銹的小鐵刀,一塊一塊地割著吃,慢慢地吃。這一塊牛肚真可以同月餅媲美了。 白的、月餅和牛肚難得,黃的怎樣呢?黃的也同樣難得。但是,盡管我只有幾歲,我卻也想出了辦法。到了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莊外的草和莊稼都長起來了。我就到莊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葉。劈高粱葉,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還歡迎;因為葉子一劈,通風情況就能改進,高粱長得就能更好,糧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葉都是喂牛用的。我們家窮,從來沒有養(yǎng)過牛。我二大爺家是有地的,經(jīng)常養(yǎng)著兩頭大牛。我這草和高粱葉就是給它們準備的。每當我這個不到三塊豆腐高的孩子背著一大捆草或高粱葉走進二大爺?shù)拇箝T,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賴著不走,總能蹭上一頓黃的吃,不會被二大娘卷(我們那里的土話,意思是罵)出來。到了過年的時候,自己心里覺得,在過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氣到二大爺家里賴著吃黃面糕。黃面糕是用黃米面加上棗蒸成的,顏色雖黃,卻位列白的之上。因為一年只在過年時吃一次,物以稀為貴,于是黃面糕就貴了起來。 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么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并不復(fù)雜。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guān)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紅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只待到六歲,以后兩次奔喪回家,待的時間也很短,F(xiàn)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于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jīng)濟不能獨立,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xiàn),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xué)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xué)畢業(yè),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話正應(yīng)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景,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一九九四年三月五日
季羨林(1911-2009)
國際著名東方學(xué)家、印度學(xué)家、梵語語言學(xué)家、文學(xué)翻譯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精通梵文、吐火羅文、巴利文、德文、英文等12種語言。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xué)西洋文學(xué)系,后留學(xué)德國,歸國后創(chuàng)辦北京大學(xué)東方語言文學(xué)系,歷任北京大學(xué)東方語言文學(xué)系系主任、北京大學(xué)副校長等,為北京大學(xué)終身教授。 季老學(xué)貫中西,匯通古今,在語言學(xué)、文化學(xué)、歷史學(xué)、佛教學(xué)、印度學(xué)和比較文學(xué)等諸多領(lǐng)域建樹卓著,堪稱我國學(xué)界一代宗師。季老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留下2000多萬字的文化遺產(chǎn)。除學(xué)術(shù)論著、翻譯作品外,還有散文隨筆集有《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等,因文筆平實、淺顯易懂、情感誠摯而備受讀者喜愛,其中多篇曾入選中小學(xué)教材以及中高考考卷,如《月是故鄉(xiāng)明》《夾竹桃》《懷念母親》等。 季老為人樸實坦率、低調(diào)謙遜、安貧樂道、豁達通透,對生活始終保持熱愛,對人生始終保持樂觀,深受世人敬仰。
輯一 長路漫漫,心有所歸賦得永久的悔寸草心尋夢我的家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我的童年回家月是故鄉(xiāng)明故鄉(xiāng)行
輯二 孤獨歲月,幸有書香我和北大圖書館溫馨的回憶就像人每天必須吃飯一樣獲獎有感《儒林外史》取材的來源漫談劉姥姥漫談散文成語和典故作文
輯三 天地萬物,無不關(guān)情清塘荷韻海棠花五色梅芝蘭之室洛陽牡丹喜雨火車上觀日出登廬山老貓咪咪
輯四 生活之味,百嘗不倦我愛北京的小胡同上海菜市場三個小女孩兩個乞丐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寂寞憶念荷姐我的老師董秋芳先生悼念沈從文先生
輯五 縱浪大化,不喜不懼我的座右銘傻瓜老年談老百年回眸大放光明長壽之道難得糊涂三思而行真理愈辨愈明嗎希望在你們身上
附錄 孫輩的懷念季泓:懷念爺爺季羨林季清:寫在爺爺逝世十周年之際何。何遗c外公季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