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重要書信300余封,時間跨越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包括夏鼐求學期間向李濟、傅斯年、胡適等著名學者請教學術(shù)問題和學業(yè)規(guī)劃的信件,西北考察時期向鄭振鐸、梁思永匯報考察工作情況的信件,新中國成立后指導各地考古工作的信件,與韓儒林、譚其驤等著名學者商榷學術(shù)問題的信件,與張光直等海外學者互通訪問安排的信件。書中收錄信件多數(shù)為首次刊布,集中反映夏鼐先生的個人生活、工作中的人際交往情況,對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史、新中國考古學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上編56通
致 李濟或兼致傅斯年3通(1935年,1939年)/3
致 梅貽琦(附梅貽琦、傅斯年、李濟復信。1936年4月)/13
致 李光宇(1936年7月)/24
致 胞姊(1936年9月)/27
致 傅斯年、 李濟22通(含致傅8通,致李3通,兼致傅、李11通,附閻文儒致傅信1通。1942年10月~1945年4月,西北考察時期)/29
致 傅斯年21通(1945年6月~1948年5月,西北考察結(jié)束后)/74
致 常書鴻(1944年10月)/110
致 李小緣2通(1947年8月)/112
致 胡適(1948年1月)/115
致 王重民(1948年8月)/117
致 王振鐸2通(1949年10月、11月)/118
中編153通
致 鄭振鐸、梁思永10通(含單致梁1通,附郭寶鈞致鄭、梁1通。1950年10月~1951年1月,輝縣發(fā)掘時期)/123
致 梁思永25通(1951年4月~7月,豫西調(diào)查時期;1951年10月~1952年1月,長沙發(fā)掘時期)/139
致 曾昭燏6通(1951年~1952年2月)/168
致 商承祚2通(1952年1月、3月)/174
致 劉節(jié)(1952年4月)/177
致 郭沫若7通(1953年11月~1972年11月)/178
致 安志敏11通(1955年11月~1956年7月,黃河三門峽水庫區(qū)調(diào)查時期)/187
致 北京大學歷史系辦公室轉(zhuǎn)科學工作處(1956年11月)/200
致 陳夢家4通(1958年7月~1959年1月)/202
致 《文物參考資料》編輯部(1958年3月)/206
致 牛兆勛、靳尚謙(1958年10月)/208
致 王世民2通(1958年10月)/210
致 劉敦愿(1960年6月)/215
致 徐森玉(1960年9月)/217
致 黃文弼3通(1961年8月,1964年7月)/219
致 李仰松(1964年7月)/222
致 馬得志(1964年8月)/223
致 方壯猷2通(附陳夢家致方信4通。1966年1月)/225
致 傅振倫(1973年12月)/230
致 李作智2通(1975年5月,1977年3月)/231
致 石興邦2通(1976年1月,1977年7月)/233
致 羅宗真4通(1977年1月~1981年6月)/236
致 楊錫璋2通(1978年1月、3月)/240
致 曹錦炎(1978年3月)/242
致 蘇秉琦(1978年8月)/243
致 穆舜英(1979年8月)/245
致 趙青芳3通(1981年3月~1984年8月)/247
致 高至喜3通(1981年9月~1982年5月)/252
致 趙振華、朱亮(1982年1月)/256
致 宮大中(1982年4月)/258
致 唐云明3通(1983年10月、11月)/259
致 趙豐(1984年10月)/262
致 吳銘生(1984年11月)/263
致 張光直46通(1974年1月~1985年6月)/264
下編102通
致 游壽(1951年6月)/325
致 沙孟海(1955年7月)/326
致 夏承燾或杭州大學2通(1962年2月,1963年3月)/328
致 梅冷生4通(1962年12月)/330
致 商務(wù)印書館《辭源》編輯部(1964年12月)/334
致 方介堪8通(1965年10月~1978年9月)/338
致 董樸垞3通(1972年5月~1980年7月)/345
致 王栻2通(1972年8月,1982年2月)/348
致 葉永烈9通(含致《科學愛好者》編輯部1通。1972年12月~1983年5月)
致 蔣猷龍(1974年10月)/363
致 俞天舒2通(1975年5月、6月)/364
致 柯俊2通(1977年4月,1978年5月)/367
致 湯象龍(1978年12月)/370
致 《中國史研究》編輯(1979年8月)/371
致 韓儒林5通(1979年9月~1980年11月)/373
致 蔡孔耀8通(1979年9月~1982年11月)/378
致 譚其驤6通(附譚其驤文2篇及復信2通。1979年10月~1984年11月)/385
致 胡道靜10通(1981年3月~1983年2月)/411
致 戴家祥6通(1981年10月~1985年3月)/420
致 《晉陽學刊》編輯部2通(1982年1月,1985年1月)/428
致 魏忠或校慶籌委會2通(1982年1月、7月)/430
致 《社會科學戰(zhàn)線》編輯(1982年3月)/433
致 陳宣崇(1982年11月)/435
致 楊仁愷2通(1982年12月,1983年1月)/437
致 羅慧生(1983年3月)/439
致 李德清2通(1983年5月、12月)/441
致 羅榮渠7通(1983年5月~1984年5月)/443
致 葉常青(1983年5月)/452
致 黃興龍(1983年8月)/454
致 王堯2通(1983年11月)/455
致 鄭德坤(1984年1月)/458
致 何丙郁(1984年1月)/459
致 林壽晉(1984年1月)/460
致 吳德鐸(1984年1月)/462
致 王利器(1984年7月)/464
致 張憲文2通(1984年11月,1985年1月)/466
上編56通
致 李濟或兼致傅斯年3通(1935年,1939年)/3
致 梅貽琦(附梅貽琦、傅斯年、李濟復信。1936年4月)/13
致 李光宇(1936年7月)/24
致 胞姊(1936年9月)/27
致 傅斯年、 李濟22通(含致傅8通,致李3通,兼致傅、李11通,附閻文儒致傅信1通。1942年10月~1945年4月,西北考察時期)/29
致 傅斯年21通(1945年6月~1948年5月,西北考察結(jié)束后)/74
致 常書鴻(1944年10月)/110
致 李小緣2通(1947年8月)/112
致 胡適(1948年1月)/115
致 王重民(1948年8月)/117
致 王振鐸2通(1949年10月、11月)/118
中編153通
致 鄭振鐸、梁思永10通(含單致梁1通,附郭寶鈞致鄭、梁1通。1950年10月~1951年1月,輝縣發(fā)掘時期)/123
致 梁思永25通(1951年4月~7月,豫西調(diào)查時期;1951年10月~1952年1月,長沙發(fā)掘時期)/139
致 曾昭燏6通(1951年~1952年2月)/168
致 商承祚2通(1952年1月、3月)/174
致 劉節(jié)(1952年4月)/177
致 郭沫若7通(1953年11月~1972年11月)/178
致 安志敏11通(1955年11月~1956年7月,黃河三門峽水庫區(qū)調(diào)查時期)/187
致 北京大學歷史系辦公室轉(zhuǎn)科學工作處(1956年11月)/200
致 陳夢家4通(1958年7月~1959年1月)/202
致 《文物參考資料》編輯部(1958年3月)/206
致 牛兆勛、靳尚謙(1958年10月)/208
致 王世民2通(1958年10月)/210
致 劉敦愿(1960年6月)/215
致 徐森玉(1960年9月)/217
致 黃文弼3通(1961年8月,1964年7月)/219
致 李仰松(1964年7月)/222
致 馬得志(1964年8月)/223
致 方壯猷2通(附陳夢家致方信4通。1966年1月)/225
致 傅振倫(1973年12月)/230
致 李作智2通(1975年5月,1977年3月)/231
致 石興邦2通(1976年1月,1977年7月)/233
致 羅宗真4通(1977年1月~1981年6月)/236
致 楊錫璋2通(1978年1月、3月)/240
致 曹錦炎(1978年3月)/242
致 蘇秉琦(1978年8月)/243
致 穆舜英(1979年8月)/245
致 趙青芳3通(1981年3月~1984年8月)/247
致 高至喜3通(1981年9月~1982年5月)/252
致 趙振華、朱亮(1982年1月)/256
致 宮大中(1982年4月)/258
致 唐云明3通(1983年10月、11月)/259
致 趙豐(1984年10月)/262
致 吳銘生(1984年11月)/263
致 張光直46通(1974年1月~1985年6月)/264
下編102通
致 游壽(1951年6月)/325
致 沙孟海(1955年7月)/326
致 夏承燾或杭州大學2通(1962年2月,1963年3月)/328
致 梅冷生4通(1962年12月)/330
致 商務(wù)印書館《辭源》編輯部(1964年12月)/334
致 方介堪8通(1965年10月~1978年9月)/338
致 董樸垞3通(1972年5月~1980年7月)/345
致 王栻2通(1972年8月,1982年2月)/348
致 葉永烈9通(含致《科學愛好者》編輯部1通。1972年12月~1983年5月)
致 蔣猷龍(1974年10月)/363
致 俞天舒2通(1975年5月、6月)/364
致 柯俊2通(1977年4月,1978年5月)/367
致 湯象龍(1978年12月)/370
致 《中國史研究》編輯(1979年8月)/371
致 韓儒林5通(1979年9月~1980年11月)/373
致 蔡孔耀8通(1979年9月~1982年11月)/378
致 譚其驤6通(附譚其驤文2篇及復信2通。1979年10月~1984年11月)/385
致 胡道靜10通(1981年3月~1983年2月)/411
致 戴家祥6通(1981年10月~1985年3月)/420
致 《晉陽學刊》編輯部2通(1982年1月,1985年1月)/428
致 魏忠或校慶籌委會2通(1982年1月、7月)/430
致 《社會科學戰(zhàn)線》編輯(1982年3月)/433
致 陳宣崇(1982年11月)/435
致 楊仁愷2通(1982年12月,1983年1月)/437
致 羅慧生(1983年3月)/439
致 李德清2通(1983年5月、12月)/441
致 羅榮渠7通(1983年5月~1984年5月)/443
致 葉常青(1983年5月)/452
致 黃興龍(1983年8月)/454
致 王堯2通(1983年11月)/455
致 鄭德坤(1984年1月)/458
致 何丙郁(1984年1月)/459
致 林壽晉(1984年1月)/460
致 吳德鐸(1984年1月)/462
致 王利器(1984年7月)/464
致 張憲文2通(1984年11月,1985年1月)/466
|